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岡小吃大全_黃岡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5-19 20:39:18
黃岡是湖北省下轄的地級市,位於湖北省東部、大別山南麓、長江中游北岸,京九鐵路中段,是武漢城市圈成員城市之一,南與鄂州、黃石、九江隔長江相望,東連安徽,北接河南。
特色小吃:東坡豆腐魚、東坡扣肉、東坡牛脯、東坡肉、豆油皮春捲、紅安鴛鴦元寶、黃梅青豆炒鱔片、黃梅野鴨炒酸菜、黃梅魚面、龍坪油面、麻城肉糕、蘄春泥鰍鑽豆腐、青豆炒鱔片、團風糍粑雞湯、武穴紅燒青魚尾、浠水蜜汁蓮藕、蟹黃豆腐、蟹黃鮰魚肚、蟹黃魚翅
東坡豆腐
簡介
東坡豆腐,是精於烹飪之道的北宋著名詩人蘇東坡親自操勺,創新豆腐菜餚。名品豆腐加上名人烹制,酷似豬肘,質嫩色艷,鮮香味醇。製作方法以黃州豆腐為主料,將豆腐放入麵粉、雞蛋、鹽等製成的糊中掛糊,再放入五成熱的油鍋里炸制後,撈出瀝油;鍋內放底油、筍片、香菇和調味料,最後放入瀝過油的豆腐,煮至入味出鍋即成。
歷史文化
宋神宗元豐二年十二月,蘇軾被貶為黃州團練副使。一到此地就寫了《初到黃州》詩,贊稱“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對黃州的風物人情很有好感。居黃州四年多,寫了數百篇詩歌、筆記、文章中,對燉肉、炒菜、烹菜、煎餅、煮飯、熬粥、煨羹作了具體介紹,有些是他親自創制的,有些是他引進和傳揚的,還有的是在他離開黃州以後創制的,現整理成《東坡三十二味》。其中又有一部分是黃州歷代名廚在學習東坡菜餚(點)的基礎上研制的。
據清《食譜》和宋《遵生八箋》載,豇豆、刀豆扁豆、芸豆、赤小豆、豌豆、綠豆、紅白飯豆皆可煮粥,尤以紅白飯豆、赤小豆、綠豆煮粥味道最香最美。鄂東人最喜用後面三種豆子煮粥。前面所說:“東坡二紅飯”即以赤小豆為之。東坡《豆粥》詩所指的當為後三種豆子中的一種。詩曰:“公子倉皇奉豆粥,濕薪破灶自燎衣。飢寒頓解劉文叔。又不見金谷敲冰草木春,帳上烹煎皆美人。萍薤豆粥不傳法,咄嗟而辦石季倫(注)……地碓舂杭光似玉,沙瓶煮豆軟如酥……”這裡所說的“沙瓶(沙鍋)煮豆”的方法也是鄂東人常用的。
[!--empirenews.page--]東坡豆腐魚
簡介
蘇東坡被貶湖北黃州,初至黃州,即寫詩贊美黃州為“長江繞廊知魚美”。黃州出產一種魚,俗名“胖頭魚”,頭肥,巨口,當地人常以“胖頭魚”燉湯,傳說蘇東坡很喜歡喝這種魚湯,經他改進,加入豆腐,味道更好。流傳至今,成為黃州名菜。
做法
原料:“胖頭魚”頭一個,約500克,豆腐300克,蔥10克,姜15克,醬油125克,精鹽2.5克,白糖10克,料酒25克,乾辣椒2個,花生油50克。
制法:1、將魚頭去鰓,洗淨,用醬油抹勻。豆腐切成長方塊,下開水鍋燙一下,撈起、濾水。2、鍋至火上,放入花生油,燒熱,下魚頭,箭至兩面黃金時,起鍋放入砂鍋中,加蔥(打結)、姜(拍松)、料酒、醬油、白糖、精鹽、辣椒,注入清水1000克,蓋上鍋蓋,燒開,改用小火燒30分鐘左右,放入豆腐,繼續燒至豆腐入味即可。
[!--empirenews.page--]東坡牛脯
簡介
東坡牛脯是一道傳統漢族菜系,主要原料有牛肋肉等,這道菜香辣軟糯,味厚滑爽。此菜調味品較多,需要用時要注意先後順序。
做法
