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淄博小吃大全_淄博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2-03 17:03:50

淄博為山東第三座省轄市(地級市),是齊文化的發祥地、中國歷史文化名城、全國文明城市、全國城市GDP40強。

特色小吃主要有:菜煎、周村燒餅、博山豆腐箱、周村大酥燒餅、博山燴菜、博山烤肉、金絲鴨蛋、沂源大鍋全羊、東里大餅、淄博菜煎餅、雞絲伊府面、吳家官莊燒雞

鯉魚抱蛋

簡介

鯉魚抱蛋,原名為“鱸魚抱蛋”,為新城王氏家用廚師陳某所創。此菜的形、色、味俱佳。所用原料:活鯉魚1條(750克左右),黑魚肉200克,雞蛋3個,蔥、、食鹽、料酒、味精、香油、粉團適量。

歷史文化

1684年(清康熙二十三年),王士禎在京任詹事府少詹事兼翰林院待講學士,舉薦陳某到京在宮廷御膳房供職。此技藝經兩代傳給鮑士彬後,境內鱸魚絕跡,遂以鯉代鱸,菜名也隨之易為“鯉魚抱蛋”。通過精心製作,仍不失原有風味。當鮑士彬授藝於縣飲食服務公司紫影樓特三級烹調廚師張月華(女)後,經其多次實踐,根據魯菜特點,改鯉魚的油炸為清,較原來易於保持營養,且增加其鮮嫩清香的特色。1986年10月,張月華參加山東省第一屆魯菜大獎賽(淄博賽區),表演此菜的製作技藝獲獎。

做法

將鯉魚除鱗、去鰓、挖出內臟(不弄破魚肚皮),洗淨後蒸熟;將黑魚肉剁成泥放碗中,加入蔥姜、料酒、味精、粉團攪勻,沸水下鍋,做也珍珠大肉丸;將雞蛋黃蒸成,用刻刀做成“魚鱗”;最後,將熟魚置盤中,定形,擺放上“魚鱗”,魚腹中放入適量魚丸,余者留於盤內點綴,即成。

[!--empirenews.page--]

軟燒豆腐

簡介

軟燒豆腐,為博山地區家常名菜,博山自古就以生產豆腐而聞名。博山豆腐色澤淡黃,軟嫩適口,味美清香。博山豆腐採用“酸漿”點腦,而不用普通的“鹽滷”點漿法,因而成品外黃內白,無鹵苦味,細嫩瓷實,宜於造型。

做法

食材

主料:豆腐(北)750克調料:味精2克花椒8克白砂糖50克小蔥5克姜5克黃酒5克醬油15克香油50克

製作流程

1.豆腐入屜蒸透,削去四邊黃皮,切成2釐米見方的塊;豆腐

2.將豆腐塊放入溫水鍋內用小火燉煮,至浮起時撈出控淨水;3.炒鍋內加芝麻油,中火燒至六成熱,放入花椒略炸,呈黃色時撈出不用,加入白糖25克,改用小火炒至紅色時,放入豆腐炒勻;4.待其上色後,即將蔥絲、姜絲、醬油、黃酒、味精、清湯、白糖放入,用慢火煨;5.並隨時晃動,以免糊底,至豆腐呈紅色,湯汁稠濃時,淋入花椒油即成。

製作提示

1.豆腐去皮,潔淨細嫩,飛水可去豆腥味,兼致成形,不易碎爛;2.傳統風味,不可勾芡,文火慢,使之湯汁濃稠。

[!--empirenews.page--]

醬汁鴨方

簡介

醬汁鴨方,是博山的特色菜。此菜製作流程複雜,口感獨特香醇,現已成為國宴上的一道名菜,菜品特點是顏色油紅光亮,醬香四溢,鮮嫩適口,咸中略甜。

做法

食材:

淨雛鴨750克。 毛芋30克。紹酒20克、醬油10克、白糖20克、花生油60克、蔥10克、姜10克、花椒5克、甜麵醬20克。

做法:

1、淨雛鴨沖洗淨,剁嘴留舌,去腳爪; 2、砸斷大骨,放開水鍋內加蔥段、薑片、花椒,煮至六、七成熟取出 ,放在菜墩上,脯朝底剁去頭、脖、腿、拆去鴨骨,四周修整,順鴨脯中間剁為兩半,再橫刀剁成約2.6釐米的長方塊,擺成原樣;

3、毛芋頭煮熟,剝去皮,削淨黑點,切滾刀塊;

