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伊犁小吃大全_伊犁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2-15 19:27:19

伊犁哈薩克自治州,簡稱伊犁,地處新疆維吾爾自治區西部天山北部的伊犁河谷內,成立於1954年,是全國唯一的既轄地級行政區、又轄縣級行政區的自治州。伊犁被譽為“塞外江南”、“中亞濕島”,“花城”,伊寧市是伊犁州的首府。

特色美食有薄皮包子皮提曼塔、阿爾曼奶茶粉、布爾哈雪克燉魚、怪味面、哈薩克烤、炒羊肚、大漠駝肉、家常拌面等。

手抓飯

簡介

“抓飯”,維吾爾語叫“波羅”,是維吾爾、烏茲別克等民族兄弟以及中亞國家、俄羅斯聯邦等民族執行賓客的風味食品之一。逢年過節、婚喪嫁娶的日子里,都必備“抓飯”待客。他們的傳統習慣是先請客人們圍坐在炕上,當中鋪上一塊乾淨餐布。隨後主人一手端盆,一手執壺,請客人逐個淋洗淨手,並遞給乾淨毛巾擦乾。待客人們全部洗淨手坐好後,主人端來幾盤“抓飯”,置餐布上(習慣是二至三人一盤),請客人直接用手從盤中抓吃。故取名為“抓飯”。現在有些家庭接待漢族客人,一般都備有小勺。

歷史文化

關於抓飯還有一段動人的傳說。相傳在一千多年前,有個叫阿布艾里.依比西納醫生,在他晚年的時候,身體很虛弱,吃了很多藥也無濟於事,後來他研究了一種飯,進行食療。他選用了牛羊肉、胡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加水加鹽後小火燜熟。這種飯具有色、味、香俱全的特點,很能引起人們的食慾。於是他早晚各吃一小碗,半月後,身體漸漸地恢復了健康,周圍的人都非常驚奇,以為他吃了什麼靈丹妙藥。後來,他把這種“藥方”傳給了大家,一傳十,十傳百,便成為現在的維吾爾族人普遍吃的抓飯了。

這個傳說是否真實,我們且不去考究,但抓飯是一種營養十分豐富的食品,卻是實實在在的。清油、黃油、洋蔥、胡蘿蔔和大米都是含多種維生素的補品,特別是胡蘿蔔被人們稱為“小人參”和“地參”。用這樣的原料做的飯,當然補人了。

做法

主要的原料是用新鮮羊肉,胡蘿蔔、洋蔥、清油、羊油和大米。做法是先將羊肉剁成小塊用清油炸,然後再放洋蔥和胡蘿蔔在鍋里炒,並酌情放些鹽加水,等二十分鐘後,再把洗泡好的大米放入鍋內,不要攪動,四十分鐘後,抓飯即熟。做熟的抓飯油亮生輝。味香可口。維吾爾族群眾把抓飯視為上等美餐。

[!--empirenews.page--]

風味包子

簡介

伊犁的包子,有烤制的、煎制的、制的,方法各異,滋味也不相同。最常見的有烤包子、水煎包子和薄皮包子。餡料一般都用羊肉或牛肉、洋蔥和鹽調成,並加適量孜然、胡椒等佐料。水煎包子用發麵,包餡成坯,然後將包子一個個擺在燒熱後塗上油的平鍋內,澆湯、灑乾麵粉,將鍋蓋扣緊,10多分鐘就熟。它的特點是:油亮金黃,吃起來松嫩爽口,油而不膩。烤包子和薄皮包子都用“死面”,即用鹽水揉制的面,做成包餡成坯,不過烤包子坯是長方形的,便於在饢坑內貼烤;而薄皮包子做成圓錐形包坯,用蒸籠蒸熟。同樣的原料,因做法不同,而滋味各有特色。(伊犁哈薩克)

[!--empirenews.page--]

辣罐和

簡介

辣罐是錫伯族人獨特的菜餚。通常將肉餡剁好,選用長辣椒切成2釐米一段將辣筋取出,再將肉餡灌入,掛糊後用油炸成金黃色撈出裝盤上席。有的還要澆汁,吃起來香辣帶甜,開胃爽口,能刺激食慾。特別是用發麵餅卷食,風味更佳。錫伯族的血腸也別具一格。宰羊時,用大盆裝些鹽水接血,然後在開水鍋內稍煮凝結成血塊,再將血塊搗碎拌上剁碎的羊油和羊蔥末、鹽、粉、胡椒粉等料後灌腸,捆緊扎實,放入鍋中煮熟即成。切片乘熱食用,味道濃香,油而不膩。

