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阿里小吃大全_阿里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1-14 13:55:22

阿里地區,(藏語拼音:Ngari Sanai,威利:mnga' ris sa gnas),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西藏自治區的一個地級行政區。元朝稱納里,明朝稱俄力思。位於青藏高原北部——羌塘高原核心地帶,是中國西藏自治區的一個地區級行政區劃,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小的地區之一,擁有獨特的高原自然風貌。

特色小吃:藏毯畚箕、藏族吹肺、藏族吹肝、藏族腸、公婆餅、火車餅、晉蘭夏河蹄筋、牛骨飾品、普蘭木碗、炸灌肺。

風乾肉

簡介

風乾肉,是非常有特色的一種西藏食品。每年年底,當氣溫在零度以下時,藏民們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處,讓其自然風乾,到來年二、三月份便可食用。經過風乾之後,肉質松脆,口味獨特。

歷史文化

西藏人普遍愛吃肉,肉以氂牛肉、綿羊肉為主。藏族人只吃偶蹄類牲畜,不吃奇蹄類牲畜。如馬、驢、騾肉等。他們不愛吃山羊肉,認為山羊肉傷腎。諺語也說:“山羊肉上不了席。”狗肉更是西藏人深惡痛絕的,罵人“吃狗肉的”,是非常嚴重的事。老一輩人普遍不吃魚,這與這個民族虔信佛教、忌諱殺生有關。而且,魚往往被認為是龍或水神的化身。宰殺牲畜多在初冬進行,此時牛羊正肥,有利於在高原的寒冬中冰凍。宰牛的方法,主要為悶死,目的是使血留在體內。殺羊時先纏住4腳,然後用短刀直刺心臟。肉有生吃、風乾吃和煎、炒、烹煮幾種吃法。面對一塊新鮮的牛肉或羊腿,食者拔出鋒利的藏刀,挑選最可口的部位,頻頻切割,並用刀尖挑進嘴裡。常年啖吃生肉的人,技術非常嫻熟,吃得津津有味、富有節奏。一大塊帶骨的肉,很快就被吃得乾乾淨淨,只剩一副骨架。現在啖吃生肉已逐漸減少,而吃風乾牛羊肉仍然非常盛行。西藏各地氣候高寒,乾肉可以經年不壞。乾肉有兩種形式,一種是整個保存起來,藏語叫“歇考”,意即整肉腔;一種是切成1尺長1寸寬左右的肉條,掛在雪風裡吹乾。西藏最著名的乾肉產在羊卓雍湖邊,稱為“羊卓乾素”,酥油清潤,再蘸辣椒鹽粉,吃一次准讓你終生難忘。

做法

每年年底,往往是十一月底,當氣溫在零度以下時,藏民們將牛羊肉割成小條,掛在陰涼處,讓其自然風乾,既去水份,又保持鮮味。到來年二、三月份便可以拿下來烤食或生食,味道是鮮美的。經過風乾之後,肉質松脆,口味獨特,令食者回味無窮。

一般的餐館製作方法為:把肉先用鹽醃制一天,放入調料再醃制一天,放入風乾房內進行風乾、熏烤。

[!--empirenews.page--]

晉蘭夏河蹄筋

簡介

蹄筋向來為筵席上品,食用歷史悠久。在古代食譜中,曾有將“參、翅、骨、肚、窩、膜、筋、唇”列為“八珍”之說。古人所謂的蹄筋,多指鹿筋,並非豬蹄筋、牛蹄羊蹄筋。至清代,考《隨園食單》中所載的“筋”,仍是鹿筋,這大概是袁枚祖籍杭州,嗜食江浙風味,牛、羊筋“非南人家常時有之物”的原故,是證牛、羊蹄筋入饌確乎晚於鹿筋。夏河地區位於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西北部,地處甘南高原和黃土高原的過渡地帶,海拔較高,大部地區在300-4000米,是大西北主要的畜牧業基地之一,所產羊筋,質地上乘,量甲天下,用以入饌,為秦隴名肴;

