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小吃大全_眉山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5-16 22:32:28
眉山,是四川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四川盆地成都平原西南部,岷江中游。眉山也是成(都)樂(山)黃金走廊的中段重點地區及“成都平原經濟圈”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星火計劃農村信息化試點市和“四川省製造業信息化工程重點城市。
眉山傳統特色美食有:雅妹子風醬肉、仁壽黑龍灘全魚席、芝麻糕、汪洋鎮乾巴牛肉、回鍋羊肉、回鍋魚、東坡松花蛋;東坡區的東坡肘子、東坡肉、東坡魚、龍眼穌、彭山的甜皮鴨、漂湯;洪雅的雅魚、和各種野餐;青神的江團、漢陽雞、中岩烤全羊、丹稜的凍粑,不知火,曹八娘,劉雞肉等等。
東坡肘子
簡介
東坡肘子,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產地範圍為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現轄行政區域。東坡肘子是蘇東坡夫人王弗製作的傳統名菜,因蘇東坡極其喜愛而得名,具有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特點,色、香、味、形俱佳 ,“東坡肘子”湯汁乳白,雪豆粉白,豬肘肥軟適口,原汁原味,香氣四溢,配醬油碟蘸食,滋味尤佳。 有人稱其為“美容食品”,外賓贊頌它可列入世界名菜。
製作工藝:東坡肘子以眉山的東坡肘子最為常見。眉山東坡肘子製作,比蘇東坡的作法有較大的改進;首先在選料上,只選豬蹄膀,洗淨後放入清水中燉,燉至八分火色,將肘子撈起來,再上蒸籠蒸。經兩次脫脂後,肘子已達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境地。食用時有 兩種形式:一是清湯式。即將蒸熟的肘子取出,放碗內,灌以燉雞的湯,若無雞湯,白開水也行。加少量鹽、少許蔥,即可。最好另碗盛醬油,食時蘸點醬油,其味更鮮。二是佐料式。即將蒸熟的肘子取出庭碗內,將配好的佐料澆上,即可食用。眉山的東坡肘子佐料十分講究,由17種原料組成,具有鮮明的特點,且適合東、南、西、北的客人和海外友人的口味。
菜品特色:東坡肘子是蘇東坡製作的傳統名菜。它有肥而不膩、粑而不爛的特點,色、香、味、形俱佳 ,“東坡肘子”湯汁乳白,雪豆粉白,豬肘肥軟適口,原汁原味,香氣四溢,配醬油碟蘸食,滋味尤佳。 有人稱其為“美容食品”,外賓贊頌它可列入世界名菜。
營養價值:1、豬肉為人 類提供優質蛋白質和必需的脂肪酸。豬肉可提供血紅素(有機鐵)和促進鐵吸收的半胱氨酸,能改善缺鐵性貧血。2、豬蹄膀營養很豐富,含較多的蛋白質,特別是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質,和肉皮一樣,是使皮膚豐滿、潤澤,強體增肥的 食療佳品。3、豬肘燉爛後, 骨頭可繼續熬湯,補鈣、美容。
歷史文化
“東坡肘子”被冠以蘇東坡之名,又為四川的名肴,這是因為“東坡肘子”出自蘇東坡的故鄉現四川省眉山市東坡區。相傳,有一次蘇東坡的妻子王弗在家燉肘子時因一時疏忽,肘子焦黃粘鍋,她連忙加進各種配料再細細烹煮,以掩飾焦味。不料這麼一來微黃的肘子味道出乎意料的好,頓時樂壞了蘇東坡。蘇東坡不僅自己反復炮製,並留下了記錄,還向親朋好友大力推廣,於是,“東坡肘子”也就得以傳世。