[!--empirenews.page--]

布爾哈雪克燉魚

簡介

布爾哈雪克燉魚是伊犁河谷錫伯族的一道特色菜品,風味獨特,下酒尤絕。

不知當初身在河谷的林則徐是否有機會品嘗過布爾哈雪克燉魚。至少現今的遊客都能享受到布爾哈雪克燉魚。布爾哈雪克,這種野生香草,形似樹葉,有一種特殊的香味。布爾哈雪克譯成漢語叫椒蒿,本意也就是魚香草。

想要吃到正宗的布爾哈雪克燉魚,還要到察布查爾錫伯自治縣境內的伊犁河畔。將魚去鱗開膛、洗淨,剁成塊,下鍋清燉,再加入鹽和乾辣椒;臨出鍋前加上布爾哈雪克嫩莖,文火熬燉片刻,掀開鍋蓋,一股清香撲鼻而來。鮮香的魚加上布爾哈雪克的清香讓人饞涎欲滴,嘗一塊魚肉,鮮嫩肥美;喝一口魚湯,回味綿長。

錫伯族風味美食布爾哈雪克燉魚的奇特之處就在於這其中所添加的布爾哈雪克。俗話說“千煮豆腐萬燉魚”,布爾哈雪克燉魚時間越長越入味。當然,吃魚也是要講點意境的,最好是在流水潺潺的伊犁河畔吃。

你想,在伊犁河岸邊,天邊的落日映紅了河水,河灘草地一片寂靜,只聽見伊犁河水“嘩嘩”的響聲。站在河邊遠眺下游的河水,波光粼粼,猶如神話中的情景一般蜿蜒向西流去。就在河岸不遠的地方,架起鐵鍋,點燃岸邊拾來的乾枯樹枝,煮上幾條鮮魚,放些布爾哈雪克。我想,這樣的燉魚一定會讓你難以忘懷。

[!--empirenews.page--]

怪味面

簡介

怪味面

怪味面,是採用多種調料烹製成的湯底,麻辣鮮香,有多種說不出來的香味而得名,不大的鋪子,每天據說要賣出三千斤麵條,非常的誇張。客人可以選擇不同的口味多試試,那裡還有的是雪豆蹄花,湯汁雪白,營養豐富,加上紅油的沾碟,十分的開胃。

[!--empirenews.page--]

熏肉和馬腸子

簡介

熏肉和馬腸子

初冬開始,哈薩克人家屠宰牲畜準備冬肉,醃制熏乾越冬,冬肉要吃到來年的春天,哈薩克把這種肉稱“索古姆”。索古姆是熏肉或臘肉的統稱,哈薩克人的索古姆中,用馬肉製成的馬肋臘腸“俗稱馬腸子”最有名。馬肋臘腸用肥嫩的馬肋條肉連骨裝腸加工熏製成,是熏肉中的上品,哈薩克人稱“尕孜”。用熏馬腸和熏肉做抓飯是冬日上乘的待客風味佳餚。

[!--empirenews.page--]

油沓子

簡介

油塔子形狀似塔,是西北回族人發明的面油食品。一般做早點配合粉湯吃。塔子色白油亮,面薄似紙,層次很多,油多而不膩,香軟而不沾,老少皆宜。 現在成為新疆各族人民喜愛的美食,例如新疆伊犁的維吾爾族人除了用白麵和油做成油塔子外,還延伸了油塔子的內容,做成一種叫“賽維孜”的油塔子(即黃籮卜油塔子)。

[!--empirenews.page--]

饢包肉

簡介

饢是吐魯番維吾爾族人最主要的傳統麵食品之一。“可以一日無菜,不可一日無饢”,是饢重要性的最好概括。饢的品種很多,大約有50多種,主要有肉饢、油饢、片饢、窩窩囊和芝麻饢。“艾克曼饢”是最大的饢,直徑30~40釐米;“托喀西饢”是最小的饢,直徑3-5釐米;“窩窩囊”維吾爾語叫“格爾黛饢”,是最厚的饢,厚7-10釐米;“片饢”四周厚,中間薄,最薄處僅0.3釐米。饢的主要原料為麵粉,製作時可以根據不同口味配以雞蛋、清油、洋蔥、芝麻、牛油、羊油、鹽、冰糖等。維吾爾族饢做工精細、香酥可口,含水份少,外乾內酥,久儲不壞,便於存放,一般打一坑饢可以吃十天半個月。

饢包肉維吾爾語稱為“塔瓦喀瓦甫”。

做法

制法:

