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上饒小吃大全_上饒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2-05 10:24:11

上饒市,古稱信州,自古就有“上乘富饒、生態之都”、“八方通衢”和“豫章第一門戶”之稱。榮獲中國優秀旅遊城市、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兩次)、中國最佳投資城市等多項城市榮譽。

特色小吃有龜峰扣肉、萬年貢米、飯麩果、葛源豆腐、鉛山燈盞果、弋陽大米粿、肉餡燒油條包麻糍果、清明果、糯米、燙米粉豬肝粉、大排粉、羊肉粉、肥腸粉、醬香、清荷包紅鯉魚蒸肉、糊豆腐、全魚宴、黎蒿炒臘肉、清炒白玉豆、弋陽龜峰國道魚等。

粿

簡介

夏羹粿,是贛東北地區的傳統特色小吃,與傳統的“夾子粿”、“燈盞粿”“麻粢粿”齊名。鉛山“夏羹粿”選用新米做原料,淘洗浸泡後磨成漿,加少許石灰,上灶煮沸攪拌成羹起鍋,揉成圓條狀,再搓成彈珠大丸子。把豆芽豌豆、鮮肉、蝦米等佐料切細,用熟豬油炒熟起鍋。再燒開水倒入鍋煮沸,放入鹽、醬油、熟豬油和味精,倒入炒熟的佐料,用水淀粉勾芡,再撒入辣椒,香蔥即可。

歷史文化

七月流火,江南稻花飄香。每當在這開鐮之際,鉛山農民都要嘗新,做“夏羹粿”吃,說是老一輩傳下的習俗,吃了“夏羹粿”腳骨硬,有力氣“雙搶”。

如今,鉛山“夏羹粿”已不再是嘗新時節的專利品,它已成了街頭小吃攤上的風味小吃,一年四季都有,是南來北往客人一飽口福的早點

[!--empirenews.page--]

燙粉

簡介

燙粉,是上饒(尤其是鉛山縣)的一種漢族特色小吃。燙粉流行於上饒各地,其中以紫溪鄉及河口鎮為代表的鉛山燙粉最為出名。燙粉味道鮮美,方便快捷,具有不粘不湖、清爽滑口的特點選用優質早米壓榨成新鮮濕米粉。每天凌晨,榨粉作坊榨好米粉後,用篾篩把一圈圈毛線似的鮮粉送往各燙粉店。

鉛山“燙粉”選用優質早米壓榨成新鮮濕米粉。每天凌晨,榨粉作坊榨好米粉後,用篾篩把一圈圈毛線似的鮮粉送往各燙粉店。然後,粉店廚師用溫水把濕粉洗開,盛入蘭邊碗內,再用一口大鐵鍋把事先熬好的肉骨頭湯放入鹽、回香、米酒(去糟)、醬油、等調料燒開後,放入澱粉勾芡好的肉絲煮熟後用細火保溫,另外用一口沙鍋盛入清水燒開置於旺火上備用,待客人進店後,把米粉倒入漏斗放入沙鍋內燙2-3分鐘濾水倒回蘭邊碗,擺上味精、香蔥或香菜、熟豬油,澆上肉絲粉湯即成。食客在食用米粉時,可根據各自的口味,另外放入辣椒粉、米等調料,用油條或醃蘿蔔絲、炒芋頭絲等小菜下粉吃。

做法

第一,燒開水,想要製作一餐美味的燙粉,首先要做的就是燒好開水,待水燒好後,就進入第二部,。所謂煨燙,就是將事先洗好的粉條用一個篩(通常為竹子或塑料做的)盛好,然後在將篩放入鍋中,讓開水浸著篩,從而達到使粉條熟而脆,香而不膩。這一部是至關重要的一部,要注意把握好火候,不要將粉條燙的過熟,那樣粉條的口感不好,通常是爛。第三部,就是將燙好的粉條放入餐具中(碗、盆等),加入各種調料。第四,若粉條的湯水不夠多的話,通常要加入適量的湯水,從而使得粉條的口感達到最佳狀態。