[!--empirenews.page--]凍粑
簡介
凍粑,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產地範圍為四川省眉山市丹稜縣所轄行政區域。凍粑,四川省丹稜縣特色小吃。由優質秈米、糯米、大豆等原料精制而成,有花生、芝麻、紅糖、白糖、玉米、核桃、玫瑰、豆沙等十多種不同口味,以味道鮮美、甜而不膩、香而不粘的特點深受大眾喜愛。
丹稜凍粑以丹稜縣當地優質秈米為主要原料,利用發酵原理,經浸泡、磨漿、入缸發酵、用玉米苞葉包裹、上蒸籠蒸制等傳統工藝製作而成。其特點是:色澤純正、味糯滋潤、清香爽滑、入口化渣、易於消化,是老少皆宜的益壽膳食佳品。
產地環境:據西華大學教授研究:丹稜縣獨特的自然條件形成了獨特的活性生物菌種,使丹稜凍粑在發酵過程中可以不加酵母自然發酵至最佳狀態,加上得天獨厚的氣候資源、先天水、土資源沒有污染、加工的均為當地產的品質優良的大米,因而使丹稜凍粑形成醇香濃郁、味糯滋潤、舒爽適口的獨特品質。周邊區縣一些作坊也紛紛效仿,可沒有一家能夠做出丹稜凍粑的純正味道。
地理標誌:根據《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規定》,國家質檢總局組織專家對丹稜凍粑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申請進行審查。經審查合格,自2011年9月19日起批准丹稜凍粑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由各地質檢機構實施保護。
歷史文化
凍粑是丹稜人十分喜愛的一種特色小吃,其製作食用也有上千年的歷史,是逢年過節贈送親友的美食佳晶。因民間主要在冬季製作,蒸熟後,待其凍卻保存待用而得名。
丹稜自古就有“臘月二十八,家家戶戶蒸凍粑”的習俗。也就是說過去只是到了農歷的年底家家戶戶才蒸凍粑,後來,勤勞聰慧的丹稜人已經研發到一年四季均可以蒸凍粑,聰明睿智的丹稜人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就獨具慧眼,通過特殊的配料,將黃豆、花生、芝麻、紅糖、白糖、玉米、核桃、玫瑰等原料加入丹稜凍粑坯料中,從而把以單一大米為原料的丹稜凍粑發展為口味有花生、芝麻、紅糖、白糖、玉米、核桃、玫瑰、豆沙等十多種品種,成為老少皆宜的益壽膳食佳品。
走在丹稜縣城的大街小巷,幾乎隔不了多遠就有一家賣凍粑的店子。近年來,丹稜凍粑產業迅速發展,全縣現有百家凍粑作坊,併發展出真空包裝,便於攜帶與儲藏。
[!--empirenews.page--]東坡魚
簡介
東坡魚是一道色香味俱全的漢族名肴。魚先抹上鹽,肚裡塞上大白菜葉。熱油鍋,將魚與蔥段一起煎至半熟,加入生姜片,澆上咸豆汁(醬油)與酒煮至熟。起鍋前,將切細橘皮撒在魚上,盛盤上桌。鯽魚抹上鹽加入少許酒略為醃一下,稍熱油 蔥姜炸鍋 放入魚 煎一下然後用豆苗墊底 魚和蔥姜放在上面 淋上少許醬油 蒸熟。
歷史文化