4、將鴨原樣鏟入鍋墊上,再放入毛芋頭、鴨脖、腿,骨,放入鍋內置火上,加煮鴨湯(以沒過鴨子為宜)、紹酒、醬油、白糖;另取炒鍋加入花生油、白糖,炒至嫩色放甜麵醬炒熟,加煮鴨原湯,溶化後倒入鴨鍋內;

5、淨炒鍋加花生油少許,放中火上燒六成熱(約150℃),加蔥段、薑片、花椒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倒入鴨鍋內;鴨上面扣上盤子,用小火煨炆1小時左右,揭去盤子,提出鍋墊,用平盤托著扣入大盤內,揭去鍋墊;鍋內汁用澱粉勾流水芡,澆在鴨方上即成。

[!--empirenews.page--]

歡喜團子

簡介

歡喜團子,是山東淄博市桓台縣及周邊地區的一種漢族民俗小吃,在大型廟會(如梧台廟會)和年關大集上,是一種美觀美味又有美好寓意的美食。

歡喜團子製作方法十分簡單,將糯米蒸熟,涼後弄散,炒至膨松,蘸取糖稀,製成大小不同的球狀。按照單串、雙穗、小掛角、大掛角等形式穿掛起來。

歷史文化

“歡喜團子”發源於何年何月,已無從考究,但早些年,由於莊戶人家日子過得緊巴,索鎮李賈村十有八戶的人家從事著“歡喜團子”這本小利大的行當。該村曾做過歡喜團子的齊衛禮老人和周慶金老人,向記者一行講述了其製作方法。歡喜團子的製作需經過熬糖稀、炒粉條、揉團穿串兒三個工序。早年的糖稀是以黍子米、黏谷米作原料,出的稀亮,質量高。後來,人們都用玉米作原料,質量稍差。再說炒粉,將粉條放入盆內浸泡染色,撈出再剁為“崗子”(即截碎)曬乾備用。然後在爐灶上放鐵鍋一口,用淄河沙子燒熱,拌粉條炒至膨脹,便變為“花子”。最後,揉團穿串兒。揉團還要有專門工具——柳樹根做成的“木碗子”。先抓白花子一大把置於木碗子上,再抓紅、黃、綠各色花子少許,置於白花子團表面,然後,兩手握木碗子將其揉成花色圓團。大團有桔子大,叫做大貨;中團有大,叫二不流子;小團有山楂大,叫小貨。把揉成的團放入篩子內曬乾,便可用線穿串,穿至抹動不便時,即抽去大針,於每串隨打結隨摔,這叫“正穿倒抹”。

每年農歷九月九後,李賈村各家各戶就陸續開始製作,為了趕年會賣。一般來說,二月里香會少,三月里香會多,是銷貨的盛月。直到四月初八趕完了鄒平城的黃山子大會,收攤子回家準備麥收。當然,賣貨也得分去哪一方,南山裡(博山)喜歡大貨,青州、臨淄喜歡二不流子,鄒平、長山喜歡小貨。

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歡喜團子這種古老的吉祥物在人們心目中的位置已被其它更新穎、更科學的物質所代替。現如今李賈村只有六七戶還間歇地乾著,當然也只是在入冬和春節時節。

[!--empirenews.page--]

西河煎餅

簡介

西河煎餅,是山東淄博西河鎮著名的漢族小吃,具有薄如紙、色如玉、甘如飴,素雅柔韌,風味獨特,色澤鮮亮,味道鮮美,清香可口,風味獨特之特點。

查史考證,西河鎮玉皇山原名天際山,此地山靈人傑,民風淳樸。自宋始就有攤煎餅之記載,手藝獨特,堪稱一絕。

西河煎餅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天際山系列煎餅系採用青石山地所產優等小米、玉米為主要原料,配以多種營養成分,引入淄河優質地下水,採用傳統工藝精工製成,保持原料的色澤香味和營養,薄如紙、色如玉、甘如飴,素雅柔韌。

做法

西河煎餅採用傳統加工工藝,純手工製作,糧食要經過多次淘洗,一夜浸泡,然後放入1/3或一半的孰料,這樣磨出的糊子才好烙,攤的煎餅才更爽口。磨糊子是件很費工夫的事,二三十斤糧食要花兩三個小時,往磨眼添料也得是有經驗的老手,要勤添少添,磨出的糊子才細膩均勻。攤烙要求的技巧性極高,想練成這一絕活就得先會使用西河人的“三件寶”:鏊子、刮耙和油擦。鏊子,鐵制,圓形,中心稍凸,下有三足,其下用柴草加熱,上面即可烙制煎餅。刮耙,木制,版狀弧形,有柄,把糊子舀到熟鏊子上用它薄薄地左右攤勻。油擦,又稱油搭子,是用十幾層白布縫製的方形擦子,蘸上食油擦鏊子,防止煎餅粘在鏊子上揭不下來。

