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湖北小吃大全_湖北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5-14 03:46:44

湖北小吃由武漢小吃、荊沙小吃、襄陽小吃、恩施民族小吃等組合而成,其取料廣、技法多樣,能滿足不同人的口味,適應南北各地人的需要。湖北小吃大多以米、豆、面、製品最具特色,有著鮮明的楚國文化和濃郁的魚米風情,歷史故事豐富,知名度高。像武漢熱乾麵、老通城三鮮豆皮、秭歸清水粽子、黃州甜燒梅、黃梅白蓮湯、黃岡綠豆糍粑、雲夢魚面、恩施炕土豆、巴東五香豆乾、孝感米酒、江陵散燴八寶飯、四季美湯包等,這一路小吃令您流連忘返,美不勝收,無肚能容。

熱乾麵

簡介

熱乾麵是湖北省武漢市的漢族特色小吃,原本是武漢的特色美食,在湖北很多地方都十分受歡迎。隨著湖北人在其他省市地人口增多,武漢熱乾麵也在許多地方都能見到,是諸多人喜歡的麵食之一。熱乾麵與北京的炸醬麵、河南燴面、山西的刀削麵、四川擔擔麵同稱為中國五大名面。熱乾麵的麵條纖細根根有筋力,色澤黃而油潤,滋味鮮美。拌以香油、芝麻醬、五香醬菜等配料,色香味俱全。武漢熱乾麵可謂享譽全國乃至世界。

歷史文化

武漢黃陂人蔡明偉,做生意很誠信,而且很會動腦筋。為了加快出貨量,通過反復試驗,他終於摸索出一套“撣面”的工藝———就是先把面煮七八成熟,然後快速降溫並均勻抹上油,這樣賣面時,出貨量就快了。有一次蔡明偉在長堤街看到一家麻油作坊,看見他們從芝麻中提取麻油後,芝麻醬閒棄在一邊,香氣撲鼻,他靈機一動;何不將芝麻醬加進面里試一下呢?於是蔡明偉向麻油作坊老闆購買了些許芝麻醬回家。同樣經過多次反復試驗,他覺得滿意了,身邊的人都說好吃,這時候他才信心滿滿推出他的新產品上街叫賣。熱乾麵----這個武漢人民最愛的小吃就這樣誕生了。此時蔡明偉給這個面起了個名叫“麻醬面”直到1950年工商登記時才正式叫“熱乾麵”。過了幾年,蔡明偉在中山大道滿春路口開設了一家熱乾麵面館,生意一直火爆,方圓幾里都知道蔡老闆的麻醬面好吃。1945年抗戰勝利,生意更加穩定,蔡明偉決定為自己的面館取一個寓意美好的名字。由於面館門前有兩棵楝樹雙木成林;自己此時已有兩個兒子,蔡漢文【2010年,78歲健在】,蔡漢高【已去世】取成才之意,叫做“蔡林記”,成為武漢市經營熱乾麵的名店。後遷至漢口水塔對面的中山大道上。

做法

原料:鹼水面,辣蘿蔔、五香蘿蔔,香油,醬油,酸豆角、鹽、雞精胡椒粉、蒜汁、鹵水汁、芝麻醬、香蔥或香菜

做法:1、熱乾麵入沸水鍋焯燙十幾秒後迅速撈出。2、裝進大碗里,撒上鹽,雞精,胡椒粉。3、把芝麻醬加稀釋成用勺子舀起能呈直線流下的狀態。(稀釋芝麻醬的方法)4、在面上淋上醬油,醋,蒜汁,和少許鹵水汁。再澆上稀釋好的芝麻醬,撒上蘿蔔丁,酸豆角和蔥花即可。

[!--empirenews.page--]

老通城豆皮

簡介

豆皮是湖北省武漢市著名漢族小吃,多做為早餐,一般在街頭巷尾各早餐攤位供應。中午或晚上在一些特殊的餐廳或老字號飯店也有提供。最以豆皮著名的是位於武漢市中山大道的“老通城”,其製作的豆皮在武漢市市民中有很好的口碑。此外,在武漢周邊縣市,如:恩施、鄂州市等,也很受歡迎。