蘇東坡平生最愛吃魚,當年他吃魚常常是自己動手烹制,故他深得製作各種魚肴之妙法。他在《魚蠻子》一詩中記述了他做鯉魚的方法:“擘水取魴鯉,易如拾諸途。破釜不著鹽,雪鱗筆青蔬。” 他在黃州寫有《鯿魚》詩:“曉日照江水,游魚似玉瓶。誰言解縮項,貪餌每遭烹。杜老當年意,臨流憶孟生。吾今又悲子,轟著淚縱橫”。四川樂山一帶的岷江中,出產一種黑頭魚。蘇東坡和其弟蘇轍曾用香油、豆瓣、蔥、姜、蒜等調料,以炸、烹、收汁之法製作了“東坡墨魚”,其味“芳香妙無匹”。蘇東坡曾在《過新息留示鄉人任師中》中寫道:“怪君便爾忘故鄉,稻熟魚肥信清美。” 他在著名的《後赤壁賦》中記述了將“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的鱖魚烹煮以佐酒的故事。在《浣溪沙》中寫了“西塞山邊白鷺飛,散花州外片帆微,桃花流水鱖魚肥”的美好詩句。他在任登州太守時吃了鮑魚,贊不絕口,說“膳夫善治薦華堂,坐令雕俎生輝光。“肉芝石耳不足數,醋筆魚皮真倚牆。”
做法
原料:鮮墨頭魚l條(約750克左右)。
調料:麻油50克,豆瓣50克,蔥花15克,蔥白1根,薑末和蒜末各10克,醋40克,紹酒15克,澱粉50克,精鹽1.5克,醬油25克,熟豬油50克,熟菜油1500克,高湯100克,白糖25克。
制法:
1、墨頭魚經初步加工後,剖開為兩爿,頭相連,兩邊各留尾巴一半,剔去脊骨,在魚身的兩面用直刀下,平刀進的刀法(為肉的三分之二的深度)。剖6至7刀,然後用精鹽,紹酒抹遍墨頭魚的全身。將蔥白切成7釐米的長絲;豆瓣剁細。
2、炒鍋燒熱,下油燒至8成熱時,將魚全身沽滿乾澱粉,提起魚尾,用炒勺舀油淋於刀口處,待刀口翻起定形後,將魚腹貼鍋放入油里,炸至呈金黃色時,撈出裝盤。炒鍋留油,加豬油、下蔥、姜、蒜末、豆瓣煸鍋後,下高湯、白糖、醬油,用濕澱粉勾成薄芡,撒上蔥花,然後烹入醋,快速起鍋,淋在魚上,撒上蔥白絲即成。
特點:
色澤紅亮,皮酥肉嫩,甜酸中略帶香辣。
[!--empirenews.page--]東坡松花蛋
簡介
東坡松花蛋(又稱東坡皮蛋,東坡彩蛋,眉州皮蛋,眉州松花蛋,眉州彩蛋),四川眉州地區漢族名菜。源產於大文豪蘇東坡的故鄉四川眉山,是眉山市的特產之一。東坡松花蛋因其色香味俱佳而長期獨樹一幟,它作工考究,採用傳統方法與現代工藝相結合,製作出來的皮蛋,蛋白晶瑩,透過蛋白裡面的蛋黃清晰可見。它味道鮮美,風味獨特,食用後回味極佳,是不含鉛的純綠色食品。
松花蛋較鴨蛋含更多礦物質,它能刺激消化器官,增進食慾,促進營養的消化吸收,具有中和胃酸作用,兼具潤肺、清涼、消暑、養陰止血、涼腸、止瀉、降壓之功效,此外,皮蛋還有保護血管、提高智商,保護大腦的功能。
東坡松花蛋營養豐富、風味獨特,且攜帶方便、易於保存,深受海內外朋友青睞,是家庭宴請、旅遊、饋贈親友的佳品
[!--empirenews.page--]東坡臘腸
簡介
眉州東坡香腸源於四川,屬川味香腸。口味以麻辣為主,亦有咸鮮口味。口感勁道、鮮辣相間、咸鮮適中、馥郁醇香。
為保證香腸的品質、口味、口感,選材是關鍵。上等豬前胛肉、後腿肉最佳。漢源花椒、二荊條辣椒等四川當地風味香辛料更是保證香腸口味正宗必不可少的食材。傳統製作工藝,人工研磨、製作、晾曬,受氣候、時間、地點的控制。隨著科技的不斷進步,人們在延用傳統香腸製作工藝的基礎上逐漸升級,模擬手工、標準化生產,以科學的方式掌控溫度、濕度、風速等因素,保證隨時隨地品嘗到口味如一的美味。
歷史文化
相傳宋代大文豪蘇東坡游經來到蘇州“梳妝台”時,月夜觀景,被遠方的大光所吸引,發現一白髮老翁正蹲在一堆火旁邊,手拿一竹筒翻來覆去地烘烤,感到大惑不解,於是便走過去問:“老人家你在幹什麼?”老翁笑而不答,繼續烘烤。一會兒老翁拿出一把柴刀將竹筒劈開,一股濃郁的烤肉香味撲鼻而來,大文豪蘇東坡這才恍然大悟……
後來蘇東坡回到家鄉四川眉山,懷念此類味美之物,並潛心研究,利用豬腸灌制,更方便了儲藏,經過後人的不斷改進,演變成為了當地老百姓過年的餐中上品——香腸。