[!--empirenews.page--]

博山

簡介

博山粥,是博山的傳統名點,博山粥不下十來種,諸如豌豆粥、大米粥、小米粥、玉米楂子粥、八寶粥粥、蓮子粥、臘八粥等,其中最有名的當數王姓“大閨女”粥。實際上這是一種小米綠豆粥。先用少量水把綠豆煮爛,再加水燒開,把磨好的小米糊加水調稀倒人鍋中,開幾個滾即成。

[!--empirenews.page--]

周村煮鍋

簡介

周村煮鍋,又名朝天鍋,是淄博風味小吃之一,迄今已有80多年的歷史。煮鍋內一般放置惠州丸子、大丸子、炸豆腐頁、肥腸等菜餚。店家在桌旁服務,客人可以根據喜好隨意點大鍋內的菜餚,店主切好了隨時放在客人的小鍋里。周村煮鍋的特點是味道可口,品種多樣,經濟衛生,遂熱遂吃。當寒風刺骨、大雪紛飛之時,邀二、三知己,圍坐鍋旁,設一壺白酒,邊吃邊飲,十分愜意。

歷史文化

1910年,家住南下河的廚師徐方明先生,每日肩挑一隻鐵爐和簡單餐具,帶上些熟肉下貨,找一避風角落,將顧客挑選的下貨稱好切碎,放在兩塊炸豆腐頁上,然後在鍋內燙煮,任顧客隨意舀用,很受歡迎。發展到今天的煮鍋,使用的爐灶,高約2市尺,上粗下細,內放一盛熱水的平底鐵鍋,鐵鍋上放一用來盛湯的砂鍋,表層放一圓木桌,並在桌面中間挖一洞,露出砂鍋,在桌面周邊另設有10個圓孔,其中一孔安放煙囪,一孔供顧客燙酒;其餘八個圓孔放置搪瓷小碗,可同時招待八位顧客,一改過去“眾人同舀一鍋湯”的習慣,“衛生煮鍋”也由此而來。

歷經多年的演變,周村煮鍋不僅成為一道獨特的風味小吃,而且變成周村人家須臾不可離的日常佳餚。而今的周村,不僅各式的煮鍋店鋪林立,而且各種簡易的煮鍋攤子也到處可見。特別是雨雪寒冷時節。煮鍋妙就妙在一個煮字,一班人圍坐桌前,一人一小鍋,鍋置熱水中,熱水循環流動,直煮得暖意融融,任屋外雨雪紛飛,屋內卻熱氣騰騰,溫暖異常。若有好飲之士,再小斟一杯,又會引出無數話題。煮鍋原是百姓的菜餚,一份也就在七八元左右,一般的食量,一份足夠,飯量稍大一點的,不過再多添幾個大丸子、幾塊醬豆腐而已。如此,以煮鍋宴客,做東之人花錢不多,卻又不失體面,被請之人酒足飯飽,大快朵頤。無怪乎周村煮鍋店雖多,卻家家座無虛席。

[!--empirenews.page--]

趙氏肴雞

簡介

趙氏燒雞,是臨淄的一種地方名吃,顏色金黃、香味撲鼻、肥而不膩。

做法

製作趙氏燒肴雞,首先把好進貨關,選用一歲齡的,健康的小公雞為原料。在宰殺過程中,先把雞脖下的毛拔乾淨,以免有雞毛落入雞中,然後下刀,把雞血放淨,以保證雞身的乾淨,然後把雞放入攝氏70℃——80℃的水中,濕透撈出,放入脫毛機中脫毛,由於是機械脫毛,乾淨程度可達99%,脫毛後,放入清水中,把剩餘下的雞毛柱、腳趾摘乾淨後放入清潔、消毒的器皿中,準備開膛破肚,破肚時在雞頸的左右側各割一刀,把雞的氣管、食管、雞嗉掏出,再在雞的小腹橫切一刀,把雞的心、肝、胃、腸等內臟掏出,這樣就成了全淨膛的小公雞。下一步是成型。首先把雞的兩只大腿,雞胸鉸斷,再把雞的兩只小腿左右交叉,插到雞肚子里,再把雞的右翅膀從雞嘴裡穿過向後一別,左翅直接向後一別,這樣成型手續又完成了。第三步是上色,即:在鐵鍋內加上食用油,用急火加熱,直至冒煙,後繼續用文火加熱,這時再把雞放入加了蜜或糖的攪勻的水中掛色(忌用色素),掛勻後的雞就可以入油鍋,待炸至金黃色撈出。最後一道程序是蒸煮。把老湯燒開,撈淨沫頭(即雜質),把炸好的生雞按順時針的順序(逆時針也可)放入鍋中,此舉是便於出鍋時不至掛壞雞皮。然後加入香料包,香料的搭配一定要按比例,否則就失去了特色。常用的香料有:八角、花椒、桂皮、肉蔻、草蔻、砂仁、甘草、陳皮、茴香、丁香、白果、白枳、乾姜等。把香料按比例放入香料包,加入鍋中,再放入適量食鹽,用急火燒開後用文火煮1—2小時撈出。

