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宿州小吃大全_宿州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2-01 12:42:03

宿州是“中國觀賞石之城” “中國酥之都”“中國書法名城 ”“中國國畫之鄉”“中國書法之鄉”“中國馬戲之鄉” “中國武術之鄉”“中國奇石之鄉”,靈璧石雄居中國四大奇石之首,已然成為宿州的城市名片,素有江南第一州、淮海“龍眼”。

特色小吃主要有:符籬集燒雞、潵湯、攪、五柳蘑菇雞、靈璧麻糊湯、蘑魚、泗縣辣湯、泗縣豆腐、辣湯、鐵板魷魚、皇藏峪蘑菇雞、蕭縣面皮、豆漿粥。

蕭縣面皮

簡介

面皮,是蕭縣一大特色小吃,是以大米為原料,經過浸泡,磨成米漿,加水稀調相宜,上特製的籠蒸熟,待冷卻後切成細條,具有白、薄、光、嫩、細、柔、韌、香等特點,再輔以豆芽菠菜、胡蘿蔔絲,調配入芝麻醬、辣椒醬、大蒜汁、生汁、芥末、五香粉、精鹽等佐料。拌後紅綠相映,黃白互襯,色澤鮮亮,食之爽口,氣味芳香,風味獨特。面皮吃法很多,除涼食外,還可晾乾油炸,雪白透亮,香酥迷人,在宴席可與蝦片媲美。還有炒、燴等吃法。

[!--empirenews.page--]

蒸魚

簡介

蘑蒸魚,是宿州當地的一道特色美食

做法

原料:

肉雞一隻(約2000克)調料:千口蘑50克,蛋清1個,油菜心10個。

制法:

(1)雞去毛和內臟,剔去雞骨,切成一寸見方肉塊,瀝盡水份,和上蛋清,然後加精鹽、料酒、胡椒粉味精

(2)口蘑泡開洗淨切成片,加蔥、姜放入雞塊拌勻。然後扣上碗,上籠蒸40分鐘,取出扣在盤內。

(3)油菜心加奶湯、精鹽、味精燒至入位,取出圍在雞塊四周。

(4)用砂鍋放旺火上把奶湯加蔥、姜、精鹽、味精、胡椒粉燒成汁,加雞油,澆在雞塊上即成。吃起來酥、爛,鮮美可口。

[!--empirenews.page--]

符離集燒雞

簡介

符離集燒雞,已有千年的歷史,產於安徽省宿州市北30里位於京滬鐵路大動脈上的符離鎮。燒雞起源有幾種版本,近代版本是最早在煮熟後要抹上一層紅曲,故而過去不叫燒雞而叫紅雞,然後在學習了道口燒雞的基礎上幾經改進提高,逐漸形成現在的符離集燒雞。其與道口雞所不同處,主要在於香料。這種燒雞以管、魏、韓三家的製品最為出名,被列入我國名肴之林。

雞肉爛脫骨,肥而不膩,鮮味醇厚,齒頰留香。此菜產於安徽省宿縣,原名“紅雞”,是聞名全國的特產。量在開始時,此雞並無特色,只是煮熟後抹一層“紅曲”。

符離集燒雞的製作選當地當年肥健壯麻雞,且以公雞為良。宰殺前需飲清水並洗淨雞身,然後“別”符離集燒雞(2)

好晾乾用飴糖塗抹,香油(麻油)烹炸,再配上砂仁、白芷、肉蔻、丁香、辛夷、元茴等13種名貴香料,放在保留數十年的陳年老湯鍋里,先用猛火高溫鹵煮,再-火回酥四至六小時方可撈出。這樣製作出來的燒雞,如在出鍋後趁熱,輕輕提起雞腿一抖,雞肉便會全部脫落而明架相連。