[!--empirenews.page--]月牙蒸餃
簡介
月牙蒸餃是一道漢族小吃,形似新月。皮薄餡多,鹵汁盈口,口味咸鮮。將豬前夾肉茸加入色拉油、糖、蝦子、蔥末、薑末,攪拌入味,逐漸加入清水攪拌成餡。將溫水面團揉勻,搓成長條,摘成小劑,逐只按扁,再擀成中間厚,四周稍薄的圓皮,包入餡,邊貼邊捏出尾楞形褶皺,成月牙形生餃坯,蒸熟。
做法
原料:
精麵粉,豬前夾肉茸,色拉油,綿白糖,蝦子,蔥末,薑末。
製作:
將豬前夾肉茸加入色拉油、糖、蝦子、蔥末、薑末,攪拌入味,逐漸加入清水攪
拌成餡。將溫水面團揉勻,搓成長條,摘成小劑,逐只按扁,再擀成中間厚,四周稍薄的圓皮,包入餡,邊貼邊捏出尾楞形褶皺,成月牙形生餃坯,蒸熟。
特點:
形似新月。皮薄餡多,鹵汁盈口,口味咸鮮。
[!--empirenews.page--]彭山甜皮鴨
簡介
彭山甜皮鴨選用健康仔鴨,輔料考究,採用傳統工藝精制而成。色澤亮麗,酥潤味濃,咸淡適中,皮酥回甜,肉質細嫩,入口爽滑,風味獨特。
歷史文化
彭祖生在彭山、卒於彭山,傳說活了146歲的彭祖,因首創“雉羹”治好堯帝厭食症而留傳於世,被尊稱為“廚行的祖師爺”,並以“善導引行氣”,開創我國氣功練身之始,以“延年益壽”的“導引、烹飪、養生”之術,被後人敬仰。
民間傳說,彭祖能如此高壽,與其三天吃兩次甜皮鴨有關。相傳精通醫道的彭祖,在一次煮食鴨子時,一改白水燉制方法,而是用生薑、花椒、八角、桂皮、小茴香、丁香、草果、砂仁、甘草等放入鮮湯鍋內一起熬製成濃湯之後,才將宰殺好的鮮鴨放入鍋內燉制。燉熟後,又將整只鴨子淋上一層加冰糖熬制的熟菜油後食用。因鴨子皮甜且脆,甜皮鴨之名由此叫起來。用此方法製作的甜皮鴨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極高,有大補虛勞、養胃生津、清熱健脾等功效,深得民眾喜食,製作方法一直流傳至今。
如今在彭山,甜皮鴨已成為當地的名小吃。最有名的甜皮鴨當數“鐘鴨子”、“潘鴨子”和“王福華甜皮鴨”等,彭山縣城每天要賣出去6000多只。
做法
主料:土鴨子1只(約 1500克)
輔料:生薑,大蔥,精鹽,飴糖,冰糖(椰糖),料酒,花椒,八角,桂皮,小茴,丁香,草果,砂仁,草蔻,甘草,鮮湯,熟菜油各適量
做法:
1.鴨子宰殺後去淨毛,在尾部橫割開6釐米長的口子,剔出內臟,洗淨後用花椒、精鹽、料酒抹遍鴨身內外,將鴨子放入盆中,醃漬5-6小時。
2.炒鍋上火,放入熟菜油燒熱,將冰糖砸碎放人鍋中,炒至冰糖完全熔化且呈棕紅色時,立即摻入適量開水攪勻,即製成糖色汁。所有的香料用潔淨紗布包成香料包。
3.煮鍋內摻入鮮湯,放入精鹽、料酒、糖色汁、生薑(拍破)、大蔥(輓結)和香料包,用大火燒開,轉用小火熬1個多小時,即成鹵汁。將醃漬好的鴨子放入,煮鹵至熟。
4.將鹵熟的鴨子撈起控乾水分,放入熱油鍋中,炸至皮酥且呈棕紅色時撈出,刷上飴糖即成。
提示:
1.鹵汁中糖色不能放得過多,以鹵汁呈淺紅色為宜。
2. 鹵水中香料不能放得過多,否則會感到“悶人”。
3.如飴糖濃度過大,可用適量清水稀釋後再使用(稀釋時須上火熬過)。如沒有飴糖,可用白糖加水熬化後代替。
[!--empirenews.page--]仁壽芝麻糕
簡介
