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本溪小吃大全_本溪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5-29 08:56:28

本溪城雖不大,可美味卻尤多。本溪的美食極有當地特色,比如白肉酸菜腸、長寬豬蹄等都是本溪久負盛名的傳統美食。由於本溪是個多民族聚居的地區,所以本溪美食的一大特色是少數民族的美食,其滿族的粘豆包、朝鮮族的冷面、回族的烤羊腿等形成了本性美食的一大亮點。除了當地美食,在本溪天南海北的美食也都能找到,味道卻不偏頗,叫人盡享饕餮之旅。

本溪市特色小吃包括了黃金肉、虹鱒魚、白肉酸菜血腸、紅梅魚肚、滿族火鍋、長寬豬蹄等多種美食。

喇蛄豆腐

簡介

喇蛄多生於本溪山溪、河流的石下,形狀頗似蝦,有蟹身魚尾之態。喇蛄豆腐的做法是把活喇蛄身上的甲殼除去,只留其中鮮嫩的蟥,用絞肉機將蟥絞爛,鍋里放大油燒至滾沸。然後將蟥放入鍋中爆炒,逐形成鮮紅軟嫩狀,極似豆腐,因些而得名。然後加湯加菜調味。出鍋後鮮紅軟嫩地喇蛄豆腐都浮在湯麵上,鮮艷誘人。

做法

先打掃龍蝦,把龍蝦硬殼扒掉,清理內臟和蝦線,然後清洗乾淨。再把龍蝦砸碎,用刀剁細,放入適量的水攪勻。用笊籬把碎硬殼撈淨備用。鍋內放油,嗆鍋放鹽後放入水燒開,慢慢倒入龍蝦肉湯,燒開後,待龍蝦肉凝結成豆腐樣時,放入菲菜段、淋一個雞蛋和一種長白山特產的植物叫“把蒿”的調味。一鍋鮮美喇蛄豆腐就做成了。

[!--empirenews.page--]

黃米乾飯

簡介

大黃米乾飯是本溪農村昔時招待客人的上好主食。滿族祖先居於白山黑水之間,緯度高,日照長,無霜期短,而糜子又是長日照作物,生長期短,並且適宜在新開墾的生荒地上種植,將糜子種散播在生荒地上,勿須耕耘便可收穫,省時省力。糜子經過加工去殼,便是大黃米。昔日稻米稀少,農村缺乏待客的食物,偶爾客來,農家以自產的大黃米加小豆或飯豆燜成乾飯待客。至今非水稻生產區的農村,大黃米乾飯仍是待客的主食。

[!--empirenews.page--]

本溪小市羊湯

簡介

本溪小市鎮羊湯馳名東北。早就有所耳聞,到過小市而不喝羊湯的,將會是畢生一大憾事。說起羊湯可是好東西。以山羊的骨、肉、內臟放入土灶大鍋里燉煮數小時,至湯汁呈乳白色時,將鍋內的湯汁、肉及切碎的內臟盛起,放入鹽、胡椒粉香菜辣椒味精等調料 即為羊湯,趁熱食用鮮美無比。

平日在家的時候,夏天是驕陽似火,誰也不願去喝什麼熱湯之類。但羊湯不同,伏天里暴喝一頓羊湯,為的是以熱驅熱,類似於以毒攻毒。羊湯用一個湯鍋盛著,下面加熱。裡面內容豐富,各種部位都切得細細的,而且一點雜碎的腥羶氣都沒有。而且這兒的羊湯里有羊血豆腐,口感脆嫩適中。一直在煮啊燉啊,羊血豆腐一點都不老,哪怕吃到最後,都是嫩嫩的。在你吃的過程中,可以隨便讓店家幫著添湯。保證添的都是原汁原味,一律肉滿湯厚,續湯幾乎可以無限次,而且絕非清湯,而不是加點味精的白水。

[!--empirenews.page--]

長寬豬蹄

簡介

長寬豬蹄,是本溪市的名小吃,乃祖傳秘方配制,精心選料,細緻加工而成。另外,還有豬蹄、豬肚豬肘牛肉、兔、雞脖等熏製品,該主品是燕東一絕,風味獨特,具有咸鮮味醇酥嫩脫骨,柔韌適口,冬氣郁,四味無窮,老少皆宜。

[!--empirenews.page--]