[!--empirenews.page--]

燈盞餜

簡介

燈盞餜,是江西省鉛山縣獨有的一種漢族特色小吃,它是用大米等原材料經過浸、磨、煮、煎、揉、蒸等一道道工序製作而成,由於成品形似“燈盞”,故而得名“燈盞餜”。鉛山“燈盞餜”自明朝嘉靖年間傳於世,至今400餘年歷史。如今在鉛山各地已是家喻戶曉,市民的早餐有些吃的就是燈盞餜;此外,異鄉客人到鉛山,任何賓館酒店都為您準備了這樣美味的小吃。

歷史文化

古往今來,民間歷史文化厚重,承載於漫漫歲月。話說東西南北中,地處江西東北部、武夷山脈北麓之鉛山縣,適逢元宵、清明、立夏、中秋、冬至等日,家家戶戶皆做“燈盞餜”,何緣?此事竟有一鮮為人知之民間傳說。

明朝嘉靖年間,鉛山縣新灘鄉章源村住一身份顯赫之人,此人姓丁名洪,為福建汀州府公署知府(當時汀州管轄八個縣,丁洪是最高行政長官),官居正四品。後因戰移居章源。丁洪為人賢善,為官剛直不阿。是年,為防外寇侵襲,遂於所轄之地修築青石圍牆,大門外立石獅以示其威嚴,又因其門前為水域,故更名為“丁家塘”。

話說丁洪42歲之年,其妻王氏又喜獲一男半女,庭院皆歡,群民共慶。隔日,便攜妻兒至章岩寺求問許願;章岩寺乃一佛家寺廟,住持慧明大師聞丁洪來拜,遠門相迎。丁洪表意願,為其子取一名,大師會其意,邀家人住下,三日間做法。當日廟宇煙霧繚繞,異常繁忙,眾僧皆為誦經念佛。

此間正值春光明媚之時,寺外花爭艷,生機盎然。然則第三日,發生一怪事,午間晴空一聲霹靂,烏雲蔽日,風捲殘雲,頓時傾盆大雨;丁洪心中一驚,疑雲重重,有感事態不妙,於廟堂觀妻兒,其妻雙膝跪地,虔心求問,丁洪不忍驚擾,至一旁觀襁褓間嬰兒,忽一道霞光,兒不翼而飛,似被一瘸腿行乞之人奪走。此事瞬間傳於慧明大師,師曰:“此事吾早有料,然不確虛實,今日一過,不得不信以為真。”丁洪乃錚錚鐵骨,此刻亦不免傷心,請求再三,慧明大師才道出-。原丁洪光明磊落,正義凜然;而匹夫懷璧,遭人陷害,因其所斷之魂告閻王,言丁洪乃0詐虛偽之人,為官不正,令其後代以乞為生。丁洪聽罷到此,痛心疾首,其妻頓時昏迷。

丁洪本不畏妖魔,然妻子如是,亦一時束手無策,禮謝三巡,復望大師指點。慧明告言:“己非慧人,不能知其所以,一切皆看造化。適才抱走嬰兒乃一乞丐之人,在寺廟不遠,有一山洞,傳言八仙之一鐵拐李巡遊四海,曾於此停歇,施主不妨到‘老李岩門前’探訪一番。”丁洪不顧一切,冒雨前行,兩里之外,果見一山洞,高九尺有餘,內怪石嶙峋,別有洞天;十步以外,洞內還有一洞,只容一人之身。丁洪甫探身而入,忽傳出話音:“汝非凡夫俗子,然遭人所陷,一口難辯,可觀天而望之。”言罷,丁洪不明所以,思前想後終無定論,竟沈沈睡去。恍惚神遊中,見一亭子,皎如皓月,-:月光亭。亭內有一孩童,於一燈盞油光下,深思苦讀;丁洪見此狀,不免念己挑燈夜下,誦讀詩書情景。