仁壽芝麻糕,為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產地範圍為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文林鎮、大化鎮、1鎮共3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產品簡介:仁壽芝麻糕,是四川省仁壽獨特的地方名特產品;仁壽芝麻糕味馨香,糕質細嫩,柔和化渣,甜而不膩,潤肺補身,營養豐富,老幼皆宜,深受消費者喜愛,仁壽芝麻糕使用上等芝麻、核桃、蜂蜜、白砂糖、飴糖、大糯米,上等麵粉、豆粉、精煉植物油、花生等,經嚴格篩選,按科學配方精制而成,多次獲得產品和質量榮譽。
產品特徵:仁壽芝麻糕以優質糯米、麵粉、核桃、芝麻為主要原料,採用傳統的生產工藝和獨特的生產技術精制而成,具有糕質細膩、甜而不膩、香甜化渣、色鮮味美、營養豐富、潤肺補身等特點,堪稱地方土特產食品中的“天府一絕”。
歷史文化
相傳清同治年間,一名遊方僧人來陵州古鎮的“跨崖寺”講經誦佛,並用當地盛產之物製作各類特色風味、工藝精細的佛家點心供於佛像前,“芝麻糕”便是其中之一。遊方僧人將之傳之於人,“芝麻糕”製作方法便被流傳了下來。清末民初,張學雲先生創建“自林商號”,專志於芝麻糕製作與新品種研發,技藝精湛遠近聞名。仁壽芝麻糕經張氏傳人長期探索,繼承和發揚了傳統製作工藝,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風格。
仁壽芝麻糕以其獨特的品質享譽省內外,先後獲得了“全國新技術新產品展銷會金獎”、“中國新技術新產品交易博覽會金獎”、“國際食品及加工技術博覽會金獎”、“眉山市知名旅遊產品”、“眉山市知名商標”、“四川特色旅遊商品”、“四川名特產”、“四川老字號”、 “眉山市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等榮譽。產品銷售遍及全國各個省市,為海內外人士所青睞,是居家、旅遊、饋贈之佳品,具有很高的知名度。
做法
仁壽芝麻糕原料配方:
芝麻粉7.5公斤、攪砂糖34.25公斤、糕粉3.25公斤、熟麵粉5公斤、豆粉0.25公斤。
仁壽芝麻糕製作方法:
1、制芝麻粉:選顆粒飽滿的芝麻,以清水淘洗,去雜質泥沙,撈起將水濾乾後再下鍋炒制。用微火炒至呈谷黃色時,取出攤開冷卻,篩去碎顆粒和雜物,用碾子把芝麻碾破,再篩去芝麻殼,碾成芝麻粉。
2、攪砂糖:以50公斤優質川白糖為比例,加10%的水和10%的飴糖,倒入鍋里熬至沸點後,起鍋到入冰箱,同時放進2%的豬油,並不斷地攪拌,直至翻砂冷卻為止。
3、制糕粉:將糯米過篩,去掉雜物和半節子米,倒進60℃的溫水中浸泡,巡回攪拌。過5分鐘左右,便可撈出用麻袋蓋上,讓其“發汗”。然後晾乾,再用河沙拌炒,直至炒泡。泡米要求飽滿,然後過篩,磨成細粉末,儲存半年後使用。若急需用時,也要將糕粉用篩攤開放在潮潤地上,讓其自然吸潮,一個星期左右方可用。
4、制熟麵粉:把麵粉送進烘爐烘烤,爐溫四周要均勻,烤熟後過篩即可。
5、拌合:(1)糕心:用芝麻粉、熟麵粉和88.5%的攪糖放在一起拌勻,並用力擦絨和。(2)底麵粉:將糕粉和11.5%的攪糖用滾筒碾絨過篩,便可用。
6.、上盆、成型:每盆先取出糕粉0.1公斤作底粉,倒入粉盆底攤開;再取出糕心1.75公斤,均勻地倒入盆內鋪平壓緊,然後再用糕粉0.15公斤作麵粉,蓋在糕心上擀平-;最後用少許的豆粉撒面。靜置1小時後,就可以切塊成型,包裝為成品。tAy
仁壽芝麻糕成品標準:
規格:糕塊整齊,刀口光滑。色澤:外觀呈乳白色,無斑點,無雜質。組織:糕質細嫩,細潤鬆軟,不翻砂,無糖子。口味:爽口,具有濃郁的芝麻香味。
[!--empirenews.page--]仁壽羊肉湯
簡介