粘火勺

簡介

粘火勺是滿族食品,稱粘火燒、粘乾糧。是以糯米、粘高梁米、大黃米或小黃米為主要原料,經過浸泡發酵和水洗之後,帶水磨成粘面子,淋乾後分成小團,按壓成面,中間夾以煮熟的小豆加糖的豆沙餡,還有以烘熟的芝麻加些鹽末當餡,叫芝麻鹽。再壓成小厚餅,上鍋烙熟。此餅皮粘、餡甜,營養豐富,是冬季和春節期間民間的主食乾糧。農家烙粘火勺,往往一次烙上數百個,烙好後,放倉房大缸中以雪凍之,食用時,取出放鍋中餾一下即可。

歷史文化

滿族的飲食習慣與東北地區的動植物資源及民族宗教信仰有著直接關係。在以狩獵和採集為主要衣食來源的時期,他們的飲食以獸、禽肉及山林里的乾鮮果為主。農耕經濟佔主導地位後,雖然改為以糧食為主食、以肉菜等為副食的飲食結構,但在很多方面依然保持著某些狩獵民族的傳統特徵。 麵食是滿族人喜吃的傳統主食,過去統稱為“餑餑”。如東北農村常見的粘豆包、粘火勺、“驢打滾”(豆面餑餑)、蘇子葉餑餑、波力葉餑餑、粘、打糕等,大多是用黃米面為主料,包以小豆餡制而成,有的外麵包上波力葉、蘇子葉等樹葉、菜葉,一是借其清香味,二是避免蒸熟後粘在屜上。在城鎮裡,還有一些滿族風味的點心,北京稱為“滿洲餑餑”。其特點多是以加入乳酪蜂蜜和榛仁、仁等製成的香甜口味為主。仍然保留的“薩其瑪”,就是烹炸的麵條用乳酪和蜂蜜粘合在一起,再切塊食用,是一種大眾化的滿族點心。還有一種至今仍在東北地區廣泛食用的滿族麵食俗稱“湯子”,是用加水發酵的蕎麥面(現多用玉米),通過戴在手上的喇叭筒形“湯子套”,把面擠成條狀直接入鍋,邊煮邊擠,類似麵條但味道更加爽口。 養豬是滿族傳統的家庭畜牧業,所以他們定居並以農耕為主業後,豬肉成為最喜食用的肉類。受薩滿祭祀文化的影響,豬肉的民間做法以煮、燉為多,都是切成較大的塊(片)烹制,吃起來既“解饞”又“頂餓”。比如東北地區常見的紅燒肉、方子肉、拆骨肉以及最著名的“白肉血腸”等,都是這種風味。除時鮮蔬菜外,滿族人還十分喜食蘑菇木耳等山林里生長的菌類食物以及冬天每家都漬的酸菜和以薯、豆類製作的粉條,尤其是在寒冷的冬季鮮菜較少時,這些幾乎是燉肉和吃火鍋時必不可少的原料。 滿族民間和宮廷的許多特色食品,後來經過加工成為酒樓飯店中的美味佳餚。其中最著名的是民國以來流行的“滿漢全席”。包括乾果、鮮果、冷拼、熱炒、湯類和主食等十幾道 、上百個品種,其中不僅點心類麵食基本上都是滿族風味,而且菜餚中烤乳豬、扒熊掌、燒鹿尾、燉猴頭蘑等許多菜餚也是以東北特產的原料和滿族傳統的做法烹飪而成,加上其精緻的餐具,典雅的菜名和繁多的就餐禮儀,成為滿族飲食文化在較高層次的體現。

做法

粘火勺的做法也不算費事,因其是粘食,故製作用料要選用粘玉米、粘大米和大黃米之類,用上述同樣方法磨成水面,去掉雜質,即可備用烙制粘火勺了。其餡將選用精品小豆煮熟搗碎,烙制時,可將燒熱的鐵鍋邊壁上擦油少許(以防嘎巴鍋),再用備好的粘米麵包上豆餡拍成小餅狀,貼在鍋里烙制而成。

[!--empirenews.page--]

黃金肉

簡介

黃金肉又叫油塌肉片,用上好的新鮮豬肉製作而成,“黃金肉”是滿族古老的宮廷風味名菜,曾被列為滿族珍饈第一味,自清朝建立以後,每臨大典盛會,酒席宴前,第一道菜,必須要首先上黃金肉。而這道美肴,據說為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所創制。

歷史文化

相傳,滿人努爾哈赤在未發跡前的幼年時期,因家道中衰,曾流落遼寧撫順地方,最初,並在女真部落首領家當一名伙當時,這位部落首領很講究吃喝,每進膳需八菜一湯,金盤細繪,必不可少有一次宴請賓客,他選定部落中一位善烹調的女僕司廚,由努爾哈赤做幫手當女僕做完第七道菜時,突然暈倒此時,外廳正等著叫上最後一道菜,幫手努爾哈赤見狀,急中生智,忙將切好的里脊肉,裹上蛋黃液,入油鍋迅速顛炒後裝盤送上,首領嘗後,覺得味道與往不同特別好吃,宴畢問其故,侍者只好實情相告首領甚悅,隨又傳來努爾哈赤問此菜何名?努爾哈赤為討吉利,並答道:“叫黃金肉。

