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圖木舒克小吃大全_圖木舒克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1-05 18:15:59

圖木舒克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直轄縣級市,圖木舒克氣候宜人,風光獨特,是棉花、糧食、水果生產基地。城市西南庫容7億立方米的小海子水庫,是綠洲的生命之源。市域大漠、山脈、原始胡楊林濃縮了西域自然風光,這裡也是刀郎文化的發源地之一,一年一度的西域美食旅遊文化節已經成為彰顯圖木舒克市獨特地域、民族和文化特色的重要品牌。

手抓飯

簡介

“抓飯”,維吾爾語叫“波羅”,是維吾爾、烏茲別克等民族兄弟以及中亞國家、俄羅斯聯邦等民族執行賓客的風味食品之一。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備“抓飯”待客。他們的傳統習慣是先請客人們圍坐在炕上,當中鋪上一塊乾淨餐布。隨後主人一手端盆,一手執壺,請客人逐個淋洗淨手,並遞給乾淨毛巾擦乾。待客人們全部洗淨手坐好後,主人端來幾盤“抓飯”,置餐布上(習慣是二至三人一盤),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故取名為“抓飯”。現在有些家庭接待漢族客人,一般都備有小勺。

歷史文化

關於抓飯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個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納醫生,在他晚年的時候,身體很虛弱,吃了很多藥也無濟於事,後來他研究了一種飯,進行食療。他選用了牛羊肉、胡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後小火燜熟。這種飯具有色、味、香俱全的特點,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於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後,身體漸漸地恢復了健康,周圍的人都非常驚奇,以為他吃了什麼靈丹妙藥。後來,他把這種“藥方”傳給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便成為現在的維吾爾族人普遍吃的抓飯了。

這個傳說是否真實,我們且不去考究,但抓飯是一種營養十分豐富的食品,卻是實實在在的。清油、黃油、洋蔥、胡蘿蔔和大米都是含多種維生素的補品,特別是胡蘿蔔被人們稱為“小人參”和“地參”。用這樣的原料做的飯,當然補人了。

做法

主要的原料是用新鮮羊肉,胡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將羊肉剁成小塊用清油炸,然後再放洋蔥和胡蘿蔔在鍋里炒,並酌情放些鹽加水,等二十分鐘後,再把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鍋內,不要攪動,四十分鐘後,抓飯即熟。做熟的抓飯油亮生輝。味香可口。維吾爾族群眾把抓飯視為上等美餐。

[!--empirenews.page--]

羊肉串

簡介

新疆正宗烤羊肉串,維吾爾語稱之為“喀瓦甫”。烤羊肉串在吐魯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風味小吃。來吐魯番旅遊觀光的中外賓客,幾乎沒有不吃烤羊肉串的。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說是風靡全國的一種小吃,在城鄉、街頭和集市上隨處可見,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198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陳佩斯、朱時茂合作表演了小品《烤羊肉串》,使吐魯番這一風味小吃聲名大噪,蹤跡遍及全國。

特色:

該菜是新疆名菜,原料的取用和烤制的火候十分關鍵,烤熟後羊肉色澤醬紅,麻辣鮮香、油亮,不膩不羶,外酥里嫩,肉質鮮美,別具風味。新疆維吾爾族民間傳統的烤羊肉串,同樣既是街頭的風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餚。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樣色澤焦黃油亮,味道微辣中帶著鮮香,不膩不羶,肉嫩可口。用料的講究不似烤全羊那樣嚴格,二者的區別在於烤制規模的大小和具體方法上。

新吃法:

在新疆無論到哪裡都有烤羊肉串。近年來,在墨玉、庫車和烏魯木齊的二道橋市場等地出現了烤羊肉串的另一種形式,民間稱它為“米特爾喀瓦普”,意為“1米長的烤羊肉串”。這種烤羊肉串確實名副其實,釺子足有70-80釐米長,肉塊兒也大,立在饢坑里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幾串,味道鮮嫩可口,吃起來更為過癮,因為這一大串足頂那小的7一8烤羊肉串。吃上2-3串,即可飽肚。現在賓館裡做羊肉串,有了許多創新,除了一般的烤羊肉串之外,還有竹籤羊肉串、網油羊肉串,有的還用油炸,原料基本差不多。有的在烤之前,把羊肉片拌上蛋清和芡粉做成的糊,這樣烤出來的羊肉串更加鮮嫩。

