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聊城小吃大全_聊城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4-17 08:59:14

聊城地處山東省西部,臨河南、河北,位於華東、華中、華北三大區域交界處。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溫泉之城。素有“中國北方的威尼斯”之稱。聊城是京九鐵路與邯濟鐵路在山東省內的交匯點,是橫跨冀魯豫三省的最大交通物流樞紐。

特色小吃:冠縣五香豆腐絲、古城鴛鴦、燕店燒鴿、朝城平家水餃、八寶布袋雞、鳳尾金魚、油潑雞、炒豆腐腦、龍鳳雙腿、糖魚條、番茄松鼠魚、南煎丸子、四喜鴨子

高唐驢肉

簡介

高唐驢肉為地理標誌證明商標。高唐特產驢肉是山東省高唐市遠近聞名的漢族傳統名吃。其驢肉加工已有300多年的歷史。因當地人俗稱驢為鬼,故稱驢肉為“鬼子肉”。

驢肉的各種吃法中,以驢肉火燒最為常見。而驢肉火燒中,又以高唐驢肉火燒最為馳名。

特點:

現在高唐驢肉加工精細,方法獨特。加工的驢肉色呈醬紫,刀口明亮,清香鮮美,肉爛不散,軟而不松,香型獨有,具有活降壓,滋補益腎的作用。每年古歷六月六日,子女按風俗給父母送”餅卷肉“時,專買驢肉孝敬老人。

驢肉火燒:

小吃一種,發源於河北省古城保定,廣泛流傳於冀中平原,其中以保定北部徐水縣的漕河地區歷史最為悠久。

作為河北省餐飲文化中心的保定,是中國第九大菜系——冀菜系的發源地,而處於這一河北餐飲中心的驢肉火燒經過勤勞的保定人民多少代人不斷地發展和推廣,已經稱為了名副其實的除了“鐵球、面醬、春不老”之外的保定第四寶。走在保定的街頭很有特色的一道景觀便是隨處可見的驢肉火燒小吃攤,可以說,驢肉火燒這一名吃已經融入了保定普通人民的生活中,成為保定悠久的飲食文化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此外,保定成規模的驢肉火燒連鎖店有:袁家、永茂、老驢頭、好滋味等等,這些專門的美食店乾淨衛生,各有所長,並且已經將分店開到了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等周邊城市,讓越來越多的人品嘗到了這一名吃。

火燒為一種麵食,一般為死面做成(注:死面為未經發酵的麵粉,經過發酵的麵粉叫做活面,用活面做成的餅稱為“燒餅”),將其在餅鐺里烙熟後,架在灶頭裡烘烤,使其外焦里嫩,別具風味;趁熱用刀劈開,加入熱騰騰的熟驢肉,是最正宗的吃法。另有肉湯加澱粉熬制的燜子夾火燒佐食,其中以保定南部定州地區的燜子最為美味和著名。有些廚師會加入驢板腸提味,吃起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驢肉可補鐵,預防貧血,脂肪含量遠遠低於豬牛羊肉,喜歡吃肉又想減肥的人非常適合。不過驢肉的味道和豬、牛肉有點不一樣,有的人可能吃不慣。 總結:外脆內軟,濃香誘人。  火燒剛出來時最好,烤得外面黃脆,裡面柔軟,而驢肉肉質很細,吃起來味道又香又濃,美中不足的是有一點膩,火燒放時間長了就不好吃了,太瓷實。驢肉本身很油,而火燒不吸油所以導致所有的油都汪著,容易起膩。另外火燒體積太厚太大,一個女孩子是吃不完的,通常把驢肉吃完了,還剩下半個火燒沒動呢。  著名笑星馮鞏在其保定方言的電影《心急吃不了熱豆腐》中多次提到驢肉火燒的盛名,而著名相聲演員郭德綱也經常在作品中盛贊保定的驢肉火燒,他對保定這一名吃的詼諧調侃更加使得驢肉火燒這一歷史悠久的小吃得到了越來越多的人的喜愛!

