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西雙版納小吃大全_西雙版納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4-19 06:51:21

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位於中華人民共和國雲南省最南端,是雲南省下轄的一個少數民族自治州。地處北緯約21°10’,東經99°55’至101°50’之間,屬北回歸線以南的熱帶濕潤區。東西面與江城縣、普洱市相連;西北面與瀾滄縣為鄰;東南部、南部和西南部分別與老撾、緬甸山水相連,鄰近泰國和越南,與泰國的直線距離僅200余公里。

特色小吃:版納烤酒、包燒鮮魚、暴醃芭蕉心、菠蘿紫米飯、傣家烤魚、傣家牛撒撇、傣味燒烤、傣味酸肉、傣味炸牛皮、傣族包燒、傣族燒魚、傣族酸肉、火燒魚、雞肉稀飯、蕉葉雞、景洪苦筍、景洪香竹飯、烤竹鼠肉、卵石鮮魚湯、勐海竹筒雞、清蒸螃蟹、肉炒芭蕉花、酸筍煮雞、酸筍煮螺螄、酸筍煮魚、香茅草烤雞、香茅草烤魚、小雞煮稀飯、蟹肉圓子、葉包蒸豬肉

過橋米線

簡介

過橋米線是雲南滇南地區特有的漢族小吃,屬滇菜系。過橋米線起源於蒙自地區。過橋米線湯是用大骨、老母雞、雲南宣威火腿經長時間熬煮而成的, 所屬菜系滇菜。

歷史文化

過橋米線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相傳,清朝時滇南蒙自市城外有一湖心小島,一個秀才到島上讀書,秀才賢慧勤勞的娘子常常弄了他愛吃的米線送去給他當飯,但等出門到了島上時,米線已不熱了。後來一次偶然送雞湯的時候,秀才娘子發現雞湯上覆蓋著厚厚的那層雞油有如鍋蓋一樣,可以讓湯保持溫度,如果把佐料和米線等吃時再放,還能更加爽口。於是她先把肥雞、筒子骨等熟好清湯,上覆厚厚雞油;米線在家燙好,而不少配料切得薄薄的到島上後用滾油燙熟,之後加入米線,鮮香滑爽。此法一經傳開,人們紛紛仿效,因為到島上要過一座橋,也為紀念這位賢妻,後世就把它叫做“過橋米線”。不脛而走。

做法

過橋米線由四部分組成:一是湯料覆蓋有一層滾油;二是佐料,有油辣子、味精、胡椒、鹽;三是主料,有生的豬里脊肉片、雞脯肉片、烏魚片,以及用水過五成熟的豬腰片、肚頭片、水發魷魚片;輔料有來過的豌豆尖、韭菜,以及芫荽、蔥絲、草芽絲、絲、玉蘭片、氽過的豆腐皮;四是主食,即用水略燙過的米線。油封面,湯汁滾燙,但不冒熱氣。

[!--empirenews.page--]

傣家牛撒撇

簡介

在雲南省景谷縣傣族地區,有一道傣家入用來宴請賓客的世傳名菜,稱之為“牛撒撇”。它的烹制方法比較特別,逢年過節或辦喜事時,要殺牛,把黃牛宰殺後,取出牛的脊肉用火把它烤黃,再切成細肉絲,拌以煮熟後的牛肚雜,放上姜、蒜、辣子、花生香碎面等香料和佐科,再用煮沸後經過過濾的牛粉腸水或膽汁拌勻,即可食用。由於牛撒撇具有清涼解毒的功效,常吃它的人很少生病。

做法

牛開膛後,把牛肚洗淨,放在開水里燙兩分鐘,撈出來後快速刮洗乾淨,切成條,然後放佐料;從牛胃里取出初步消化的草汁,跟牛肚拌在一起,再加上其他佐料:小米辣、花椒面、花生末、八角、草果面、味精、鹽;再放一些新鮮的切細了的五加葉和香辣蓼草,拌上從山裡採來的野香蔥——牛撒撇就製成了。對了,還要加上另一種你無法想象的東西:牛的小腸里的一種很苦的汁水。加了這種苦水的牛撒撇才是風味最地道的牛撒撇!

[!--empirenews.page--]

酸筍煮雞

簡介

酸筍煮雞是一家典型的傣族菜。將酸筍用水漂去酸味,然後放入鍋里煮透,再把準備好的雞肉放入鍋里同煮,待雞肉煮爛後起鍋。其味酸辣可口,味道獨特,具有開胃的效果。

做法

方法:1、將酸筍用水漂去酸味,然後放入鍋里煮透,再把準備好的雞肉放入鍋里同煮,待雞肉煮爛後起鍋。2、隨後將辣椒、姜、蔥等佐料放入油鍋里炒熱,再把酸筍雞湯倒入鍋里回一下鍋,即可食用,3、其味酸辣可口,味道獨特,具有開胃的效果。

[!--empirenews.page--]