配料:主料:牛肋肉 輔料:胡蘿蔔、白蘿蔔 調料:番茄醬、湘妹子醬、排骨醬、花生醬、鹽、白糖、蔥、姜、蒜、乾辣椒、香果、八角、香葉、雞精
製作方法:1、牛肋肉上火煮成七成熟,切成方塊,胡蘿蔔、白蘿蔔切成塊備用;2、坐鍋點火入油,放入番茄醬、湘妹子醬、排骨醬、花生醬、乾辣椒炒香加入湯、蔥、姜、蒜、香果、八角、香葉、白糖、雞精、鹽,再加入牛肋肉、胡蘿蔔、白蘿蔔,燜入味至軟爛。
[!--empirenews.page--]燒梅
簡介
燒梅,又稱黃州燒梅、東坡燒梅,黃州府城的傳統甜食名點,“黃州三絕”之一,湖北省黃岡市黃州區,古稱黃州。相傳在北宋初年就創制出來,距今已有900多年的歷史。
黃州燒梅既可籠蒸,也可用麻油炸食,每逢迎親嫁娶,歡度節日,黃州人總喜歡做燒梅,辦“燒梅酒”,燒梅是黃州人待客的名點。
歷史文化
古城黃州,不僅有東坡赤壁供人憑悼,而且還有眾多的風味食品任君選擇品嘗,其中以燒梅、豆腐、蘿蔔風味最佳,人稱三絕。相傳蘇軾在黃州生活期間,親自製作了許多精美菜餚,東坡肉、東坡魚、東坡羹等“東坡菜”一直流傳至今。其中東坡燒梅配料精、製作細,上似梅花,下似石榴,亦叫石榴燒梅。當時黃州為八縣生員應試之地,各地考生喜食黃州燒梅,店家就在燒梅上端點了一點,象徵紅頂子,祝考生科場如意,高榜及第,又含有“榴結百子,梅呈五福”之意。
《蘇東坡傳奇》中就曾有一段關於蘇東坡與黃州燒梅的故事。蘇東坡躬耕東坡第二年碰上了好年成,按照黃州當地的習俗要邀請親朋好友來吃“豐收酒”。蘇東坡的鄰居潘彥明是做黃州菜餚的好手,蘇東坡就請他來幫忙操辦酒席。蘇東坡對潘彥明說:“別的菜不要你動手,你就做幾道你最拿手的黃州菜吧。”潘彥明用糯米、冰糖,麵粉做了一盤燒梅,頂端點上紅,一個個像一朵朵盛開的石榴花。蘇東坡見這道菜形色俱佳,風味獨特,忍不住問:“這叫什麼菜?”“這叫黃州燒梅,是我的拿手好菜,也是黃州府城的風味名吃!”
做法
它的製作特點首先是選料精細,選用上等精制白麵、桔餅、新鮮花生米、豌豆粉、葡萄乾、肥豬肉、糖漬桂花、冰糖、白砂糖、細鹽等多種配料。其次是做工講究,將麵粉反復揉和,一直揉到面團不沾盆、案,再把揉好的面團壓搓成條,切成小段,分別取一段用擀麵杖飛快旋擀,邊擀邊灑澱粉,直到擀成荷葉似的包皮為止。餡均要細切成丁或搗碎,然後拌勻,捏成團狀包在面皮內,其三是造型美觀,包好的燒梅,形似石榴,做好以後,要用食用色素在上端“花瓣”上裝扮一番,宛如一叢紅梅。
[!--empirenews.page--]黃州豆腐
簡介
黃州豆腐是黃岡市著名特產,在鄂東北流傳著這樣的民謠:“過江名士笑開口,樊口鯿魚武昌酒,黃州豆腐本味佳,盤中新雪巴東藕”。黃州豆腐與樊口魚、武昌酒、巴東藕並稱為鄂東北名產。
黃州豆腐在用水、選料、泡豆、磨漿、點漿、壓板等方面有一套獨特的操作技藝。製作豆腐,水質十分重要,黃州的水井依山傍水,水質清澈、冷冽、無雜質。用這種水做的豆腐,肉嫩、質膩、色白,黃州豆腐不僅潔白細嫩,沒有豆腥氣,而且極有韌性,用手指頂而不破,放在菜籃中不破不裂,切絲打湯不碎不散。
做法
黃州豆腐世家施漢卿做豆腐不用江水、湖水、塘水,而要用井水。黃州豆腐選用的是城南會同崗的井水,此井在黃岡中學院內。這是原來遠離鬧市,四周無人居住,其水全依山浸,水質清轍、冷冽,無雜質。用這種井水做豆腐,肉嫩,質膩,色白。在製作技藝上有一順口溜是:“選料要精,蟲、砂、癟殼要去淨;泡豆要勤翻洗,換水按時分;豆漿一條流;磨漿精細要適度;點漿識水性,甜、咸、淡水要分清;壓板按規定,先輕後重豆腐成。”這樣做出來的豆腐,皮緊肉嫩,色鮮量足,味美可口,切絲長細而不斷,切片薄如膠紙,手頂似傘而不墜。