做法

原料: 羊蹄筋(生)150克。木耳(水發) 15克 黃花菜(乾)15克 澱粉(蠶豆)20克。3克 植物油20克 胡椒粉3克 鹼5克 花椒粉3克 鹽3克 味精1克 小蔥10克 香油10克 大蒜(白皮)5克。

製作方法:1.將蹄筋放在柴火上燎去毛;2.然後把鹼麵放清水盆中,視溶解後,將蹄筋投水中刷洗乾淨,瀝水晾乾;3.鍋坐火上燒熱,加清油,改微火,乘涼將蹄筋加入油鍋,浸泡約20分鐘,使油慢慢浸入筋內;4.油溫至八成熟時,將蹄筋撈入清水鍋中,用微火邊燒邊泡,視水燒開後,撈出用刀刮淨;5.將蹄筋順長剖二,切成3釐米長的小段;6.切好的蹄筋段整齊地碼在碗中,加食鹽和其它調料,澆雞湯半斤,上籠約20分鐘,潷湯,翻扣盤中;7.將木耳和黃花水發,摘洗乾淨;8.將玉蘭片、木耳撕碎,黃花切成小段;9.蔥切段,蒜切片;10.然後把炒勺坐在火上,加清水100毫升,用蔥、姜、蒜熗鍋,加雞湯250毫升,將木耳、黃花、玉蘭片放入勺內,視水沸後撇去浮沫,加入味精,用澱粉勾芡。11.再澆入蹄筋盤內,淋香油上桌。

[!--empirenews.page--]

藏族血腸

簡介

藏族血腸是藏族自治區當地的特色美食之一。藏族血腸其實是我們熟知的香腸中的一種,然而不同的是,它裡面灌的不止是鮮肉,含有更多的是動物的血,因此得名血腸。藏族地區的農、牧民,每宰1只羊,羊血不單獨煮食,而是灌入小腸內煮熟吃。食用起來,具有不碎、不渣、不脫皮的特點,口感清香軟嫩,不膩不柴。

做法

(1)把最好的羊肉剁碎待用。

(2)在羊血內加適量的鹽、花椒、少許糌把粉與剁好的羊肉混拌,灌入腸內,用線系成小段。

(3)制法與制香腸同。

(4)血腸的烹煮,將灌好的血腸,放開湯中煮沸,煮至血腸浮起,腸成灰白色,約八成熟時便起鍋,裝入盤內,全家席地圍坐,割而食之。

[!--empirenews.page--]

公婆餅

簡介

為什麼叫公婆餅呢?原來,現年七十二歲的阿公林德銘,和六十八歲的阿婆蕭水,當年結婚後即在此開設餅店,專門製作結婚用的大餅。鄰居們隨口給它起了個名──公婆餅,這個充滿鄉土味的稱號遂不徑而走,如今店齡已近50年。老夫妻每天早上五點起床,磨米、揉拌、包餡、制餅,全程手工,一天大概能作一百五十個,皮薄而Q,內容實在,餡有芋頭、豆沙、鹵肉等口味。一般遊客皆以為,公婆餅有點像是小一號的漢式肉餅,炭烤焙成,香酥可口。此外,店裡皮潤料實的草仔?也十分出名,以菜脯、絞肉、香菇蝦仁等配料作餡製成,口味相當道地。

做法

食材準備:精制麵粉、夾心肉、蔥、梅乾菜、酵母 調味料:精制食鹽、味精、糖水少許

製作方法:1、麵粉拌和成發麵;2、夾心肉切粒加蔥花加霉乾菜和精制食鹽、味精拌和入味成餡;3、發麵摘劑,包入餡收口捏攏,按扁,擀成圓餅坯;4、餅坯正面刷上少許糖水,反面刷上少許水貼在炭火燒熱的燒桶內壁上;5、用炭火燒烤3—4分鐘,待餅面金黃,香味溢出時,用特製鐵鉗鉗出即成。

[!--empirenews.page--]