歷史文化

早在乾隆年間就曾出口日本和東南亞國家,也曾作為貢品晉獻朝廷。可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肌痿無力,心煩不眠,虛風內動,肺燥咳嗽,勞嗽咯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妊娠胎漏等多種疾病。當地人招待客人時有“無驢肉不成宴”之說。當地有名的驢肉加工生產商有潘佳驢肉,老王寨驢肉,申廣驢肉等。

高唐老王寨加工驢肉已有300多年歷史,享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之美譽。當地人把驢前腿內側那塊圓形不長毛的黑皮視為鬼的夜眼,故稱驢為鬼。於是稱驢肉為”鬼子肉“。

做法

燉驢肉時,因時間長,所以要看好火候,勤翻動驢肉,以免糊鍋。若汁乾可加入一些開水,但決不可加涼水,否則肉難煮爛,下面就看看驢肉的做法之高湯五香醬驢肉:

簡介:高唐驢肉的冷盤做法之一,以醬為主 所需原料:主料驢肉3000——5000克。冰糖50克,白芷5克,草果5克,20克,醬油300克,料酒100克,八角5克,鹽30克,大蔥30克,花椒10克,肉豆蔻2克,紅曲20克,山楂10克,桂皮5克 做出來後香飄四溢,吃飯下酒均可,肉色呈澤醬紅,軟爛宜口,味濃而且鮮嫩。

做法如下:

1. 將驢肉用清水清洗乾淨,再浸泡5 小時;

2. 將湯鍋置火上,注入清水燒開,放入泡好的驢肉氽一下,然後放入涼水中過涼;

3. 將鍋置火上,加入冰糖炒至金紅色,下入清水、醬油、精鹽、料酒燒開,打去浮沫;

4. 再加入用紅曲米煮紅的水及山楂片;

5. 將花椒、豆蔻、草果、桂皮、白芷、大料裝入紗布袋內扎好口,同放入鍋中;

6. 再加入蔥段、薑片,燒開後煮約3 分鐘;

7. 再將驢肉放入,然後用旺火燒開,撇去浮沫,再用中火燉燒3.5 小時,至酥爛為止;

8. 然後取出晾涼,即可改刀切片裝盤食之。

做的時候需注意:

1. 驢肉必須是浸泡5 小時左右,以泡出血水為宜;

2. 炒糖色時,要掌握好火候,火大易糊,有苦糖味,火小糖沒有顏色,如同沒炒;

3. 紅曲米炒時,一定要以煮至水很紅時為宜,可多煮幾次;

4. 燉驢肉時,因時間長,所以要看好火候,勤翻動驢肉,以免糊鍋。若汁乾可加入一些開水,但決不可加涼水,否則肉難煮爛;

5. 如驢肉較老,若煮制酥爛則需煮制時間延長,以5小時為宜。

[!--empirenews.page--]

陽谷布袋雞

簡介

陽谷布袋雞是山東陽谷縣的漢族傳統名吃。距今已有近百年的歷史。做法獨特它以內軟嫩,餡清香,味美不膩而聞名。當地又名“鸞鳳下蛋”。被聊城市消費者協會定為“魯西名吃”。

特色:

陽谷城內北街張家世代相傳。做法獨特,整雞脫骨,將五臟抽去,腹內裝入海參魷魚、海米、竹筍香菇火腿,脖頸裝入水氽丸子,雞蛋煮熟剝皮放於腹後,加料物煮,清蒸後湯白如奶,稱奶湯布袋雞;過油蒸湯呈紅色,稱紅扒布袋雞。成品菜“折翅彎脖如打戀(如雞打戀窩),無骨完整背豐滿,吃時用筷輕一按,當眾即可下雞蛋”,故又名“鸞鳳下蛋”。被聊城市消費者協會定為“魯西名吃”。

做法

主料:

小母雞1只(約750克)。

配料:

冬筍、火腿、水發海參、水發魷魚、水發蹄筋各30克,水發冬菇、水發江乾、青豆各15克,雞腸筍10克。

作料:

味精3.5克,料酒10克,鹽水10克,清湯1500克。

制法:

1、雞子經宰殺、煺毛、洗淨,加工成布袋形,剔除爪骨,剁去雞嘴、膀尖和2/3的雞爪,使雞保持原狀,用清水洗淨,搌乾。

2 、江乾摳去腰箍,放入碗里,對入適量清湯,上籠蒸熟。冬菇、冬筍、蹄筋、魷魚、海參切成葡萄丁,用開湯殺一下。

3、將配料放在盆內,加入鹽水2克、料酒2.5克、味精1克,拌勻成餡,從雞頸開口處,裝入雞腹內,用雞腸筍扎住口,放在湯鍋內浸透,撈出。用溫水洗淨,放入碗里,添入適量清湯,上籠蒸爛。取出,將汁潷入鍋內,雞子放在頭海碗里,再將汁鍋放在火上,添上適量清湯,對入作料,湯沸撇沫,盛入碗內即成。