後來,努爾哈赤發跡為後金建立者,成了清朝第一個老祖宗,於是,每屆大典,必令先上黃金肉,並當眾講述這段故事此此,清朝各個皇帝便把黃金肉奉為至上珍饈,以示不忘祖上思典與賞賜,繼而被傳為佳話。

做法

原料:

瘦嫩豬肉250克,香菜10克,蔥10克,10克,豬油50克,香油15克,紹酒10克,20克,醬油20克,澱粉25克,雞蛋1個,味精、鹽、白糖花椒各少許。

過程:

1.將肉切成片,加入少量精鹽、味精,用雞蛋和適量澱粉將肉片抓漿好。

2.香菜切段,蔥姜切絲。

3.將上漿的肉片放入油中過油,炸至四成熟撈起,將鍋中的油倒出只留少許,再將肉片倒入鍋中煎到金黃。

4.放入蔥絲、姜絲、花椒、香菜段,炒幾下,再放入事先用紹酒、香醋、醬油、味精兌好的汁,最後加入香油即成。

[!--empirenews.page--]

滿族火鍋

簡介

滿族火鍋,歷史悠久,屬於清真。銅鍋炭火,雞湯沸騰,湯中雜以酸菜絲、粉絲,用來涮豬肉、羊肉雞肉、魚肉,不時還有野雞、狍子、鹿肉及飛龍肉。有的也用各種山磨菇調湯,如榛菇、元蘑、草蘑、海拉爾蘑等,其山珍海味龍其不凡。

歷史文化

滿族火鍋的歷史很悠久,關於滿族火鍋的起源,從時間上來劃分基本上有三種說法:第一種說法是早在金代;第二種說法是成吉思汗打入中原時;第三種說法明末清初時期。

早在金代,滿周族先世女真人就有在野外狩獵時架火燒陶罐,用雞湯煮食鹿、狍肉片的飲食風俗。陶罐內煮沸的雞湯熱氣騰騰,鹿、狍肉片隨切隨煮隨食。

成吉思汗打入中原時,用頭盔盛馬肉唰著吃,這被視為是滿族火鍋的起源。

明末清初,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帶領部下在行軍打仗途中,為了節省時間,大家把豬、羊、牛肉等放在一口鍋內燒煮。後來清軍入關,便把這用飲食習慣帶到了中原。由於滿族火鍋的吃起來味道很是鮮美,後經御膳房廚師加以山珍海味等煮製成御膳上品。到清代中葉,乾隆退位時想要辦個盛宴,於是和珅便建議辦千叟宴,乾隆說他爺爺退位時就辦的千叟宴,但天氣太冷老人們受不了。和珅便說,那就吃比較暖和的火鍋。就這樣全國的老人們暖暖和和的吃了頓飯,回去都誇皇上聖明,因此吃滿族火鍋就在全國盛行起來。

[!--empirenews.page--]

白肉酸菜血腸

簡介

白肉酸菜血腸是滿族傳統食品,普遍為各族人民所喜愛。又是城鄉居民殺年豬之後,宴請親友的一道主菜。五花豬肉,切薄片,與細切的酸菜同時加水下鍋,加入調料。開鍋後,再投入已灌好、煮熟、切成小段的血腸,即成一菜。此菜香而不膩,營養價值極高。

[!--empirenews.page--]

豆腐皮

簡介

烤豆腐皮,在本溪非常流行。

做法

主料

生菜、豆腐皮兒、香蔥

輔料

燒烤醬、辣椒醬

做法:

1.將生菜洗淨控乾水分留著鋪在盤子上。香蔥洗淨最好也控乾水分。豆腐皮兒切成大小適中的塊用開水焯一下撈出也控下水分,準備好燒烤醬(豆腐皮那些東東我忘了拍照了)

2.將香蔥切成段,卷在豆腐皮兒里,用竹籤串起來,在烤盤上鋪上錫紙,將豆腐皮兒放到烤盤里

3.將豆腐皮串兒兩面都刷上燒烤醬

4.烤箱200度烤6、7分鐘,記得中間翻一下面,刷上辣椒醬。(我買的燒烤醬不辣,所以自己又添加了這道工序)

5.時間到,取出,去除竹籤擺在生菜上即可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