[!--empirenews.page--]東坡扣肉
簡介
東坡扣肉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漢族傳統名菜,屬於客家菜。做法是將肉洗淨後,拋油鍋使皮松脆,再上色並炸一遍,繼而碼味,上籠後用小火蒸12小時。出籠時色澤金黃,肥而不膩,甜咸均有,香味濃郁,口中肉感十足。
歷史文化
宋朝蘇東坡(1036-1101年),作文名列唐宋八大家;作詞與辛棄疾並為雙絕;書法與繪畫也都獨步一時。就是在烹調藝術上,他也有一手。當他觸犯皇帝被貶到黃州時,常常親自燒菜與友人品味,蘇東坡的烹調,以紅燒肉最為拿手。他曾作詩介紹他的烹調經驗是:“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它自美。”不過,燒制出被人們用他的名字命名的“東坡肉”,據傳那還是他第二次回杭州作地方官時發生的一件趣事。
做法
主料:豬肉(肥瘦)300克 芽菜200克 調料:糖色15克、生抽10克、老抽10克、胡椒2克、料酒15克、味精2克、原料: 五花肉(500克)、時菜(200克)、精鹽、豆豉(7.5克)、白糖(4克)、醬油、菱粉(15克)、味粉、油(75克)、蔥(1條)、雞湯(500克)。
製作方法:1、將五花肉洗淨,在沸水中過一下,洗去浮沫;2、芽菜洗淨後控乾水分;3、鍋內倒油燒至六成熱,放入五花肉,炸成金黃後撈出;4、五花肉切成厚片裝入碗中,上面加適量芽菜,壓勻;5、將碼好的五花肉放入蒸鍋中,淋入用糖色、生抽、老抽、胡椒、料酒、味精調拌均勻的汁;6、用大火蒸1個小時後取出,倒扣在盤中即可。
[!--empirenews.page--]東坡肉
簡介
東坡肉是江南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浙菜系,以豬肉為主要食材。菜品薄皮嫩肉,色澤紅亮,味醇汁濃,酥爛而形不碎,香糯而不膩口。東坡肉,色、香、味俱全,深受人們喜愛。慢火,少水,多酒,是製作這道菜的訣竅。
歷史文化
相傳為北宋詞人蘇東坡(四川眉山人)所創制。東坡肉的最早發源地是浙江杭州。1080年蘇東坡謫居黃州,因當地豬多肉賤,才想出這種吃肉的方法。宋代人周紫芝,在《竹坡詩話》中記載:“東坡性喜嗜豬,在黃岡時,嘗戲作《食豬肉詩》雲:‘慢著火,少著水,火候足時他自美。每日起來打一碗,飽得自家君莫管。’”後來,1085年蘇東坡從黃州復出,經常州、登州任上返回都城開封,在朝廷里任職,沒過多久,受排擠,1089年要求調往杭州任知州,這才將黃州燒肉的經驗發展成東坡肉這道菜餚。作為漢族佳餚,後流行於江浙。
做法
材料:豬五花肋肉1500克、蔥100克、白糖100克、紹酒250克、姜塊(拍松)50克、醬油150克。
製作方法:1、將豬五花肋肉刮洗乾淨,切成10塊正方形的肉塊(1兩半左右),放在沸水鍋內煮5分鐘取出洗淨。2、取大砂鍋一隻,用竹箅子墊底,先鋪上蔥,放入姜塊,再將豬肉皮面朝下整齊地排在上面,加入白糖、醬油、紹酒,最後加入蔥結,蓋上鍋蓋,用桃花紙圍封砂鍋邊縫,置旺火上,燒開後加蓋密封,用微火燜酥後,將近砂鍋端離火口,撇去油,將肉皮面朝上裝入特製的小陶罐中,加蓋置於蒸籠內,用旺火蒸30分鐘至肉酥透即成。