[!--empirenews.page--]

炒豆腐腦

簡介

炒豆腐腦是山東漢族名菜,屬於魯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

特點:

炒豆腐腦以豆腐為主要材料,烹飪以炒菜為主。豆腐及豆腐製品的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較高。此外,豆腐對病後調養、減肥、細膩肌膚亦很有好處。

營養價值:

豆腐及豆腐製品的蛋白質含量豐富,而且豆腐蛋白屬完全蛋白,不僅含有人體必需的八種氨基酸,而且比例也接近人體需要,營養價值較高;豆腐內含植物雌激素,能保護血管內皮細胞不被氧化破壞,常食可減輕血管系統的破壞,預防骨質酥鬆、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發生,是更年期婦女的保護神;豐富的大豆卵磷脂有益於神經、血管、大腦的發育生長;大豆蛋白能恰到好處地降低血脂,保護血管細胞,預防心血管疾病;此外,豆腐對病後調養、減肥、細膩肌膚亦很有好處。

做法

食材準備

主料:南豆腐250 克.

調料:清湯100 克、料酒10 克、澱粉15 克、鹽25 克、蔥、姜少許、味精少許、熟豬油25 克、熟雞油10 克。

製作步驟:

1、將蔥、姜切成碎未, 豆腐用清水洗淨瀝乾.

2、炒鍋燒熱, 倒入熟豬油, 至四五成熱時放入蔥、薑末稍炒,;

3、隨即將豆腐放在鍋中攪拌, 炒二三分鐘, 並用鐵勺不斷攪拌;

4、最後加入加鹽、料酒、清湯、味精, 攪成狀, 用濕澱粉勾芡, 淋上雞油即成。

[!--empirenews.page--]

高唐老豆腐

簡介

高唐老豆腐又稱豆腐腦。也是山東高唐漢族風味名吃之一。滑嫩爽口,豆香、料香、鹵香、辣香、油香更加豐富,口味極佳,老少皆誼。山東人早餐時常食用燒餅和老豆腐。其中山東高唐縣的老豆腐最出名,故名高唐老豆腐。

特點:

豆腐似雪如玉,鹵像玳瑁琥珀,紅中透白,紅白相間,

嫩而不松、鹵清而不淡、油香而不膩;

食之豆香、油香香氣撲鼻。

有肉味而不腥,有辣味而不嗆,

五味俱全,百吃不厭,回味悠長

品嘗:

評價其質量主要是品嘗鹵和油。鹵用醬油、精鹽加水,放入花椒、八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十幾種佐料熬制。也可以加入大骨或者是牛骨進行熬制,這樣的鹵具有芳香特性。油用優質棉籽油在溫火上熬、除去油沫雜物;數小時之後,放入蔥花、甜麵醬、花椒、小茴香等佐料,只備用優質紅辣椒烹制的辣椒油。配料盛碗時,放入少量味精。將豆腐腦用平勺片入碗內,加鹵和油後即可食用。

影響:

高唐老豆腐享譽省內外,早在80年代就曾經上過電視、報紙及相關刊物,並作為地方名吃而載入《高唐縣誌》,名揚省內外。有句俗話說的好:繞到一百走高唐,半碗豆腐吃的香。外地人來高唐不喝老豆腐真是一大遺憾。高唐人外出歸來,坐在攤前喝碗老豆腐,實為一種享受。有部分省內外領導,企業老闆及周邊地區的新老客戶、各界朋友專車來高唐喝老豆腐。城鎮眾多人群早餐時常食用燒餅和老豆腐。

做法

老豆腐用精選的上等黃豆製作。

將黃豆去皮碾碎,放入經陽光長時間照曬的儲存水(淨化的黃河水最好)中浸泡,待碾碎的黃豆漲足後,用石磨磨成漿。經煞沫、過包(濾渣)後,入鍋熬成豆汁,退溫後裝入桶或缸內,點入石膏,封口,20分鐘即成故鄉豆腐。食用時,用平勺撇入碗內,加入鹵和油等配料即可。老豆腐的湯料、鹵和油,制法獨特頗具功力。鹵和油的製作有獨到之處。

鹵用優質醬油和精鹽加水入鍋,入八角、花椒、茴香、丁香、桂皮、姜等10余種佐料熬制;

油用優質棉籽油在文火上熬,邊熬邊去油沫和雜物。數小時之後,放入蔥、甜醬、花椒、茴香等佐料。愛吃辣者可放入油炸的紅辣椒。

食用時用平勺撇入碗內,加入鹵和油等配料即可。

[!--empirenews.page--]