是時,忽一雷聲驟響,划破長空。丁洪夢中驚醒,觀望四周,天象大變,月已當空,華光如水。丁洪環顧洞內,見左側有一似燈盞形狀印記,月光芒照,清晰可見;然又憶起所夢,甚為怪之,念道:“月光亭中之童豈非己之子?亭中燈火通明,光彩奪目,竟倚一燈盞光輝,此燈非凡物也,若有此燈,民可豐衣足食矣。”丁洪三叩首於燈盞,倏忽洞內一物疾馳而出。章岩寺傳喜訊,嬰兒已歸,眾人問其所以,丁洪以夢中所見告知,眾人皆覺燈盞不凡。住持慧明大師曰:“倘世間有此華燈,必將普照萬民。”為賀幸事,寺廟當晚磨米,以水和之,揉燈盞狀成型,加之他料,以饗眾人。

第二日,來廟中香客互而告知,此聞不脛而走。民為祈福消災,燈盞餜待家人親友,一人傳虛,萬人傳實。爾後,燈盞餜亦於清明、冬至之日做,含祭祀先人之意,猶企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之福。時至今日,數百年已過,燈盞習俗熄火相傳,成鉛山特色。

做法

材料

1、主料:大米、香菇、豆芽、筍、青豆、蘿蔔、地瓜墨魚、蝦米、豬肉

2、配料:食用油、加碘鹽、味精、醬油、辣椒、蔥、香菜。

3、其他用料:石灰或食用鹼、水。

4、所需工具:磨(機械磨)、水桶、盆子、鍋、鍋鏟、灶、木柴、蒸籠、砧板、菜刀、竹篩。

5、用料說明:主料中大米是必備的,其他可根據實際情況而定,往往有時買不到或由於季節、地域的關係沒有,也不必全都準備,有豬肉等部分即可;配料中的材料也由個人喜好而定,常用的油鹽味精是不可少的。

製作燈盞餜皮

第一步

取大米2斤。大米一年四季都有,南方分早米和晚米,做燈盞餜只要是大米都可以用,但晚米質地酥軟,品味更佳。

第二步

用水清洗大米2—3遍,同時用小盆子裝上乾淨的石灰水,除去石灰渣,把大米浸入石灰水中,讓大米發漲變軟,便於磨米。浸米時間為2—3小時,時間長了大米中水溶性維生素和無機鹽會損失,不利於營養吸收。

第三步

把浸好的米掏出來,大米會變成淡黃色,這是發生了化學反應,屬正常現象。把米放在石磨或磨米機器上磨,加上適量的水,米就變成了米漿、餜漿。

第四步

洗好鍋以後,點燃柴火,鍋里放2兩食用油,等油開始冒煙時,倒入餜漿,放少許鹽,隨後用鍋鏟一直攪動餜漿,防止餜漿因貼近鍋底而燒焦。經過煮、煎、熬等過程,餜漿逐漸成團狀,用鍋鏟推壓生餜,多次反復進行,十分鐘後,此時火勢要小一些,火力要均勻,盡量把生餜放在鍋中翻滾成球狀,這樣一方面使受熱均衡,另一方面容易攪動。

第五步

生餜盛上來放到砧板上,開始準備“做餜”,手上搽一點食用油,使得餜不至於粘手,先把餜不斷地揉合,壓緊,成球體狀;然後取出部分揉成圓柱體即條狀,把餜一個個用手捏好,每個大小如乒乓球一般或稍大一些。

第六步

把像乒乓球大小的一個個生餜放在手上不停地揉合,揉實,形狀像球體,接著雙手攤開握著餜,大拇指在上,其餘指頭在下,指頭一邊轉動生餜一邊持續地用力壓,成型後形狀像舊時代的燈盞,外面是半球型的,中間是空的,把其他的都按照同樣的方法做,然後放在竹篩上冷卻。這樣,2斤大米大概可以做60多個燈盞餜皮。