歷史文化

符離鎮地區烹雞、吃雞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中最有名的是徽香源和劉老二)。傳說,五帝之一的顓頊之玄孫錢鏗發明烹雞術,並因向堯獻野雞湯而受到賞識,被封於大彭(今徐州)為君,因稱彭祖。《楚辭·天問》載:“彭祖斟雉帝何饗?受壽永多,夫何久長?”彭祖不但是傳說中的八百歲老壽星,而且還被尊為中國烹飪術的創始人,更是烹雞術的始祖。

1984年,江蘇徐州考古發掘漢墓,在楚王劉戊之墓的庖廚間,出土文物有銅鼎、盆、勺等食物容器及鐵釜、陶甑等炊煮器具。據說在庖廚間保存有楚王屬縣的貢奉物品符離雞,符離雞盛放在陶盆內,上有泥封,並蓋有“符離丞印”的封記,雞骨基本保存完好。據考古專家鑒定和推斷,是古符離縣貢雞。這一髮現證明符離雞的出名,至少在2000年以上。相傳,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乾隆皇帝第二次南巡,宿州知州張開仕進貢符離集滷雞,乾隆帝品嘗後稱贊不已。

做法

配料:

活雞1只桂皮10克白糖15克陳皮10克八角10克辛萋2克小茴香2克精鹽150克姜20克飴糖200克肉蔻3克山奈片3克砂仁2克丁香3克白芷5克草果3克花椒5克芝麻油1500克

製作方法:

1.選用每只約重1000克的烽雞10只,宰殺放盡水,熱水燙、去毛、洗淨,在靠肩的頸部直開一小口,取出嗉囊;再在肛骨,用水洗淨。然後先用刀背敲斷大腿骨,從-上邊開口處把兩只腿交叉插入雞腹內;再將右翅膀從宰殺的刀口處穿入,使翅膀尖從雞嘴露出。雞頭彎回別在雞膀下邊,左膀向里別在背上,與右膀成一直線。最後將雞腹內兩只雞爪撐開,頂住雞腹。用以上方法將10只雞宰殺別好備用。

2.將別好的雞掛在陰涼處,晾乾水分,用毛刷蘸飴糖塗抹雞身。塗勻後入大油鍋中炸成金黃色時撈出。剩油留作別用。

3.大鍋內放足水,把所有香料裝入一隻紗布袋中,扎緊袋口,放入鍋中,將水燒開,然後加入糖、鹽,調好味,將炸好的雞整齊地放入名冊人,用旺火燒開,撇去浮沫,稍煮5分鐘,將鍋中雞上下翻動一次,蓋上鍋蓋,改用文火煮4~6小時,以肉爛脫骨為止。煮雞的鹵汁應妥善收存,以後再用,老鹵越用越香。香料袋在雞煮熟後撈出,下次再煮雞時再放入,一般可用2~3次。若制做1只雞可用砂鍋,香料用量酌減,也可取些鹵汁使用。

注意:

1."別"雞工序不可少,這是為了成批的鹵煮方便,形體完整美觀。

2.當天宰的雞,當天最好不用。因雞的屍僵期是7小時左右,所以雞刷勻飴糖後,即可掛起備用。第二天再進行下一步加工。

3.炸雞的油溫要始終保持在七成熱。油溫低,雞不變色。油溫過高,則發黑。為了控制油溫,可採取一次炸1~2只,炸完後撈出。

4.鹵湯一次加入的水量,以沒過氖雞為宜,中間不能再加水。

5.鹵湯用後晾涼,除浮油放容器中,存入冰箱,一個星期加熱一次即可。無冰箱,可每天加熱一次,冬天兩天加熱一次。

風味特點:

1.此菜產於安徽省宿縣,原名"紅雞,"是聞名全國的特產。量在開始時,此雞並無特色,只是煮熟後抹一層"紅曲"而已。後來吸收了山東"德州五香扒雞"的製作技巧,不斷改進發展成著名的"符離集燒雞"。

2.此菜外觀油潤發亮,肉質雪白,味道鮮美,香氣濃郁,肉爛脫骨,肥而不膩。嚼其骨,有餘香。趁熱提起雞腿輕抖,雞肉可全部脫落,為菜中上品,冷食熱食均可。

[!--empirenews.page--]