魏氏熏雞

簡介

魏氏熏雞是山東聊城漢族傳統名吃,色澤黑亮,香氣撲鼻。龍勝齋魏氏熏雞經歷了200多年歷史,今天已成為聊城人居家旅行的首選禮品,獲得了廣大顧客的好評。

特點:

魏氏熏雞選料精良,製作精細。熏雞選用外型豐滿、肉多肥嫩、體重2至3年斤的一年左右無病活雞,先加工成扒雞,擊在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藥物,放在鋸末煙火上熏制而成。經熏制的扒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藥香濃,可存一年左右不變質。這種熏雞,形美肉嫩骨酥,色鮮味美,入口余香深長獨特,既可下酒,又可佐茶。

榮譽:

先後被評為:1991年廣州商品交易會最佳地方名吃,1997年中國山東旅遊博覽會優秀旅遊商品,2002年中國江北水城(聊城)文化旅遊節指定產品。2003年編入《山東旅遊年鑒》,並被輯入國際旅遊宣傳片《風光旖旎話聊城》專輯。中央電視台、台灣東森電視台、山東衛視、聊城電視台、《人民日報》、《光明日報》、《大眾日報》、《齊魯晚報》、《半島都市報》、《山東工人報》等十餘家媒體先後做過專題報道。

歷史文化

被老舍先生譽為“聊城鐵公雞”的魏氏熏雞,是北關魏永泰於清嘉慶十五年(1810年)創制,迄今已有180餘年的歷史。當時聊城緊靠運河,交通便利,商賈雲集。為便於扒雞運銷外地,魏家扒雞店研製成這種能夠長時期保存的熏雞,每年農歷十月至十二月成批製作,供全年銷售。

做法

魏氏熏雞選料輔良,製作精細。熏雞選取用外型豐滿、肉多、肥、嫩、體重2至3斤的一年左右無病活雞,先加工成扒雞,再在腹內裝入丁香、八角、桂皮、茴香等藥物,放入鋸木(木屑)煙火上熏制而成。

配料比例,視批量多少及季節變化而有所不同。鋸末以沙、柳、紅松木最佳,並要摻入適量細土。在熏制中,要不斷變動雞的姿勢,一般熏制3至4小時內呈栗色,手掐無彈性,塗上雞油即成。在製作過程中狠抓選雞、配料、燒煮、熏制四道工 序,優選一齡半左右無病本地家雞,堅持料全、量足,按齡控制燒煮時間,熏出的成品不焦、不膩、清潔衛生。 嚴格的質量意識保證了龍勝齋魏氏熏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藥香濃的品質,形成了柔嫩骨酥、 色鮮味美、入口余香深長的特色。

經熏制的扒雞,水分少、皮縮裂、肉外露、無彈性、藥香濃,可存放一年左右。這種熏雞,形美柔嫩骨酥,色鮮味美,入口余香深長獨特,四季皆宜食。即可下酒,又可佐茶。古往今來,過往聊城的商賈遊客,無不爭相購買。堪稱上等美肴和饋贈佳品。

[!--empirenews.page--]

濟美醬菜

簡介

濟美醬菜是山東臨清的漢族傳統名吃,色鮮味香,質地細膩,咸淡可口,營養豐富。“進京腐乳”是濟美醬園傳統產品之一。

名稱由來:

濟美醬園創建於清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大慈閣”、濟寧的“玉堂”齊名,一起稱為江北四大醬園。

“進京腐乳”是濟美醬園傳統產品之一。清道光年間,深得朝廷賞識,因此而得名。甜醬瓜是濟美醬園的又一傳統產品。1920年即出口日本,1935年在南京國貨博覽會上獲獎。

發展:

參加活動:

1915年濟美小菜、豆腐乳在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獲獎。1920年甜醬瓜首次出口日本。1935年南京國貨博覽會上濟美牌產品獲獎。解放初期濟美號老店曾經與八路軍聯合辦企業以供軍需,1949年提供4000公斤甜醬瓜進京,供全國第一次政協會議用。1951年由濟美號老店牽頭聯合14家小醬園捐助醬菜80000斤支援抗美援朝活動。1953年濟美醬園在臨清率先實現公司合營。1956年全國性大合營臨清八家較有規模的醬菜副食店“東茂盛”“西茂盛”“遠香齋”“溢香齋”“瑞香齋”“周興齋”“利民”“茂盛”併入濟美,使濟美的聲勢更加浩大。1958年在臨清舊城廣積門內圈地二百餘畝建立新廠區擴大生產規模。在臨清政府的號召下,1959年提供醬菜10000斤赴京以供國慶十週年慶典之用,濟美醬園職工代表沈德旭受到毛主席親自接見。諸多歷史見證濟美醬園的歷史功勳被世人所公認。