[!--empirenews.page--]

淄博酥鍋

簡介

淄博酥鍋,是一種傳統的時令、節令菜餚,盛行於冬季和春節期間,傳說是清朝初年顏神鎮一位叫蘇小妹的婦女創始,故菜名“蘇鍋”,又因此採用料較多,以肉魚骨刺酥爛為主要特徵,“蘇”“酥”諧音,遂改名為“酥鍋菜”。

由於酥鍋菜用料廣泛,食用方面,香酥可口,再加易學好做,以至廣為流傳。酥鍋的原料主要有白菜海帶、凍豆腐、雞、鴨、肉、魚、排骨豬蹄等,須依次分層擺放,調料有醋(使原料酥爛)、糖(中和諸料之味)、黃酒(除腥臊)以及香油、醬油、鹽、蔥、姜、花椒等。製作時先用急火燒開,然後用文火燒至肉魚骨刺酥爛為止。離火涼透後,隨吃隨取。

[!--empirenews.page--]

博山烤肉

簡介

烤肉,是博山區的傳統名吃,色美、味香、氣正,距現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烤肉三色一體:金黃(豬皮)、奶白(肥肉)、宗紅(瘦肉)三色奪目。皮酥肉嫩,入口不膩,味美可口,木熏香的清香氣味撲鼻,風格別具一格。熱烤肉加白糖,用鮮荷葉包後再吃,肉酥嫩、味鮮適口;涼烤肉加綠豆小粉皮再加雞蛋,做成湯菜,味道更為鮮美;另外還可做各種冷、熱拼盤、燴菜等。

歷史文化

北魏賈思勰著《齊民要術》中曾載有“炙燉法”,即先將小豬“揩、洗、刮、削,令極淨。小開腹,去五臟,又淨洗”。然後“緩火遙炙”,烤至“色同琥珀,又類真金”,這樣吃時“入口則消,狀若凌雪”,味美異常。近代博山烤肉在“炙燉法”基礎上經過研制形成獨特風格。

約在1905年前,博山“遠興齋”烤肉店店主錢振遠,在一次肘子過油時,偶而發現肘皮爆花後,肉味更加鮮美。隨後改大烤為小烤,改一般木柴為果木劈柴烤制。這樣烤出的肉,皮酥肉嫩,氣味幽香,食而不膩,非常受人們歡迎,博山烤肉由此譽滿山城。後來,博山陸續出現宗、段、周等幾家開辦的“順祥齋”、“遠馨齋”、“振興齋”、“勝華齋”等10多家烤肉鋪,烤肉經營大盛。

1954年,淄博食品公司成立,博山烤肉被列為公司經營品種,納入正常生產。為保持烤肉聲譽,公司制訂嚴格的操作規程,大體是將活豬(毛重約60公斤左右)用熱水屠淨鬃毛,劈成兩片,放在陰涼透風處晾乾,然後剔骨,割掉四根腿和肚底,扒掉板油,再按長15~30釐米,寬約5釐米的規格分割放入鹽、花椒皮,加水浸泡40分鐘,取出晾4~5小時後,進烤爐,烤柴用無煙的蘋果木、柿子木、軟棗木、香椿木、花椒木等。柏木、松木等有邪味的木柴禁用。烤肉在爐內約經3.5~4小時即可。博山烤肉可做冷熱拼盤,可燴菜。如果熱烤肉加白糖,用鮮荷葉包後再吃,或用烤肉加綠豆小粉皮再加雞蛋做成湯菜,更是別有滋味。1982年和1984年,博山烤肉兩次獲商業部優質名特產品獎。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