火車餅

簡介

西藏當地的飲食文化當中,十分具有特色的火車餅佔有一席之地。火車餅的創始人是劉義吉先生,他巧思廣義,十分大膽的將多項與飲食無關的制茶技術糅合到制餅工藝上面來,結合當地海拔數千名所特產茶葉,製造出來的火車餅香味濃郁,唇齒留香,是奮起湖頗負盛名的名產。

做法

外表之酥皮,目前火車餅推出四種特色口味,四種餅的保存期限,大抵是當日烘烤,可保存五天。火車餅有四種口味:一為紫山藥,為健康食品。二為甜口味的綠茶,此茶並非一般之綠茶,而是用本地高山烏龍茶精制而成的獨特配方。三為咸紅豆鹵肉。最後一種是咸口味的綠豆,由純綠豆沙加以爆香,不摻加肉類。不論哪一種,都添加高山蜂蜜

[!--empirenews.page--]

藏族吹肺

簡介

吹肺又叫醃豬肺,是藏族獨特的醃肉製品之一。味香鮮,食而不膩,涼爽開胃,是極好的涼菜。隨食隨取,可保存約1年之久。

做法

1、吹肺用新鮮豬肺從喉頭吹氣,邊吹邊用手拍打豬肺,使之擴張,再將適量的食鹽、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溫開水調成乳狀,用湯匙從喉頭灌入肺內,邊灌、邊抖、邊吹氣,邊拍打,約需重復5-6次方能灌滿。2、用麻線扎緊喉管,掛在火塘高處乾燥,2-3月後即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酥油茶

簡介

酥油茶藏族的一種飲料。多作為主食與糌粑一起食用。此種飲料用酥油和濃茶加工而成。先將適量酥油放入特製的桶中,佐以食鹽,再注入熬煮的濃茶汁,用木柄反復搗拌,使酥油與茶汁溶為一體,呈乳狀即成。與藏族毗鄰的一些民族,亦有飲用酥油茶的習慣。

酥油茶是藏族民眾每日必不可少的飲料。居住在青藏高原的藏族,由於獨特的自然地理環境,日常生活中以酥油和糌粑為主要食品,那裡氣候較冷,不宜於蔬菜的生長,與之 相比,茶葉卻容易運輸和保存。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藏族民眾漸漸懂得,蔬菜所含有的營養成分,可以通過茶葉來補充.這樣就創造了獨特的打制酥油茶的方法。

在西藏,家家都離不開酥油茶。酥油茶是每個藏族人每日不可缺少的食品。牛、羊是西藏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而製作酥油茶的酥油就是從牛、羊奶中提煉出來的。

歷史文化

藏族嗜好酥油茶,有一則民間愛情故事,敘說了酥油茶的來歷。傳說,藏區有兩個部落,曾因發生械鬥,結下冤仇。轄部落土司的女兒美梅措、在勞動中與怒部落土司的兒子文頓巴相愛,但由於兩個部落歷史上結下的冤仇,轄部落的土司派人殺害了文頓巴,當為文頓巴舉行火葬儀式時,美梅措跳進火海殉情。雙方死後,美梅措到內地變成茶樹上的茶葉,文頓巴到羌塘變成鹽湖里的鹽,每當藏族人打酥油茶時,茶和鹽再次相遇,這則由茶俗引發出的故事,具有極強的藝術感染力。

做法

牧民們傳統的提煉酥油方法是:先將從牛、羊身上擠出來的奶汁加熱,倒入特製的大木桶中(這種桶當地叫“雪董”,是專用來提煉酥油的,高約4尺、直徑在l尺左右),然後用專用的酥油用具用力上下抽打奶汁,來回數百次,攪得奶汁油水分離,上面浮起一層湖黃色的脂肪質。這時就可以將這層脂肪質舀起來,灌進皮口袋中,冷卻了便成酥油。現在,許多地方逐漸使用奶油分離機來取代人工提煉酥油,手搖牛(羊)奶分離器已經逐步代替了手工搗制的舊工藝。一般來說,每百斤奶可提取五六斤酥油。酥油是藏族人民日常土活中的一種主要食品,一日三餐,不可或缺。拌糌粑,酥油為主料之一。打酥油茶、炸麵食也要用酥油。