改革開放以來,濟美醬園已改制為有限責任公司企業,在市場經濟和高新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在新的領導機制下濟美得到了飛速發展。花園似的廠區、現代化的生產車間、規範的科學化管理,公司不斷發展持續完善,以“發展才是硬道理”指導企業科技進步堅持發揚光大傳統名牌,不斷開拓市場,堅持品種創新,不斷完善內部管理機制,2006年企業已通過了ISO9001-2000質量管理體系認證,建立了標準化、計量管理機制。實現了企業的三個五工程,打造了一批名優產品。濟美牌甜醬瓜1987年被國家輕工部評為優質產品,濟美牌醬萵苣榮獲1988年首屆食品博覽會“銀牌獎”,濟美牌醬菜1995年被山東省經委命名為“山東省傳統名特食品”,1995年濟美醬園被中國食品工業協會評為質量達標企業。濟美牌“甜麵醬”醬香濃厚,體態光亮紅潤,味鮮美,可用於烤鴨、鮮蔬菜的蘸食,用其海鮮、肉類、炸醬燒制的菜餚風味獨特、醬香四溢、釀香撲鼻、味美可口。2001年濟美牌甜麵醬被中國農產品博覽會評為名牌產品,2006年被評為“山東省名牌產品”, 同年我公司被山東省商貿委評為“山東老字號”企業。

歷史文化

臨清濟美醬園創建於公元1792年大清乾隆57年,位於臨清城西北地段運河東畔,與河北省僅一河之隔,兩省交界、地勢繁華。公司現佔地面積10.6萬平方米,建築面積2.6萬平方米,員工484人,資產總額1.6億元,經營產品有甜麵醬、醬油、食醋、醬鹹菜、腐乳製品五大系列150多個花色品種,產品銷售網絡南到廣東,西至西寧,北至哈爾濱遍布全國大江南北三十多個大中城市500多家超市,為臨清市龍頭骨幹企業,是一個有著二百多年歷史文化的老字號企業。

公元1792年安徽舉子汪永春在臨清青碗市口處創辦南味醬園,匯集臨清名流賢仕齊聚一堂,取《左傳》“世濟其美,不損其名”詞句之意,以“濟美”二字作為店號開張營業,前店後廠鋪面十分宏闊,醬、醋、紅青腐乳、醬咸製品格具齊全,產品味正精細生意紅火,一時轟動臨清,順運河而名遐南北,來往客商無不以其腐乳、小菜為返鄉旅途之備饋贈親朋好友所需,引來八方客商爭先購買洽談生意,被譽為江北著名醬園。1810年嘉慶十四年,聊城東昌府興建山陝會館內春秋閣,汪永春借山西、陝西兩地商人發達之意,為濟美的未來發展壯大祈福,捐銀四兩九(春秋閣內碑文記載),如其所願經數載有道經營,名聲大震,財源滾滾,生意興隆闊地建廠聲勢浩大,聞名江北.至清末,已有1000多口大缸,年產醬菜35萬公斤,豆腐乳和臭豆腐所用黃豆1萬多公斤。其產品有乾漬、咸漬、醬漬、醬油、味醋、腐乳製品6大類47個品種,尤以甜醬瓜、小菜、豆腐乳享負盛名。甜醬瓜色澤金黃,透明如碧,質地嫩脆,增人食慾。豆腐乳色鮮味香,質地細膩,咸淡可口,營養豐富。1822年(道光二年)濟美小菜、豆腐乳被清廷列為御用貢品入宮,譽為“貢品小菜”“進京腐乳”名噪京城。臨清的“濟美”與北京的“六必居”、保定的“槐茂”、濟寧的“玉堂”,並稱江北四大醬園。

[!--empirenews.page--]

武大郎燒餅

簡介

武大郎炊餅是山東省梁山縣的一種漢族傳統名吃,最早出現於北宋年間,四大名著《水滸傳》中有記載,其味道油而不膩,入口柔和,鮮香可口、回味悠長而深受人們喜愛,是回歸自然的綠色食品,聞著香、吃著更香。