老通城“三鮮豆皮”是武漢人“過早”的主要食品之一,也是武漢民間極具 特色的傳統小吃。其形方而薄,色金而黃,味香而醉,最初是武漢人逢年過節時特製的節日佳餚,後來成為尋常早點

在武漢,以老通城的三鮮豆皮歷史最為悠久,也最負盛名。“老通城”是一家酒樓的名字,位於漢口中山大道大智路口,以經營三鮮豆皮聞名,素有“豆皮大王”之譽。外地人到武漢,皆以能吃到老通城的豆皮為快。毛澤東曾品嘗數次,贊不絕口。

做法

將綠豆、大米混合磨漿,在鍋里攤成薄皮,內包煮熟的糯米、肉丁、鮮蛋、鮮蝦仁等餡料,用油煎制而成。其皮金黃發亮,入口酥松嫩香。

[!--empirenews.page--]

精武鴨脖

簡介

精武鴨脖是武漢最有名的漢族小吃,因為起源於漢口的精武路而得名。精武鴨脖是將川味鹵方改進後用在鴨脖上好火計精武鴨脖培訓,具有四川麻辣風格,香味撲鼻,口感刺激,鮮美無比,所以很快成為了武漢人喜愛的名小吃,僅在精武路一帶就有十幾家店。如今,精武鴨脖在全國各地隨處可見,並且形成一些新的流派。

鴨頸絕對是武漢人對中華美食的新貢獻,武漢人喜歡吃鴨脖子,因為它味足夠勁,回味無窮。鴨脖子,本身食之無味,棄之可惜。可是經過用紅辣椒花椒八角等幾十種純天然香料進行精心烹制料理之後就完全不一樣了,再剁成一節一節,大小剛好能在嘴巴里自由轉動。鴨頸肉層次分明,頗有嚼勁,肉啃完後,接著吸吮骨節中間的骨髓,“滋溜”一聲,讓人覺得頗有成就感。照老一輩人的說法,鴨脖是活肉,鴨子整天尋吃覓食,纖長的頭頸一伸一縮,肌肉纖維鍛鍊得非常有韌勁,所以味道格外的好鴨脖子所以能脫穎而出就在於它肉附於骨,鴨肝鴨腸之類屬於一口香,很易滿足,而鴨翅鴨掌骨肉較易分離,吃起來沒有難度,只有鴨脖子骨肉相連,任你啃嚼吸嘬,也只能得其味之八九,讓人總是難以充分滿足,這便是鴨脖子的妙味所在了。

歷史文化

鴨脖子,又名醬鴨脖或醬鴨脖子,屬於醬汁類食品(主要是醬板鴨,包括醬鴨翅、醬鴨脖、醬鴨拐、醬鴨掌、醬鴨舌、醬牛肉、醬板魚、醬板乾子、醬板藕等),最早起源流傳於清朝洞庭湖區的常德,經湖南流傳至四川和湖北,近年來風靡全國。醬汁類食品通過多種香料浸泡,然後經過風乾、烤制等工序精緻而成,成品色澤深紅,具有香、辣、甘、麻、咸、酥、綿等特點,是一道佐酒佳餚。

20世紀90年代初,湯臘九在成都學習滷菜技術和中藥材配方,回武漢後,開起了第一家鴨脖子專賣店。另一個說法則是,上世紀80年代末期,精武路上有一家做川菜的館子“精武飯莊”生意火爆,1991年,為避免食客等待主菜的時間太長,四川籍師傅嚴家華出主意,可以鹵制豬尾巴、鴨頸等打發食客無聊時間,用三十多味中草藥鹵制出辣嘴不辣喉、越嚼越有勁的鴨頸。

[!--empirenews.page--]

周黑鴨

簡介

鴨脖即鴨脖子,又名醬鴨脖或醬鴨脖子,屬於醬汁類食品(主要是麻辣誘惑鴨脖,醬板鴨、包括醬鴨翅、醬鴨脖、醬鴨拐、醬鴨掌、醬鴨舌、醬牛肉、醬板魚、醬板乾子、醬板藕等),最早起源流傳於清朝洞庭湖區的常德,經湖南流傳至四川和湖北,近年來風靡全國。醬汁類食品通過多種香料浸泡,然後經過風乾、烤制等工序精緻而成,成品色澤深紅,具有香、辣、甘、麻、咸、 酥、綿等特點,是一道開胃、佐酒佳餚。