製作燈盞餜餡料

餡料如豆芽、蘿蔔、青豆、筍、肉、蝦米等洗乾淨,用菜刀把它們分類切碎,同時灶里開始燒火,放上新鮮的豬肉,熬油。

把這些餡料一樣樣放到鍋里炒熟,炒的時候放豬油、鹽、醬油、味精。放餡料時一般先放蘿蔔、青豆等,再放蝦米、墨魚,由於需要的火候不同,而放入炒的順序也不同,隨後攪拌在一起,讓它們同時炒熟,盛上來,放在盆子里。

蒸燈盞餜過程

把鍋洗乾淨,倒入水,放上蒸籠在鍋內,蒸籠也可用其他竹製品替代。首先把燈盞餜皮一個個放在蒸籠上擺好,再把熟的餡料一勺一勺填入其中,當燈盞餜皮的第一層填滿餡料時,還可以在空隙處再放餜皮,這樣一鍋大概就可以蒸2——3層的燈盞餜。

蓋好鍋蓋,為了防止熱量散去,常用濕布料圍住鍋沿邊。開始蒸的時候,火候可以很大,注意是水蒸汽蒸餜,下面的水要適量,不要碰到餜皮,經過約15—20分鐘,可以掀開鍋蓋,嘗嘗味道如何,沒有熟就再加把火,熟了的燈盞餜色澤鮮嫩,略顯淡黃色。

品嘗燈盞餜

燈盞餜熟了以後,一般用筷子一個個夾上來,放在碗里,如果用勺子會把餡料舀得不勻稱、不美觀。

品嘗燈盞餜前,在碗里的餜上面放上豬肉油、醬油等,還可以放乾辣椒、蔥等佐料。

[!--empirenews.page--]

糊豆腐

簡介

糊豆腐,是江西上饒的傳統小吃,味道鮮而且清,是當地代表菜。豆腐切成豆粒大小,倒進放有高湯的熱鍋里,加上調料燜幾分鐘,再澆上熟豬油,放上蝦仁、肉蓉、香菇丁和筍尖,一手攪拌,一手撒米粉,再放入碎香菜、濕澱粉和豬油,舀到盤里,澆上麻油,撒些胡椒粉和蔥花即成。

做法

原料有嫩豆腐1公斤,肉蓉150克,筍乾100克,大米粉100克,菊花菜250克,蝦皮0.4克,生粉、香菇、醬油、味精、薑末等少許。

製作:先將豆腐切成細丁下鍋煮透後放鹽,再把肉蓉和大米粉投入調成稀糊狀,然後切碎筍乾、菊花菜下鍋。稍頃,放入香菇丁、薑末、味精和食油等佐料調勻後出鍋。裝盤上席時再撒放一點香麻油、蔥花、胡椒粉即成。

[!--empirenews.page--]

茄子

簡介

茄子乾,是鷹潭市余江縣的特色小吃,尤以錦江鎮的最為出名,幾乎家家戶戶都會做。主要原料有茄乾、辣椒、米酒、蔗糖及多種輔助原料,科學配方精制而成,集香、甜、辣、鮮為一體,具有生津開胃、發汗祛寒功效。

做法

原料:茄子,糯米,紅砂糖,芝麻,乾辣椒,甜酒,醬油等。

做法:

將茄子蒸熟,乘熱撥開攤平,曬乾成茄子乾.糯米蒸熟後乘熱入缸,到入煮開的甜酒紅糖等十幾種料熬成的汁,迅速不聽的調勻,甌一晚,第二天還要打捶,這就成了餡料.將茄子乾放入甜酒和紅塘熬的汁中入味上色後,兩塊茄子乾中間包入餡料,拍平,攤出去曬乾,一兩周後就可以吃了。

[!--empirenews.page--]