不過現在,在梁山的風景區還出現了一種餅,也叫武大郎燒餅,口感香脆、可口,在薄餅上面有好多的小孔,小孔的周圍布滿了白色的芝麻,經過加工變成了金黃的顏色,讓人看起來很有食慾。因為它輕薄可口,所以平時可以當作零食吃。

特點:

武大郎燒餅金黃酥香,造型美觀,誘人食慾。多年來,經過歷代廚師們的不斷創新與改進,使之成為做工精細,香脆可口,便於攜帶,饋贈親友之佳品。

歷史文化

武松在景陽岡憑著兩只拳頭,打死一隻猛虎之後,一時間輿論大嘩,他的名聲也一下子傳遍天下。於是,一些精明的廣告商,突然從武松的胞兄武大郎的炊餅上,發現了巨大的商機:這正是他們拉廣告的最好藉口。

一廣告商說道,這炊餅固然沒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但憑著我的生花妙筆,不僅能讓它成為天下獨一無二的美味,而且能讓它成為營養豐富、既健身又祛病的神品。

何以如此說呢?現成的最好例子,就是你的親弟弟、打虎英雄武二郎,他為什麼能夠身高八尺、有千百斤的力氣,僅憑著兩只拳頭,就把一隻猛虎———“獸中之王”打死在景陽岡上?原因就是他從小吃你親手做的炊餅。因為父母亡故早,是你一把屎一把尿把他拉扯大的,倘若沒有這配方獨特的炊餅,他哪有這魁梧的身軀和打虎的神通?就連給武松作傳的施耐庵老先生,都禁不住寫文贊美武松道:

身軀凜凜,相貌堂堂。一雙眼光射寒星,兩彎眉渾如刷漆。胸脯橫闊,有萬夫難敵之威風;語話軒昂,吐千丈凌雲之志氣。心雄膽大,似撼天獅子下雲端;骨健筋強,如搖地貔貅臨座上。如同天上降魔主,真似人間太歲神。

由此可見,“武大郎炊餅”是大補特補的神品,甚至可以說,它能改變人的生長基因。

武大郎一聽笑了,我也天天吃我親手做的炊餅,為什麼我生得短矮,身高不滿五尺,相貌醜陋,人稱“三寸丁谷樹皮”?這怎麼解釋?

哎,這能難住我們廣告商嗎?因為你花大半輩子的時光,博採各家炊餅之特長,汲取專家學者成果之精華,加上自己的心血和智慧,方研制出了今天之炊餅,待你自己食用時,你的骨骼、你的相貌……都已定型。所以,要想使自己成為武松式的人物,必須從幼兒、從少兒、從青年時期,就開始天天食用“武大郎炊餅”,否則,難以見效。

倘若讓武松在廣告里,高叫幾聲:我是吃武大郎炊餅長大的,是這炊餅給了我打虎的神通和力氣。其廣告效應一定奇妙無比,只要這廣告一刊登,就會讓你的炊餅名滿天下,金錢就會向著你的錢包滾滾而來。你要抓住商機呀,千萬不要耽誤了時間。

你沒做廣告的資金?這好辦得很。你弟弟武二郎是全國家喻戶曉的打虎英雄,利用他的“名人效應”,到哪個企業拉它個百而八十萬的贊助費,簡直是小菜一碟……

武大郎經過幾天的思考,猶豫再三,最後一咬牙決定,如此騙人的廣告還是不做的好。誠信為本,童叟無欺。武大郎寧肯清貧,也不去發那不義之財。

做法

燒餅做法:

1蔥切絲和薑片一起泡水15分鐘,把粉條放入開水鍋中煮一分鐘,撈出控水晾涼後切小段;

2肉餡中加蔥姜水,料酒,生抽,鹽,麻油,糖,雞精拌勻後,再加辣椒醬,粉條混合均勻;

3麵粉加適量的冷水和成較軟的面團,蓋上保鮮膜醒20分鐘;

4分割成小面團擀成薄面皮,放上餡,再蓋上一個面皮,把四周的面皮壓緊,順著邊捏出小折;

5餅鐺加熱放入比炒菜多一些的油,把餡餅烙的兩面金黃即可;

注意事項:

和面的時候要一點點的加水,把面團和的軟一些,面硬了不好包,熟了以後餅也硬口感不好,鹽要少放,辣椒醬也有咸味的,而且辣椒醬不能用油炸的那種,要用鮮辣椒做的醬,如能吃辣的可再多放一勺辣椒醬,但鹽的量要減少了。