1將帶皮羊肋條肉切成4釐米的塊,入沸水中燙一下,撈出,洗淨。

2麥芽糖摻點水趁熱抹在羊肉表面,投入7成熱的油鍋中,炸成金黃色時倒入漏勺中濾去油;炒鍋里留少許油,下蔥段和薑片略炸,加入羊肉和清水和草果和桂皮和香葉和黃酒和鹽,燒沸後轉小火悶約1個小時至肉酥爛,撿去香料及蔥和姜。

3將囊切成8瓣,放入大盤中,把羊肉放在囊上,炒鍋里留少許羊肉原汁置火上,加入孜然粉和辣椒粉和洋蔥絲,燒沸後用濕澱粉勾芡,淋入辣油,澆在羊肉的表面,就成了。

[!--empirenews.page--]

炒羊肚

簡介

羊肚:味甘,性溫,入脾、胃經,具有健脾補虛,益氣健胃,固表止汗之功效,用於虛勞贏瘦、不能飲食、消渴、盜汗、尿頻等症。

營養價值:

羊肚中所含的營養成分有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維生素B1、維生素B2、煙酸。

功效作用:

羊肚補虛,健脾胃,治虛勞羸瘦、不能飲食、消渴、盜汗、尿頻。

做法

製作:

1.羊肚放進開水中燙熟,撈出,切細絲;

2.芹菜切段;

3.竹筍切絲;

4.辣椒去籽後切絲(以上材料均切成5釐米長);

5.蒜頭剁成泥;

6.鍋倒內進15克油燒熱,放入羊肚絲稍炒;

7.再放蒜泥、辣椒和竹筍一起拌炒;

8.然後放芹菜及鹽、味精醬油、料酒,邊炒邊加少許高湯

9.起鍋前用生粉水10克(生粉5克加水)勾芡;

10.再淋上麻油,炒勻即可盛盤。

[!--empirenews.page--]

羊肉串

簡介

新疆正宗烤羊肉串,維吾爾語稱之為“喀瓦甫”。烤羊肉串在吐魯番是最有名的民族風味小吃。來吐魯番旅遊觀光的中外賓客,幾乎沒有不吃烤羊肉串的。新疆的烤羊肉串可以說是風靡全國的一種小吃,在城鄉、街頭和集市上隨處可見,受到廣大群眾的青睞。1986年中央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上,陳佩斯、朱時茂合作表演了小品《烤羊肉串》,使吐魯番這一風味小吃聲名大噪,蹤跡遍及全國。

特色:

該菜是新疆名菜,原料的取用和烤制的火候十分關鍵,烤熟後羊肉色澤醬紅,麻辣鮮香、油亮,不膩不羶,外酥里嫩,肉質鮮美,別具風味。新疆維吾爾族民間傳統的烤羊肉串,同樣既是街頭的風味快餐,又是可以上席待客的美味佳餚。正宗的串烤肉也和烤全羊一樣色澤焦黃油亮,味道微辣中帶著鮮香,不膩不羶,肉嫩可口。用料的講究不似烤全羊那樣嚴格,二者的區別在於烤制規模的大小和具體方法上。

新吃法:

在新疆無論到哪裡都有烤羊肉串。近年來,在墨玉、庫車和烏魯木齊的二道橋市場等地出現了烤羊肉串的另一種形式,民間稱它為“米特爾喀瓦普”,意為“1米長的烤羊肉串”。這種烤羊肉串確實名副其實,釺子足有70-80釐米長,肉塊兒也大,立在饢坑里烘烤,一次可烤出十幾串,味道鮮嫩可口,吃起來更為過癮,因為這一大串足頂那小的7一8烤羊肉串。吃上2-3串,即可飽肚。現在賓館裡做羊肉串,有了許多創新,除了一般的烤羊肉串之外,還有竹籤羊肉串、網油羊肉串,有的還用油炸,原料基本差不多。有的在烤之前,把羊肉片拌上蛋清和芡粉做成的糊,這樣烤出來的羊肉串更加鮮嫩。

歷史文化

從考古資料看,早在1800年前,中國內地就已有了烤羊肉串。《漢代畫像》全集中就有烤羊肉串的石刻圖像。馬王堆一號漢墓還出土過烤肉用的扇子。

做法

烤羊肉串:把羊肉和羊油切成薄片,肥瘦搭配地穿在細鐵釺上,放在長形的烤羊肉串爐上烤,然後撒些辣面、精鹽和孜然粉,數分鐘即熟。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