湯類是最具有仁壽特色的一道菜,其有別於簡陽、成都、華陽、威遠做法,其中以鰲陵廖氏家祖傳秘法見長。仁壽羊肉湯做法均在此基礎上發揚沿襲,形成了一定的地域特點。湯在製作過程中講究作法,反復炮製,使湯味濃香而釅實,入口肉感滑膩,其沾料佐以山椒和青椒碟為主,也可用油碟。湯類主要有羊肉湯、羊雜湯、羊蹄花湯、羊腦湯、羊肺湯。天寒冷時,喝上羊肉湯能抵禦寒冷、美容增白、益腎壯陽。
羊肉湯主要將羊骨頭(筒子骨)一起投入大鍋里熬湯,再將切成砣的新鮮羊肉與清洗乾淨的羊雜一起投入湯鍋中煮。煮熟後撈起來瀝乾,然後切成薄片放入滾開水里一氽,再倒入湯碗中,衝入滾燙雪白的羊湯水,撒上碧綠的蔥花,一碗熱氣騰騰,香氣四溢的羊肉湯就做成了。配上一個由海椒面、花椒面、鹽巴、味精等調和就成羊肉湯。
做法
湯主料:羊骨500克黨參10克紅棗10克枸杞10克 生薑1塊
調配料:料酒1/2大匙 胡椒粉少許 精鹽2小匙 白糖1/2小匙 味精1小匙
製作過程:
1、羊肉洗淨剁成塊,黨參切段洗淨,紅棗、枸杞泡透,生薑洗淨切片;
2、鍋內加水,待水開時放入羊肉塊,用中火煮去血水,撈起衝淨待用;
3、在湯碗內放入羊肉塊、生薑片、黨參段、紅棗、枸杞、精鹽、味精、白糖、胡椒粉、料酒,注入清水,放入蒸鍋蒸2小時拿出即可。
羊肉湯色澤光亮,呈乳白色;湯質優美,營養豐富;不羶不腥,味道鮮美。製作方法是:先將洗淨的羊肉煮熟,肉、湯分放。食用時,將羊肉切成碎片,在鍋內先放油、蔥、蒜薹(或冬瓜片)等輕炒,然後放羊肉碎片,並加適量肉湯,煮沸即成。
[!--empirenews.page--]乾巴牛肉
簡介
乾巴牛肉是仁壽汪洋鎮的土特名產,已有三百多年歷史,始創於清代乾隆年間,是清代宮廷貢品。它按照嚴格的標準選取的優質鮮牛肉經過醃烤炒數道工序製作的麻辣牛肉乾,油潤泛紅,條粒成型,食香化渣,麻辣爽口,南北風味、老少適宜,具有芬香濃郁,純正醇厚,余味悠長之獨特風格。實為居家,旅遊,饋贈親友、休閒食用之佳品,被稱為巴蜀一絕,是四川省名優特色產品。
歷史文化
相傳乾隆帝下江南微服私訪,路徑一幺子處,突然雷鳴閃電,天降大雨,乾隆君臣只好進店避雨。店主石氏夫婦洪出“乾巴牛肉”於桌上佐餐,聞香撲鼻,乾降一見食慾大增,嘗後麻辣爽口,回味香甜,吃後汗流浹背,飄飄然如仙境一般,龍顏大悅。雨過天睛,信步出外,仰天贊曰:“雷雨阻駕吆店子,石翁捧出牛乾巴,食進方寸瑤池味,不旺江南走一春,有朝再來吆店子,一斤黃金換一斤。”乾隆回宮後,宣石翁進京,因乾犯諱,後御賜名“乾巴牛肉”。清末民初,災難戰亂,石氏後代流亡汪家場(今汪洋鎮)定居,生一女同清河源老闆張氏通婚,從此代代相傳,馳名各地,風靡一時。這個傳說流傳已久,乾巴牛肉也從清朝前期開始流傳開來。
做法
汪洋鎮會做乾巴牛肉的人很多,從事這門傳統手藝已有20年的黃芝進說:“乾巴牛肉的整個製作過程全是純手工,不含任何添加劑,鎮上的很多居民在家都會自己做。
在製作乾巴牛肉前要先將牛肉上面多餘的筋去掉,然後用刀將一塊塊牛肉削成片,加入調料,將牛肉醃制兩天,待牛肉入味後再取出用明火烤。待牛肉烤到七分熟,再取出用沸水煮。煮牛肉可以起到清除去肉上面的灰和殺菌的作用。煮後的牛肉經過切條,便可以加上油、糖、味精等調料進行炒和收汁了。在炒牛肉的過程中,如何控制火候,還真是個技術活。火大了,炒出來的牛肉咬不動,火太小,牛肉吃起來又湯湯水水的,所以,火候很關鍵。等牛肉炒好後加上調料,乾巴牛肉就做好了。為了保證乾巴牛肉的口感,整個製作過程中涉及的調料,如花椒粉、辣椒面,都是黃芝進買回花椒、辣椒自己手工研磨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