[!--empirenews.page--]

酥鍋

簡介

酥鍋是一種山東淄博漢族名菜,多在傳統春節期間食用。傳說是清朝初年顏神鎮一位叫蘇小妹的婦女創始,故菜名為“蘇鍋”。又因此菜餚用醋較多,以肉魚骨刺酥爛為主要特徵,遂改名為“酥鍋菜”。

菜品特色:

酥鍋的製作工藝相當複雜,其口感也很特別,可謂美味! 先來說說其複雜的製作工藝。製作酥鍋首先需要細緻的選材,一般要放幾十種材料。主料有白菜海帶排骨、凍豆腐、豬蹄、雞、魚、肉等,調料有醋、糖、黃酒、醬油、蔥、姜、鹽等。酥鍋材料的擺放也相當講究,一般用白菜鋪鍋底,肉類、海帶、藕等放在中間,蓋鍋前最上面再覆蓋豆腐及白菜。制做時先用急火燒開,後用文火燒至骨刺酥爛為止,這個過程大概需要10個小時左右的時間或者更長。

營養價值:

一般來說,用沙鍋做出來的酥鍋比一般鐵鍋做出來的酥鍋更好吃!酥鍋離火涼透後,隨吃隨取即可,涼透成肉凍後,口感效果更佳,從它繁雜的選材和製作工藝中即可顯見一斑!其口感酸甜適宜,醇香滑爽,回味無窮!不僅如此,在吃的時候還有個絕妙處。因為酥鍋開鍋後一般先吃到的都是素食,隨著舀勺的不斷深入往下挖取,葷菜才隨之出現,所以食酥鍋的絕妙處不僅僅在於入口時給人以香滑可口之感,還能給人以一種“曲境通幽,豁然開朗”的飲食藝術享受! 春節時,一般家中都要酥上一鍋以備隨時食用。其實吃酥鍋已經不僅僅是個吃食的習俗,而已經逐漸成為了一種民間的飲食藝術和風俗文化。

做法

材料及步驟:

1.帶皮五花肉,切寸方;豬蹄,劈開;雞,剁寸方;(也可加寸方牛肉豬排骨)。以上入涼水鍋內,加熱至串出血水,備用。

2.上好漿豆腐,切三分厚的片;魚(選肉厚刺少的品種)切寸段。

3.以上開油鍋,炸至金黃色時撈出,備用。

4.養好的海帶,切二指寬大段;藕,切三分厚的片;大白菜切寸段,備用。

5.大蔥切大段,姜拍散,花椒、八角用料包裝好備用。

6.精鹽、白糖、料酒、醋備用。

7.大沙鍋一口。把豬排骨鋪在底層,以防糊鍋,然後把備好的各種原料分層裝入鍋內,注意每層不要太厚。蔥姜料包可以放在稍靠下一些。裝至離鍋沿二寸時,用大白菜幫圍在鍋沿(竪著圍,一片壓一片,象荷花),使鍋加高,繼續裝入原料,最後可使原料高於鍋沿三、四寸,把鹽、白糖、料酒、醋調和加入鍋內。如白菜太少,為防糊鍋,可以加一點水。把白菜葉合龍,用鍋蓋壓住。

8.起慢火,慢慢的“酥”,一般要12小時左右。其間注意鍋中的湯不要沸出,可以從側面把湯舀出,直至不在沸出後從頂端再加入。待鍋中原料漸漸下沈至鍋沿以下,頂部白菜幫也變為褐色了,熟了,即成。

[!--empirenews.page--]

羅漢餅

簡介

羅漢餅產自山東高唐縣,屬類,是山東高唐漢族傳統名吃之一,中秋節節日食品。產於明代中葉,清代、民國初年尤為興盛,暢銷於濟南、天津等地。高唐羅漢餅層層疊疊,狀似疊羅漢,所以稱羅漢餅。漢餅似月餅,無餡,與渲餅、悶餅合稱“三餅”,清時羅漢餅為貢餅,具有“綿軟酥松,層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膩”的特點。

產品特點:

羅漢餅具有綿軟酥松,層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膩的特點。羅漢餅配料考究嚴格,工藝複雜精細,具有較濃的傳統特色。