傣族燒魚

簡介

傣族燒魚即傣族烤魚,西雙版納的傣族村寨大多與大小河流為鄰。傣族無論男女,都喜歡抓魚、吃魚,有無魚不成席之說。魚打理好後,配上蔥、姜、蒜、辣椒面及香茅草、檳榔青、野芫荽、鹽巴果、小米辣,可煎、炸、蒸、煮、燒烤、醃、熏。尤以包燒魚和竹筒燒魚、烤魚、酸魚、魚剁生、“臭”魚的做法和味道最有特點。它有兩個特點:一是用當地生長的青竹片夾住魚,用明火烤,因此既有烤肉的香,又有竹的清香;二是該菜用的是西雙版納熱帶雨林盛產的香茅草和香菜,所以帶著一股香茅奇特的香味。它最具特色的是魚肚之內還有傣家的特殊醬料——“番茄喃咪”。

做法

燒魚、烤魚和魚剁生是傣族先民野外生活經驗的總結,最適合在河灘上野炊。包燒魚講香。把泥鰍、紅尾巴魚、蝦和小白魚與鹽、蔥、姜、辣椒、野芫荽和鹽巴果拌攏,如果就近有水蕨菜,也可以加進去,用芭蕉葉包起來,放到火上燒熟,魚香混合著佐料香,香氣四溢。竹筒燒魚講鮮。砍來竹筒,削去篾青,裝上水和油、鹽,靠在火上燒,待水開後,把新鮮的禿嘴魚放進去,再抓上一把酸藤子或野薺菜,不但湯色漂亮,竹子和野菜的清新,使魚的味道更加鮮美。

[!--empirenews.page--]

傣族竹筒飯

簡介

雲南的西雙版納是一個遙遠而又美麗的地方,在這裡生存的傣族人世世代代與竹有緣,人們種竹吃筍,又用竹子建房蓋屋,還用竹子做成各種各樣的生活用品,如:竹桌、竹凳、竹湯匙、竹盆等,甚至做成竹鍋燒茶煮飯。到了雲南的西雙版納,就不能不嘗嘗那裡傣家人特有的竹筒飯。只需將新鮮竹節砍下,將優質糯米裝入竹節,加水浸泡若干小時,用芭蕉葉或乾淨的甘蔗葉塞住筒口,放在火塘內用文火燒烤或置於烤爐上烘烤把水煮乾,將竹筒放在平整的木板或地板上輕敲數遍,剝去竹筒的薄皮,便獲得一條圓柱形的米飯。融糯米香、青竹香於一體,是色香味俱佳、最具民族特色的風味食品。

做法

香竹糯米飯,在傣語里稱為“考瀾”,是用一種具有特殊香味的香竹“埋考瀾”煮制而成。香竹屬於禾本科竹類,桿細如酒杯,竹節長兩尺有餘,內壁粘有一層具有特殊香味的白色竹瓤。煮制香竹飯要選用當年長成的嫩竹,依節砍下,每段留一竹節。把提前泡軟淘洗好的優質糯米,裝入竹節,略加清水,然後用芭蕉葉塞住竹筒口,置於炭火或烤爐內用微火烘烤,至米飯接近熟時,取出竹節頓上幾下,再繼續烤至米飯熟透即可。食用時,用刀或木錘先輕輕錘打竹節,使米飯與竹子內壁松開,剝去竹片便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火燒魚

簡介

雲南稻田養魚,世代相傳。每當稻穀成熟時,魚已長肥,稻田開溝放水,在水口處置一竹籠,魚順水入籠,提回家烹制,配吃新米飯,樂趣無窮。地處滇西的傣族,因地制宜,稻田盛產挑手魚。雲南稻田養魚,世代相傳。每當稻穀成熟時,魚已長肥,稻田開溝放水,在水口處置一竹籠,魚順水入籠,提回家烹制,配吃新米飯,樂趣無窮。地處滇西的傣族,因地制宜,稻田盛產挑手魚。挑手魚,又名鬍子魚,產於德宏州,喜在水田中生長,胸鰭兩邊各有一對硬刺,極其鋒利,可將捕捉者的手挑破,故名。此魚肉厚質細,營養豐富,用此魚烹制的火燒魚,軟嫩鮮甜,香味撲鼻,能增食慾。

做法

主料:挑手魚1000克。調料:蔥姜蒜末、青椒末、青姜葉末各對年0克,香菜末、荊芥末、花椒葉末各40克,薄荷、茴香葉末各20克,香茅草100克,草果粉4克,胡椒粉、味精各2克,食鹽5克,醬油30克,紹酒20克。

制法:將魚去鰓、去內臟,洗淨,分成兩份,一份取下魚肉,捶成茸與上述調料拌成餡,將餡鑲入另一份魚的魚腹,魚皮朝外,頭尾折攏,用香茅草捆成十字形,再用芭蕉葉包好,埋入炭火中焐熟,取出,去芭蕉葉和香茅。

[!--empirenews.page--]