[!--empirenews.page--]麻城肉糕
簡介
麻城肉糕是湖北麻城漢族傳統名菜之一。將鮮魚去刺去皮,豬肉去骨剔皮,均剁成肉漿,將苕粉、清水、食鹽按比例放入盆內與肉漿攪拌,加入薑末、蔥花等佐料,製成圓形或方形,放入蒸籠,猛火蒸15~20分鐘,肉糕出籠後切成長方片,碼在鮮花碗上,呈寶塔形。可熟食,亦可冷藏,其味鮮美可口。
做法
1、紅苕(即紅薯,也叫白薯)去皮洗淨,切成4釐米長、1.6釐米寬的條。豬夾縫肉切丁剁泥盛鉢,加硝水、蔥花1克、荸薺丁、薑末一起拌勻。2、清水250克,同攪勻,再放入肉泥,味精2克,胡椒粉1克,混合攪成糊。3、將油豆腐皮平鋪籠屜內,把魚肉糊平攤在上面(約3.3釐米厚),坐旺火沸水鍋上蒸30-40分鐘,揭開籠蓋,【將生雞蛋黃抹在肉糕上面,撒上紅辣椒末(依個人口味可有可無)】再蒸5分鐘取出,剞成十字花刀後,繼續蒸30分鐘晾冷,切成10釐米長、3.3釐米寬的條。4、取鮮花碗,用紅苕條墊底,在上面用肉糕條碼成寶塔形,上籠蒸熱後出籠。5、炒鍋坐旺火上,下肉湯、味精、精鹽、胡椒粉、蔥花、香菇絲、木耳片燒沸出鍋,澆在肉糕上面,即可上席。
[!--empirenews.page--]蟹黃豆腐
簡介
蟹黃豆腐是一道漢族特色名菜,屬於京菜。主料南豆腐。輔料蟹肉、蟹黃、蝦仁、雞蛋。調料蔥、姜、鹽、植物油。炒鍋入油燒熱,爆炒薑片,再入蟹肉、蝦仁炒香,最後入豆腐,注入清水蓋過豆腐;用大火燒開豆腐後以濃芡粉水勾芡;加入蛋汁、蟹黃凝固;調味,起鍋,盛盤。咸中帶鮮,另具風味。
做法
主料: 豆腐(南)400克 輔料: 螃蟹200克 雞蛋75克 蝦仁75克 調料: 大蔥8克 姜3克 鹽5克 芡粉5克 植物油30克
製作方法1. 豆腐切成2釐米立方塊;2. 蟹去殼,剝取蟹肉、蟹黃;3. 雞蛋打散,備用;4. 炒鍋入油燒熱,爆炒薑片,再入蟹肉、蝦仁炒香,最後入豆腐,注入清水蓋過豆腐;5. 用大火燒開豆腐後以濃芡粉水勾芡;6. 加入蛋汁、蟹黃凝固;7. 即加鹽調味,起鍋前撒上蔥花,即可盛盤供食。
[!--empirenews.page--]蟹黃魚翅
簡介
蟹黃魚翅是湖北,南京等地漢族傳統名菜,,以乾豆腐為製作主料,蟹黃魚翅的烹飪技巧以燒為主,口味屬於咸鮮味。蟹黃魚翅的特色:魚翅脆嫩,蟹黃蟹肉油潤香糯,湯稠味鮮。秋令時鮮,高檔宴席必備。
做法
1. 剪去魚翅的邊,放入開水中,用小火燜煮,保持微開;2. 待沙面龜裂,即可離火去沙,撈入水盆中搓擦,去掉表層之沙和灰黑色薄膜,用清水洗兩遍;3. 再用開水燜煮4~5 個小時離火,去骨和剪去邊沿的腐爛部分,放入清水中浸泡,勤換水,讓魚翅完全漲發,去其腥味;4. 然後換開水泡半天,魚翅回軟收縮,吐出腥味,即可使用;5. 活螃蟹洗淨,用細麻繩捆好蟹腳放入籠屜,在旺火上蒸熟取出,用竹籤剔出蟹黃蟹肉;6. 碗中盛雞湯150毫升,將蟹殼、蟹身放入湯內淘洗出蟹黃;7. 再將剔出的蟹肉放入湯碗內待用;8. 咸鴨蛋入鍋煮熟,取其黃在碗內攪散;9. 將加工好的魚翅盛碗中,加雞湯、精鹽2 克、蔥白段、薑片,上籠用旺火蒸至扒軟入味取出;10. 白菜心洗淨,焯水上味待用;11. 炒鍋置旺火上,下入熟豬油燒熱,放入蟹黃、蟹肉和熟成鴨蛋黃、潷入蒸汁,加醬油、精鹽、味精,輕輕晃動,淋入芡汁,用勺邊推邊晃動鍋,淋熟豬油起鍋裝盤,撒上胡椒粉,把菜心鑲在四周襯色即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