鐵板魷魚

簡介

鐵板魷魚是一道街邊小吃,是用鐵板把魷魚煎熟後,再用鐵鏟將魷魚切段,然後撒上特製醬做成。

菜品特色:

街頭吃的鐵板魷魚,遠遠聞香而至,看著小販用小小的鐵鏟,分割著魷魚,不斷地翻動魷魚,聽著油漬著魷魚發出的響聲,同時醬料一層一層的刷上,散髮出讓人難以抗拒的香味。

營養價值:

1、魷魚富含鈣、磷、鐵元素,利於骨骼發育和造血,能有效治療貧血;

2、魷魚除富含蛋白質和人體所需的氨基酸外,還含有大量的牛黃酸,可抑制血液中的膽固醇含量,緩解疲勞,恢復視力,改善肝臟功能;

3、魷魚所含多肽和硒有抗病毒、抗射線作用。

做法

1、所需用具:

鐵板一塊3~5毫米厚,直徑為30cm左右的圓鐵板,表面光滑、平整,可以在鐵板邊緣焊兩個把手,以方便操作爐具(三芯煤爐,其受熱面積大,火力均勻,為了方便操作,也可使用液化氣),鐵鏟一把,毛刷一把。

2、選料:

魷魚應選擇質量較好,無腐爛、外觀完整,顏色新鮮的魷魚為好。

3、配方:(以2公斤魷魚為例)

五香粉20g、辣椒粉適量、花椒粉適量、味精20g、精鹽15g、雞精10g、蒜泥20g、白糖3g、料酒適量、澱粉60g。

4、醃制:

將魷魚分割成長3~5釐米、寬1.5cm左右、厚0.8cm左右的長方形小條,放入上述原料攪拌均勻,醃制20分鐘左右。孜然粉在燒做好後加少許在魷魚上面就可以了。

5、穿串:

用竹籤將醃制好的魷魚塊穿成串,要求穿成的串大小均勻一致,穿魷魚塊時竹籤應從魷魚塊的中間縱向穿入,穿魷魚須時竹籤應縱向,這樣賣相更好看。

6、烤制

將鐵板置於火爐上燒熱,用排刷在鐵板上均勻地刷上一層植物油,將洋蔥切成均勻的小顆粒狀放入鐵板上炸出香味,將穿好的魷魚串置於鐵板上進行烤制,在烤制過程中應時刻注意調節火力的大小,並不斷地刷油、翻面、以免烤糊,在烤制過程中應在魷魚表面撤匕適量五香粉、孜然粉、辣椒粉、花椒粉烤制好後的魷魚表面刷上一層飄香醬後即可食用。

7、飄香醬的調制

(1)配料:泡椒500g、花生醬200g、辣椒油40g、大蒜仁100g、花椒粉30g、味精80g、超級鮮味王lOg、雞精100g、白糖20g、精鹽40g。

(2)先將泡椒剁細、大蒜瓣剝皮搗碎。

(3)用一瓷器裝入芝麻醬、花生醬辣椒醬、大蒜仁、花椒粉、超級鮮味王、雞精、白糖、精鹽等拌合均勻。 (4)把菜油燒至八成熟放泡椒細末炸香,然後倒入瓷器調好的料中,蓋上蓋子,讓其冷卻後再嘗一下,如果成了,適當放點白糖、味精,淡了加點鹽即成飄香醬。

[!--empirenews.page--]

皇藏峪蘑菇雞

簡介

皇藏峪蘑菇雞,是蕭縣的特色美食,由皇藏峪野生蘑菇和本地土公雞燒制而成,生薑、辣椒用量較大,盛具用大臉盆,味美鮮嫩,吃後回味無窮,周圍市、縣慕名驅車前來品嘗者絡繹不絕。現有“看皇藏峪原始森林,品天下第一美味”之勝名。