蕉葉蒸雞

簡介

是傣族的傳統佳餚,肉嫩鮮美,香辣可口。選擇當地特有的芭蕉葉,進行烹飪。讓雞肉的營養價值沒有過多的流失。此菜一年四季都可以進行食用。

做法

製作方法:把宰好的整雞洗淨,放到砧板上用刀背輕捶,然後放上蔥、芫荽、辣椒、野花椒、鹽等佐料,醃制半小時,再用芭蕉葉包好,放到木甑里蒸熟即可。

[!--empirenews.page--]

菠蘿飯

簡介

菠蘿飯,又叫鳳飯,營養全面,富含維生素及蛋白質,有助於提高記憶力;形式可愛,色彩豐富,香甜可口,在考試前夕能幫助精神壓力大的孩子增加食慾、促進消化。注意事項:1、香米應蒸得稍乾一些,這樣製成的炒飯才好吃;2、有過敏史的人最好不要吃。菠蘿中含有一種致敏物質——菠蘿朊酶,而鹽水能破壞其致敏結構,所以菠蘿切開後要在鹽水中浸泡一下。

做法

原料:香米飯(蒸熟)250克,鮮菠蘿1個,雞蛋1個,熟腰果仁少許,青紅菜椒各1/2個,洋蔥半個,鮮蝦仁100克。

調味料:蠔油,油、鹽、雞精

做法:1、將新鮮菠蘿切半,用小刀將其肉挖出,切成1CM大小的丁浸入鹽水,保留1/2個菠蘿殼做容器。2、青紅椒、切1CM大小的丁。3、鍋中熱油,待六成熱時,磕入雞蛋,抄成雞蛋碎,盛出備用;蝦仁過開水湯熟。4、鍋內留底油,待熱後依次放入洋蔥、青紅椒翻炒片刻後,加入香米飯,炒勻。五、往鍋中加入雞蛋碎、菠蘿丁、蝦仁,放入鹽、蠔油、雞精調味。六、將炒好的菠蘿飯盛入菠蘿碗中,撒上熟腰果仁即可。

[!--empirenews.page--]

傣味酸肉

簡介

西雙版納傣族善於醃漬酸肉,所醃酸肉,以酸牛筋和酸牛頭腳最具特色。酸牛筋,以牛筋(主要為蹄筋)為原料醃制。加工時,將牛筋上的油、肉、粘膜等雜質剔去,取純牛筋切條,煮至可以嚼食程度,撈出用冷水淘洗、濾乾、晾冷。拌以適量食鹽、辣椒、野花椒、蒜瓣、薑末,裝入瓦壇密封醃漬,使牛筋形成純正酸味時食用。這道菜,筋白而淨,清清爽爽,味微酸,香辣適口,是當地傣味餐館一道獨具風格的主菜。

做法

1、把自宰或購來的生鮮肉,最好是豬頭肉,剔去骨,連皮一起置於炭火上,將皮燒焦,用刀刮去焦黑污物,目的是除掉汗毛、污物,切勿用水刮洗,刮淨後肉皮呈金黃色,然後切成薄片盛入盆中。再將事先備好的食鹽、花椒顆、火硝、乾炒香脆的糯米(或粟米)按比例分別倒入盛肉片的盆中攪拌均勻。一般的配比是每市斤鮮豬肉用食鹽8錢、花椒顆5錢、火硝2錢、糯米2兩。2、將洗淨的罈子倒立,壇口向下,用糯稻草燒煙薰壇2至3分鐘,使壇內煙霧燎繞,再把罈子放正,當濃煙正從壇內溢出之時,及時將調配好的豬肉塞入壇中,隨後用手使勁壓緊壇肉豬肉,再將一顆燒紅的木炭火(大小均可)吹紅,放入壇中在壓緊的豬肉面上,同時加蓋壇蓋,並放壇盤水密封,置於陰涼乾燥之處並注意經常保持壇盤水的充足,待到醃製成熟(一般夏天10天,冬天兩星期)時,就可開壇取之食用。

[!--empirenews.page--]

香茅草烤魚

簡介

香茅草烤魚,是雲南滇南地區的一道碳烤鮮羅飛魚菜餚,也是地道傳統的一道傣族風味菜餚。由於做法獨到、香料獨特、鮮香可口,在傣味菜餚中知名度非常高,是傣家人款待貴賓不可少的一道菜。

做法

把新鮮羅非魚的鱗片去掉,用刀劃開魚腹,去掉腸肚雜物,洗淨;將蔥、姜、蒜、青辣椒、芫荽切細,與鹽拌攏;把佐料放進魚肚子里,把魚肚子合攏,用二三根香茅草葉捆好,用竹片夾緊,放在火炭上烘烤。待八成熟時,抹上豬油,繼續烘烤5分鐘左右,即可食用。由於羅非魚肉鮮甜少刺,細膩嫩滑,深受人喜愛。再加上在碳烤的過程中,填入魚腹中的香料、醃制的香料與肉香完美的融合,使得香茅草烤魚味道獨特,具有香、酥、鮮的特點,極能增進食慾。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