歷史文化

從考古資料看,早在1800年前,中國內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漢代畫像》全集中就有烤羊肉串的石刻圖像。馬王堆一號漢墓還出土過烤肉用的扇子。

做法

烤羊肉串:把羊肉和羊油切成薄片,肥瘦搭配地穿在細鐵釺上,放在長形的烤羊肉串爐上烤,然後撒些辣面、精鹽和孜然粉,數分鐘即熟。

[!--empirenews.page--]

烤饢

簡介

烤饢是維吾爾族群眾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最主要的食品,也是維吾爾族飲食文化中別具特色的一種食品。維吾爾族食用饢的歷史很悠久。饢是用饢炕(吐努爾)烤制而成,呈圓形。

品種:

饢的品種很多,大約有五十多個。常見的有肉饢、油饢、窩窩饢、芝麻饢、片饢、希爾曼饢等等。據考證,“饢”字源於波斯語,流行在阿拉伯半島、土耳其、中亞西亞各國。維吾爾族原先把饢叫做“艾買克”,直到依斯蘭教傳入新疆後,才改叫“饢”。

特色:

饢的一般做法跟漢族燒很相似。在麵粉(或精粉)中加少許鹽水和酵面,和勻,揉透,稍發,即可烤制。添加羊油的即為油饢;用羊肉丁、孜然粉、胡椒粉、洋蔥末等佐料拌餡烤制的乃為肉饢;將芝麻與葡萄汁拌和烤制的叫芝麻饢,等等。皆因和面和添加劑成分、面餅形狀、烤制方法等各不相同,饢的名稱也就相應而別。

傳說當年唐僧取經穿越沙漠戈壁時,身邊帶的食品便是饢,是饢幫助他走完充滿艱辛的旅途。通過這個美好的傳說,各族人民把饢看作日常生活必備的食品。

歷史文化

烤饢在新疆的歷史很悠久,在中國許多史料中都有記載。自治區博物館陳列的吐魯番出土的唐朝的饢,說明.在兩乾多年前,吐魯番人就會做精細美味的饢了。饢,古代稱“胡餅”、“爐餅”。中國歷史上許多著名詩人在他們的詩篇中還描寫過饢。自居易在《寄胡餅與楊萬州》這首詩中說:“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出新爐。寄予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以輔興無。”賈思勰著的《齊民要術》中摘錄了“食經”關於做饢的技術資料,可見饢在中國食譜中由來已久。

風俗:

維吾爾人還把烤饢看做吉祥物和幸福的象徵。比如,男方向女方提親,作為見面的禮物,就有衣料、鹽、方塊糖,還必須有五個饢。在結婚儀式上,要安排一位姑娘,雙手捧出一個托盤,上面放著一碗鹽水,鹽水里泡著兩塊小饢。姑娘就站在新朗新娘中間,讓他倆搶著吃下這兩塊象徵著愛融洽、甘苦共嘗的鹽水饢。此時,新朗新娘爭先下手去撈碗里的饢,誰先撈到饢,就表示誰最忠於愛情。“該出手時就出手”,搶饢,就成為婚禮中的第一個高潮。

做法

製作材料:

甜烤饢的做法甜烤饢的製作材料:精麵粉500克,白糖花生油各75克,嫩酵面(面肥)50克,蘇打粉2克。甜烤饢的特色:色澤金黃,鬆軟可口。

製作方法:

教您甜烤饢怎麼做,如何做甜烤饢1.將精麵粉放入盆內,加嫩酵面及白糖、花生油、蘇打粉及150克水揉成面團,蓋上濕布餳15分鐘。 2.餳好的面團用手揉成長條,摘成10個面劑,揉成圓形,上面抹上油,兩個合在一起即成烤饢生坯。 3.烤饢生坯按扁,用大拇指從圓窩處往外按成直徑約1釐米大小的圓窩,再用帶尖的工具在饢的中間扎幾個透眼。 4.用手從饢底部托起,改成圓形放入盤內,用220-230℃的。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