採用特殊工藝和神秘配料製作的周黑鴨“味道的確很好”,剛入口時“有點甜”,然後“越來越辣”,吃完了“嘴邊還留有餘香”,它皮黑肉嫩、醇厚不膩、香鮮美味,具有香、辣、麻、酥、嫩的特點,而且肉質精到、鮮嫩誘人,不僅聞的香,看了更讓人欲罷不能,急於品嘗;還因其色澤黃黑而得名,其味悠遠,甜中帶辣,辣中帶麻,麻中帶香,香味入骨,常使人垂涎三尺,食之不忘。周黑鴨選用專供白條鴨以數十種中草藥鹵制,藥味入骨,使先前的鴨由白變黃,再由黃漸漸變黑,成品黑中帶黃,色澤光鮮,令人食慾大開;再加入精選上乘辣椒、花椒等調料,甜而不膩,辣而不燥,麻而不澀,入口美妙無窮,妙不可言,肉和骨頭都可吃,非常適合啃食、下酒,是難得的休閒美食;另外,周黑鴨肉性涼,配以甘草、肉桂等中藥鹵制後,可清肝火、去內熱,預防癌症、高壓等病症,還可祛內濕、健脾胃、增強食慾、消除疲勞等等,是人見人愛的鴨子美味,風靡武漢三鎮,暢銷全國。

歷史文化

1997年至2002年以前,與其他滷菜店一樣,周黑鴨在航空路等菜市場開了三家門店,每個菜場有上十家滷菜店,競爭激烈,但周黑鴨以其獨特口味,搶佔了市場一角。

“在菜市場銷售,與普通滷菜相比,周黑鴨沒有優勢,難以做大。”朱於龍說,周黑鴨在菜市場勢頭不錯,但名氣不響,必須尋找另外一種出路。

既然要走向街面,那就要找個熱鬧的地方。2002年,在武漢廣場旁邊,一個不足十平米的周黑鴨專賣店開張。把店子開到街邊,這對周黑鴨來說是個重大轉折。同時,鴨翅、鴨架、鎖骨等相關鴨類休閒食品也逐個上市。

[!--empirenews.page--]

五芳齋湯圓

簡介

五芳齋湯圓,為武漢名小吃之一,現已成為武漢市乃至湖北省知名品牌和名優地產品。

歷史文化

武漢五芳齋系倪錦財先生於民國三十五年申請舊漢口政府出資而設,其商號名稱為"上海五芳齋"(清朝咸豐八年始建),營業處所設在中山大道1303號,初創時雇傭工人十餘名,營業(生產)面積幾十平方米,直到解放。

[!--empirenews.page--]

黃石港

簡介

黃石港餅是湖北省黃石市的漢族傳統名點之一,黃石港餅是由麵粉.芝麻.冰糖.小麻油.金錢桔餅.糖桂花等十幾種上等原料組成. 以其起鑼弦鼓邊,麻色黃亮,松酥爽口,甜潤清香,順氣開胃,回味悠長和具有濃郁的天然麻香味的獨特風味名揚湖北,暢銷全國.至今已有170多年的歷史,2011年3月被商務部評為“中華老字號”。

歷史文化

傳說中的“龍鳳喜餅”直徑比碗大,上有龍鳳呈祥圖案,中間由芝麻、糖、香油、桂花等原料精制而成,色澤金黃、松酥爽口。如今的黃石港餅,據說跟它一脈相承。清朝嘉慶年間,距黃石市約四十里的大冶縣劉仁八地區有一家劉豐泰雜貨鋪,店鋪里有一名叫劉合意的師。為了招攬生意,他在龍鳳餅的基礎上,加用桔餅等原料,並在餅的兩面粘上芝麻,這便是合意餅。