歷史文化

羅漢餅是山東高唐名產,屬糕點類,似月餅,無餡。因其層層疊疊,借“疊羅漢”之意而得名。清代,羅漢餅為貢餅。其特點是綿軟酥脆,層次清晰,食之酥脆香甜,油而不膩。

羅漢餅始產於明代中葉,清代和民國初年為時興糕點。金寨張金奘在高唐縣城內經營的“長茂”點心鋪,是羅漢餅的正宗作坊。當時,羅漢餅暢銷於北京、天津、濟南等地。如今,濟南製作銷售的牛舌酥,乃是簡化羅漢餅製作程序,改變原有形狀後的產品。近年,因其工藝複雜,成本較高。高唐的食品店很少製作與銷售。遇有特殊需要時,常將羅漢餅作為土特產品製作一部分品嘗。懂得技法的人,每年中秋部要自做一些作為節日食品。

羅漢餅配料考究嚴格,工藝複雜精細,具有較濃的傳統特色。製作羅漢餅所用主料為麵粉、豬板油、香油或花生油,綿白糖.配科有香精、泥、山楂泥、玫瑰醬等。製作時,先用麵粉與植物油和成皮面,再用麵粉、豬板油、白糖和配料和成酥面。然後,皮麵包酥面,用面軸迭軋數層,捲起後按需分塊。再將每塊軋成圓形,直徑約7釐米,厚約1.5釐米,入爐烘烤待呈蛋黃色出爐即成。羅漢餅的配料與製作方法,已上入中用最大的一部糕點譜書一《中國糕點譜》。

做法

製作羅漢餅所用主料為麵粉、豬板油、香油或花生油、綿白糖,配料有香精、棗泥、山楂泥、玫瑰醬等。製作時,先用麵粉與植物油和成皮面,再用麵粉、豬板油、白糖、和配料和成酥面。然後,皮麵包酥面,用面軸迭軋數層,捲起後按需分塊,再將每塊軋成圓形,直徑約7釐米,厚約1.5釐米,入爐烘烤待呈蛋黃色出爐即成。

[!--empirenews.page--]

聊城呱嗒

簡介

呱嗒是聊城市的漢族傳統名吃。是—種煎烙的餡類小食品,尤以沙鎮呱嗒最為有名。該小吃色澤金黃,內外有油,皮酥里嫩。加肉、蛋餡的味更佳。呱嗒創制於清代,迄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已被收入《中國名吃譜》一書。餡料有肉類餡、雞蛋餡、肉蛋混合餡(又名“風攪雪”)等多種。在製作時,先用燙面和呆面,隨季節變化按不同比例調制,卷以配好的餡料,兩端捏實,軋成矩形,後放入油鍋煎制而成。食之香酥,味道適口,加之有餡有面,備受群眾歡迎。在城鎮鬧市、鄉間集日,常年有設攤者供應。不僅如此,還受到各地人們的喜愛。

特色:

呱嗒是是山東聊城地區漢族傳統風味小吃。色澤金黃,內外有油,皮酥里嫩。加肉、蛋餡的味更佳。

做法

製作材料:

呱嗒的製作材料:麵粉 500 克,大蔥 250 克,精鹽 15 克,花椒粉 2.5 克,淨豬板油 150 克, 花生油 50 克。

製作方法:

1.根據季節的不同,和面時燙面與死面的比例也不同。冬季用燙面四成,死面六成(和死面時 要用溫水);春秋季用燙面三成,死面七成;夏季燙面二成,死面八成。把燙面與死面摻在一 起揉軟,餳 20 分鐘左右即可使用。

2.大蔥與淨豬板油(100 克)剁在一起,製成蔥油泥。和好的面團揉成長條,擀成長片,抹上 蔥油泥、精鹽、花椒粉,捲成卷,兩端捏嚴,擀壓成長方形。

3.平鏊燒熱,把所余淨豬板油切成塊,放在鏊子上,使之化後浸潤鏊子,把餅放在上面烙,反 復烙 4 次,待兩面呈黃色並挺身後,再放在叉子上送到鏊子下面烤,烤時要向餅上刷花生油 4 次,烤至熟呈金黃色時即成。食時切成 5 份。

肉"呱嗒"製作:將豬肉(200 克)剁成肉餡,加醬油 15 克,薑末 15 克,與蔥油泥混合成餡。 製作方法同上,烤制時間稍長。

雞蛋"呱嗒"製作:用雞蛋 3 個,磕入碗內攪勻,灌入已烙好尚未烤的"呱嗒"中,要灌滿,灌均 勻,以捏好口不露出蛋汁為宜。烤熟後取出。

呱嗒的製作要領:1.面團要揉勻餳透,冬季餳制時間略長,夏季略短; 2.烤制時受熱要均勻,以免外焦里不熟。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