蘑菇雞,它是由山養的本地公雞,加上這裡的野蘑菇烹飪而成。椐說公雞要三年左右為最好,這樣燉出的雞、肉壯、肉絲精細、鮮美可口、香味濃濃。蘑菇地鍋雞是在磚砌的鍋牆上,加上木材、旺火燒煮,文火慢燉、加上天然的蘑菇,大大的蔥、姜、蒜、川椒、櫻頭椒等配料燒制而成的。加上當地廚師獨特的烹飪技術,做出來的味道、無論你是吃上一口蘑菇或是雞肉,那麻辣的香味,都會讓你回味無窮。椐說吃蘑菇雞有補腎養顏的功效,當地也有不吃蘑菇雞,白到皇藏峪之說!

[!--empirenews.page--]

地鍋雞

簡介

地鍋雞是山東、江蘇、安徽等地的漢族名菜。地鍋菜起源於蘇北和魯南交界處的微山湖地區。

特點:

地鍋菜的湯汁較少,口味鮮醇,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乾香並存的特點。

如今,有廚師將傳統地鍋菜的制法加以改良,從而推出了地鍋雞、地鍋魚、地鍋牛肉、地鍋三鮮、地鍋豆腐、地鍋小龍蝦等好吃的地鍋佳餚。

做法

原料:

柴雞600克、麵粉300克、玉米粉80克、雞蛋2個、薑片15克、蒜仔25克、青紅椒2條,八角、花椒、精鹽、料酒、老抽、美極鮮醬油、鮮辣味粉、雞精、味精、高湯各適量,精煉油250克。

做法:

一、主料 柴雞洗淨斬成塊,沸水待用。

二、配料 麵粉、玉米粉納盆,磕入雞蛋,加少許精鹽、味精,接著摻入適量清水揉成軟硬適中的面團。隨後把面團下成25克重的劑子(約16個),團成團,用清水略浸泡,製成薄餅,貼在鍋邊上,用小火慢慢烘烤。

三、製作過程另鍋放油燒熱,爆香薑片、蒜仔、八角、花椒,倒入雞塊,烹入料酒,煸炒至水分將乾時,添入高湯,加蓋燜至湯汁濃稠、雞塊熟時,下入青紅椒,調入精鹽、味精、雞精、鮮辣味粉、美極鮮醬油,稍後再下少許老抽調色並起鍋盛入面餅鍋中,隨配酒精爐(或小土爐)上桌即成。

[!--empirenews.page--]

蕭縣白山羊

簡介

蕭縣白山羊,蕭縣從元代起就有養羊食肉的習慣,尤其是飼養的優良白山羊,在俆淮一帶享有盛名,至今已有300餘年的歷史。

特點:

蕭縣的白山羊,屬於皮肉兼用型。體形不大,體軀緊湊結實。額寬嘴尖,面部稍凹,眼大有神,肋骨開張,背腰平直,四肢較長,蹄質結實呈蠟黃色,尾粗短上翹。公羊鬃甲高於十字部,母羊鬃甲低於十字部。公母羊均有角,呈現鐮刀狀向上向後伸展,頜下有發達的頜須,毛直色白,基部無絨。蕭縣白山羊繁殖率高,產肉性好,羊肉脂肪均勻,肉質細嫩,不羶不腥,其味鮮美,為廣大人民群眾所喜食。蕭縣白山羊板皮屬漢口路,質量優良,是制革工業的上等原料,具有組織細密,分層性能好,製成品柔軟、光澤美觀、耐用等優點,在國內外市場享有很高聲譽。

養殖發展:

蕭縣特處的地理及豐富的飼料飼草資源為白山羊的養殖提供了優越的環境和條件。由於縣境內植被保存完好,工業污染程度低,山丘谷地的草場上生長著各種優質牧草,每年5月至11月,牧草茂盛,為白山羊提供了豐盛的天然無污染飼料,12月至次年4月的枯草季節,有青貯作物秸稈和乾草等進行補飼。蕭縣白山羊養殖區域分布在全縣23個鄉鎮。1986年,年飼養量20萬只,之後,逐年大幅度增長。2005年,飼養量達到240萬只,出欄150萬只,年產量3.9萬噸。