做法

1.和皮:將特製粉過篩,放在案板上攤成圓圈,倒入飴糖、水、碳酸鈉調成軟硬適度的面團。分塊靜置回餳,使之緩勁,包酥前經拉白後再分成小劑。2.和酥:將特製粉過篩,加豬油混合擦制。擦酥時間不宜太長,以免生筋、瀉油,一般一塊5千克左右的油酥約擦20分鐘。擦好後,分塊切劑。3.制餡:熟標準粉過篩,攤成圓圈,將果料、冰糖破成豌豆大的小粒,將各種小料置於其中,加油攪拌均勻,再與熟標準粉擦均勻,軟硬適宜即可。餡要頭天擦好,讓原料充分脹潤,便於捏餡。4.成型:小包酥方法皮酥包好後,壓扁,擀成長片,搓成卷再折三折,然後擀成圓形,包餡,捶成圓餅。以五六個餅坯為一疊,在周邊滾上澱粉,防止上麻仁時餅邊粘上芝麻。表面刷上水,放上麻機上兩面上麻,要求麻不掉,不花。5.烘烤:入爐烤制,爐底溫度100℃,面火150~200℃。麻餅在烤制中要翻兩次面,使兩面麻色一致。出爐冷卻後包裝。

[!--empirenews.page--]

洪山菜薹炒臘肉

簡介

洪山菜薹即產於武昌洪山一帶的紅菜薹,顏色紫紅,脆嫩清香,營養豐富,常食不厭,是武漢人冬春兩季的家常菜之一,同武昌魚一起被譽為楚天兩大名菜。清人在《漢口竹枝詞》中喝道:"不需考究食單方,冬月人家食品良,米酒湯圓宵友好,鯿魚肥美菜薹香。清末慈禧太后常差人來楚索取洪山菜薹,視之為"金殿玉菜"洪山菜薹炒臘肉。

做法

原料:菜薹750g、臘味100g、味精5g、精鹽5g、塊5g、

製作過程:1.熟豬肉75g。2.將菜薹掐成4cm長的段,洗淨瀝乾。3.臘肉切成3cm長0.3cm厚的塊。4.放如鍋中煸炒即可。

[!--empirenews.page--]

四季美湯包

簡介

"四季美"是坐落在漢口中山大道江漢路口附近的一家小吃店的店名,意為一年四季都有美食供應,如春炸春捲,夏賣冷食,秋炒毛蟹,冬打酥餅等,1927年開業,生意興隆;後有特級廚師鐘生楚等在該店製作江蘇風味武漢化的小籠湯包應市,受到顧客的好評,被譽為"湯包大王",使該店變為主要供應小籠湯包的湯包館。他們制餡講究,選料嚴格,先將鮮豬腿肉剁成肉泥,然後拌上肉凍和其他佐料,包在薄薄的面皮里,上籠熟,肉凍成湯,肉泥鮮嫩,七個一籠,佐以姜絲醬醋,異常鮮美。為了滿足不同顧客的需要,除鮮肉湯包外,他們還應時製作蟹黃湯包、蝦仁湯包、香菇湯包、雞茸湯包和什錦湯包等。

武漢的四季美湯包是在蘇式湯包的傳統作法基礎上不斷改進形成的。這種湯包具有皮薄、湯多、餡嫩、味鮮的武漢風味特色,有蝦仁湯包、香菇湯包、蟹黃湯包、雞茸湯包、什錦湯包等新品種,花樣繁多,風味獨特。不僅為武漢人所喜愛,而且在全國也頗有名氣。有經驗食客的吃法為:先輕輕咬破湯包的表皮,慢慢吸盡裡面的湯汁,然後再吃湯包的面皮和肉餡。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領略到小籠湯包的特有滋味。

歷史文化

老四季美湯包館開辦於1922年,老闆田玉山從南京請來烹飪好手徐大寬師傅,在徐師傅的建議下,對湯包的製作進行嚴格把關和改進:第一步熬皮湯、做皮凍、第二步做肉餡,第三步制包,最後“一口氣”火候到位;同時在用料上一律選用上等,肉皮要絕對新鮮,肉餡要一指膘的精肉,解黃湯包定要用陽澄湖的大鮮蟹等。由於“老四季美”在質量上狠下工夫,因而一下子吸引了很多顧客,使“老四季美”的小籠湯包名聲大噪。