製作酥油茶時,先將茶葉或磚茶用水久熬成濃汁,再把茶水倒入“董莫”(酥油茶桶),再放入酥油和食鹽,用力將“甲洛”上下來回抽幾十下,攪得油茶交融,然後倒進鍋里加熱,便成了噴香可口的酥油茶了。

[!--empirenews.page--]

炸灌肺

簡介

炸灌肺是西藏著名的特色風味小吃。深受人們的喜愛。炸灌肺,藏語音洛乍,多見於拉薩等地。以羊肺為主料配以酥油、麵粉等先煮後炸而成。特點是色澤淡褐,外酥脆里軟、味道香美。特點:味香鮮,食而不膩,涼爽開胃,是極好的涼菜。隨食隨取,可保存約1年之久。

歷史文化

南宋時的杭州,就曾有人將羊肺做成“灌肺”在市面上出售,且很受人們歡迎。據《夢粱錄》一書記載,當時的“市食”中就有“香辣灌肺”;而《武林舊事》一書則記載有“香藥灌肺”。至於灌肺如何製作,南宋典籍語焉不詳,但稍晚的元代《居家必用事類全集》一書中卻說得很清楚:“羊肺帶心一具,洗乾淨如玉葉。用生薑六兩,取自然汁,如無,以乾姜代之;麻泥(芝麻醬)、(杏仁泥)共一盞;白麵三兩、豆粉二兩、熟油二兩,一處拌勻,入鹽、肉汁,看肺大小用之,灌滿煮熟。”用這麼多配料及調味品和著麵粉、豆粉灌入洗乾淨的羊肺里,煮熟後切塊取食,味道自然可口之至。

做法

首先,吹肺用新鮮豬肺從喉頭吹氣,邊吹邊用手拍打豬肺,使之擴張,再將適量的食鹽、草果粉、辣椒面和蒜泥用溫開水調成乳狀,用湯匙從喉頭灌入肺內,邊灌、邊抖、邊吹氣,邊拍打,約需重復5-6次方能灌滿;然後,用麻線扎緊喉管,掛在火塘高處乾燥,2-3月後即可食用。另外,吹肝將鮮豬肝上的膽管割開口,除留1個大的外,其餘的全部用線扎緊,從大膽管口用人工吹氣,邊吹邊用手拍打,邊灌入佐料。取一部分佐料和酒拌勻,灌入肝內,其餘的佐料塗抹在肝上。肝葉之間用竹片或玉米芯撐開,掛陰涼通風處晾乾。經1-1個半月左右,醃制即成。吹肝經洗淨、煮熟、切成薄片,加上芫荽、芝麻油(或熟菜油)、醬油、蔥花和薑末等佐料,常被用作涼拌吃。

[!--empirenews.page--]

藏面

簡介

藏面,是傳統藏餐中必不可少的一道小吃。你說它是正餐也可以、說它是小吃也可以。說是正餐,藏面的量不多,一般吃一碗不太容易飽腹;說是小吃,也屬於面類,在茶館面館才有賣,沒有街頭小攤賣。藏面的精髓,在於它的湯。吃藏面最大的享受是喝湯,清清淡淡的肉湯,加上少量的鹽和蔥花,就成了一碗難得的美味。喝進嘴裡,又熱又香,令人回味無窮。藏面的湯極其好喝,往往吃藏面的人都是衝著藏面的湯去的。

做法

藏面的麵條,要提前壓制好,而且煮熟晾乾待用。等要吃的時候,下到氂牛肉湯鍋中,再次燙熱出鍋即可。將煮好的藏面撈到碗里,盛上滿滿一碗極美味的牛肉湯,撒上些許牛肉丁,旁邊再擺上一小碟酸蘿蔔,桌上有藏式辣醬可以自己按照口味調配,就是一碗極香美的藏面了。藏式辣醬跟內地的辣醬也不一樣,是用水調的,裡面加上藏族的香料和鹽巴,口感上很有特色,藏式的辣醬,剛一入口時,並不覺得有什麼辣的,只是覺得很鮮美,在嘴裡轉幾圈以後,辣味就一點點出來了。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