[!--empirenews.page--]

泗縣辣湯

簡介

辣湯以麵粉為主料,外加幾樣佐料。用料簡單,造價不高,但喝來別有一番風味,其訣竅在製作的技術上。辣湯的製作很別緻,一般在10個小時以前就要做好和面、洗面的工作,即頭天下午準備,第二天早晨下鍋食用。

食用時再加及香油少許,喝來香辣可口。

功效作用:

食用辣湯對人體健康有很多好處,夏天去火防暑,冬季開胃避寒,湯內含多種營養成份,是大眾化湯類早點的佳

做法

具體做法是:

1.將麵粉摻水和成面團,然後加清水用手徐徐洗,洗到只剩麵筋為止。

2.將洗好的麵筋放在盆內養起來,直到l0個小時以後,把養的麵筋徐徐攪入面湯開水鍋里。

3.燒開後,放入胡椒、豆腐皮青菜海帶絲、雞蛋皮等佐料,即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泗縣豆腐腦

簡介

豆腐腦亦稱豆腐花、豆花,一道著名的漢族傳統小吃,可分為咸(北方)、甜(南方)兩種口味。

豆腐腦製作須先將黃豆浸泡,依品種或個人喜好約4至8小時不等,俟黃豆吸飽水份後再加以打漿、濾渣、煮滾,復降溫至90℃。最後放入凝固劑再靜置5至15分鐘才能完成。

俗稱豆腐花、豆花,是利用大豆蛋白製成的高營養食品。與老豆腐相似(老豆腐較豆腐腦稍硬,形狀則相同。豆腐腦如妙齡少女,老豆腐則似半老佳人。豆腐腦多在晨間出售,老豆腐則在午後。豆腐腦澆鹵,老豆腐則佐醬油等素食之。)

豆腐腦,是豆腐製作過程中的半成品。熟的且熱的豆漿經凝固劑接觸發生反應,大豆蛋白溶膠(即豆漿)發生蛋白質聚沈,如果反應物比例合適,反應條件(溫度、濃度、攪拌程度等)恰當,大豆蛋白就會完全凝固形成豆腐腦。為乾州(今乾縣)四寶之一。

特色:

豆腐腦的最大特點是豆腐的細嫩以及柔軟,故稱豆腐中的腦,因此要掌握點鹵的技巧。它要求熬漿用微火,不能溢鍋(可以放入豆製品專用消泡劑消除泡沫,食用油也可以),使豆腐腦不糊、不苦、不澀,勾鹵時用急火,一開鍋就行。鹵的烹制要用鮮羊肉片和好口磨湯,火候要掌握好,不能用燉肉的技法熬鹵,才能保持鹵的新鮮。

由於原料原因,豆腐腦本味是無味。

營養價值:

豆腐腦除含蛋白質外,還可為人體生理活動提供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尤其是鈣、磷等。如果用食用石膏作凝固劑,含鈣量會有所增加,對防治軟骨病及牙齒發育不良等疾病有一定功效。

[!--empirenews.page--]

碭山潵湯

簡介

潵(sá)湯(古通撒,即撒湯)—流行在河南永城、安徽碭山,山東,安徽等豫魯蘇皖四省結合處的漢族風味小吃。肉不見肉,不腥、不羶,不膩、狀若王漿,色似淡醬,味美鮮香。色、香、味具佳,含熱量高,冬夏皆宜。其主要原料是肥老母雞肉和麥米、麵粉、輔以蔥、姜、鹽、醬油、胡椒粉、味精、五香粉、香油、醋等佐料,工藝精細複雜。