解放後,“老四季美”湯包館生意興隆,越做做紅火,由原址遷到漢江路與中山大道交匯之處,現在已有三層樓做營業專廳,有300多席位,一年四季賓客如雲。

[!--empirenews.page--]

涼蝦

簡介

涼蝦是湖北宜昌、四川、重慶等一帶十分常見的特色的一種小吃,滑糯清爽,柔軟清甜。它用大米制漿煮熟,用漏勺漏入涼水盆中而成。因頭大尾細形似蝦,故此得名,再放置紅糖水。是人們消暑的一道甜品。

歷史文化

相傳很久以前,三峽邊居住著一戶彭氏母子。一年冬天,大雪紛飛,年邁的母親病了,很想吃一口河邊的小蝦。兒子聽後便冒著嚴寒來到河邊,想給母親撈蝦。到河邊才發現,河面早已結冰,不管他怎麼用力也敲不開冰面。心急之下他索性解開衣衫,躺在冰面上用身體融化冰面。沒多久,他昏過了去。在夢里,一個白鬍子老者對他說:你不是要蝦嗎?我教你……小伙子忽地醒來,飛奔回家按老人的方法做好小蝦,一口一口餵母親喝下,母親奇跡般蘇醒過來。後來,小蝦製作方法在民間流傳開來,人們稱之“彭桂花涼蝦”或“孝子涼蝦”。

做法

1、首先,把米淘乾淨,用水浸泡30分鐘,磨成米漿入盆。無磨也無妨,攪拌器代替,把米粉用涼水調勻成糊糊狀,不能太乾哦2、鍋內注入清水,旺火燒開,將米漿慢慢淋入,邊淋邊用勺攪動,防止糊鍋。熟後注入清石灰水,改用微火煮至糊狀。把盆中放入冷開水,將米糊趁熱慢慢加入漏勺,落入冷水中即成了米涼蝦。3、加小火煮熟4、把煮好的涼蝦漏起來放在涼白開里 加上紅糖水,冰塊就可以使用了。

[!--empirenews.page--]

面窩

簡介

面窩, 是武漢漢族小吃之一,也是武漢特有的。通常只在早餐時間(武漢人稱為“過早”)提供。因四周厚而中間薄得乾脆成了一個小洞,呈凹狀,武漢人不習慣叫它“面凹”,而叫它“面窩”。面窩創始於清光緒年間。

面窩和熱乾麵一樣,也是武漢人愛吃的早點之一,製作簡單,遍及武漢三鎮的大街小巷,多為攤點經營,或由飲食店兼管,沒有代表性店鋪。

歷史文化

面窩是武漢特有的,創始於清光緒年間(公元1875——1909年)。當時漢口漢正街集稼咀附近有個賣燒餅的,名叫昌智仁,看到賣燒餅生意不好,就想辦法創制新的早點品種。經過反復琢磨,他請鐵匠打制乾把窩形中凸的鐵勺,內澆用大米、黃豆混合磨成的米漿,撒上黑芝麻,放到油鍋里炸,很快就作出一個個邊厚中空、色黃脆香的圓形米餅。人們覺得很別緻,吃起來厚處鬆軟,薄處酥脆,很有味道。昌智仁稱之為面窩,流傳一百多年,成為一種價廉物美的特色早點。

在武昌自由路的戶部巷,謝榮德炸的面窩,配料講究,用的是優質大米,摻一定比例的糯米,用香麻油,加蔥花、芝麻、薑末作料。他不惜工本,做出的面窩自然與眾不同,一投入油鍋就香味四溢,吃起來更是焦脆適度、香酥並重,因而被人們譽為謝氏面窩。

做法

面窩的做法是用黃豆和滋耙磨成漿。和灰面一起和勻。倒在一個盆里。然後準備一個大鍋,多放一些油。在爐子上面燒熱。用一個圓形的大勺子帶把的,將和好的面漿放在勺子。中間要留一個洞。再放在鍋里炸。當面窩炸成金黃色時,拿起來散上芝麻,和一少許鹽。就做好。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