位於蘇魯豫皖接壤中心的碭山縣,不僅優質酥梨譽滿中國大地,其地方小吃頗也獨具風味。單就品種而言,酸、甜,咸,辣,辛五味具全。甜食有粥,,糖糕,棗包,豆包,火燒,綠豆糊嘟,豆汁,湯園等;咸的有煎包,燒餅,油條麻花,饊子,肉盒,潵湯,油茶,豆沫等;辛辣的有辣椒糊,羊肉串,辣湯,麻辣串等;酸的有粉子糊嘟,山楂糕等。另有回民族的鹵羊頭羊雜、桶子雞、糟魚花椒魚等,與各種小吃相得益彰。眾多的風味小吃,尤以回民族的潵湯為首推,該湯因其十分獨特而聲譽蘇魯豫皖接壤地區。

歷史文化

碭山人是酷愛潵湯的,湯館一般無剩湯,鍋底始終文火,邊熬邊喝,喝熱不喝涼。喝湯時佐以香油、醋、胡椒粉少許。喝潵湯多以煎包、燒餅為主食,也有搭配油條、饊子、蒸包之類的。

碭山潵湯的獨特首先是因其名,或者說是因其不名。縣城的回民潵湯館大多掛回文招牌,其意為清真小吃。只有許家和馬家掛有左“食”旁右“它”字筆划的招牌,查中國漢字字庫,無其字。

在碭山,民間廣為流傳著這樣的段子,“文革”期間,一東北人到碭山搞外調,在“工農兵”飯店要了碗湯,用竹筷攪動後提起,分明可見微紅的肉絲掛於其上。品了品,覺得味道很獨特,便問身邊老者:“同志,啥湯?”。

“嗯,潵湯(音灑,一聲)。”老者答曰。

“啥湯?”,又問。

“潵湯!”,老者提高了聲音。

東北人坐不住了,指著碗:“我問這是什麼湯?”。

老者笑了,“它就叫潵湯啊!”。 此乃傳為佳話。

據說潵湯是由上古的雉羹衍變而來,為中國烹飪鼻祖籛鏗首創。古代雉羹是以野雞肉加蕙米同燉而成,後來換成家雞加麥仁同燉。再後來,碭山回民便將它改為剔骨的山羊脊椎架子了。

又傳說,清乾隆年間,碭山一家潵湯館來了兩位氣宇軒昂的客人。夥計端上兩碗潵湯,客人立馬為這香氣撲鼻、黃澄晶瑩的鮮湯所吸引,忙問:這是啥湯?掌櫃的一旁道:古名叫雉羹,今以烏雞代雉,你問啥湯!咱就叫潵湯。上首客人十分贊賞,即席吟道:一奚烏雞雞羹傳世;下座一位應聲而曰:戔金竹籛籛鏗調鼎。妙對既出,驚震四座。後來才知,上首落坐的客人便是當朝皇帝乾隆,下首者乃當朝大學士紀曉嵐。乾隆微服下江南,路遇碭山。回京後,每每想起啥湯就時常念叨,遂御封啥湯為"天下第一湯",天下名湯。從此,潵湯之名便就流傳於世。

做法

碭山潵湯主料選用碩大山羊的脊椎架子,之所以未進湯館先香氣撲鼻,令人讒涎欲滴,皆因選用了花椒、茴香、桂皮、三代、丁香、大蔥、辣椒、胡椒等佐料,比例搭配,再輔以小麥仁、蔥段、薑末、味精、食鹽、芡粉,以地鍋長時間(約一通宵)熬燉而成。其製作及佐料看似單純,然回民的配方及火候之度一般是秘而不傳的,故而外地鮮見。正宗的碭山潵湯骨汁肉絲滿湯,食者品肉不見肉,不腥、不羶,不膩、狀若王漿,色似淡醬,味美鮮香。色、香、味具佳,含熱量高,冬夏皆宜。既可消食活胃,亦能舒筋活血,防感禦寒。隆冬的“三九”,有“喝一碗不打顫,喝兩碗滿頭汗”之說。食者也可先於空碗中打上一個生雞蛋,攪成蛋花,再盛沸滾的湯將蛋花燙熟,其美味之沁腑直教人難以忘懷。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