蒸汽糕

簡介

蒸汽糕,是婺源特色小吃,以米粉加發粉在類似鍋蓋的圓面板上抹成薄薄的一層,再撒上香菇沫、蝦米、豆芽沫、乾筍、乾豆角、辣椒、蔥、豆腐乾沫,蒸熟起鍋,約1釐米厚,在上面撒上蔥花,澆上熟油,再用刀划成稜形,蘸上辣醬。

歷史文化

說蒸汽糕可能並不是那麼被人們所知道,但從它身上衍生出來的另外一個名字相信大家很熟悉——發糕,兩者有異曲同工之處。在江西,這種叫“蒸汽糕”的小吃是婺源的特色小吃,甚至婺源周邊的縣市也有食汽糕當早點的習慣。蒸汽糕以秈米泡發後磨成濕米漿,添入水發粉或米酒曲發酵後,隔著熱水在類似鍋蓋的圓面板上抹成薄薄的一層,然後撒上香菇沫、蝦米、豆芽沫、乾筍、乾豆角、辣椒、蔥、豆腐乾沫等。蒸熟後起鍋,厚度約1釐米,在上面撒上蔥花,澆上熟油,再用刀划成稜形,蘸上辣醬就可以吃了。

做法

很多東西都是說起來簡單做起來難,製作蒸汽糕同樣也不例外。看似方法好像很簡單,但操作起來也夠麻煩對的,尤其是發濕米漿很有講究,要把握好濕米漿發酵的時間。比如監測濕米漿發酵的程度有一種方法:把一根筷子插在濕米漿中間,看它能不能立起來,能立起來,則表明濕米漿發好了。但又要把握一個度,不能讓它發過頭,否則會泛酸。所以,只要看到濕米漿發酵好了,就得動手做汽糕。如果疏忽一下沒計算好濕米漿發酵的時間,半夜三更爬起來做汽糕也是時時常發生的事。

汽糕要好吃,主要看兩點:濕米漿發得好壞和刷汽糕的辣椒油的香味。誰家的濕米漿發得好、辣椒油最香,誰家的汽糕就最受歡迎。在婺源,最美味的汽糕不是在早餐店和那些專營店,而是在那些路邊不起眼的農家早點攤上,因為做汽糕的高手往往藏於民間。

[!--empirenews.page--]

五香筍豆

簡介

五香筍豆,是江西上饒的傳統小吃,選取顆粒飽滿的黃豆為原料,細細地洗淨,加上各種香料,如桂皮、八角茴、竹筍等,用小火慢慢地燉,快收乾時加食鹽、醬油。加上了各種香料煮熟了的豆子,在太陽底下曬過,因為內里縮小而外皮卻膨脹了,那微微有些皺皺的模樣,就好像老虎身上的條紋。所以被形象的稱為虎皮豆。

做法

原料:乾黃豆,筍乾,香蔥,姜。

調料:八角、桂皮、陳皮、花椒、朝天椒等香料(也可以用五香粉或者十三香煮肉的袋裝調味料,這樣比較省事),老乾媽豆豉,老抽,白糖,鹽。

製作方法:

1、把乾黃豆用涼水泡開,裡面加入五香粉(或者十三香煮肉的袋裝調味料),乾朝天椒(最好把辣椒掰碎,這樣比較入味,而且辣椒籽炒好之後非常香),薑片,也可再加一點八角和桂皮,泡制一晚上;

2、筍乾用涼水泡制,多換幾次水,和黃豆泡的時間差不多,如果筍乾太硬的話可以多泡一會;

3、把泡好的黃豆撈出瀝乾水,筍乾切成黃豆大小的丁兒,南方的做法似乎常常把筍乾切成絲,我覺得切成丁更好吃。

4、鍋里熱油,放兩個八角、兩個切碎朝天椒幾粒花椒炒香,倒入黃豆和筍乾丁翻炒;

5、加入薑末、生抽適量,兩茶匙老乾媽豆豉,糖和鹽適量,(糖最好能加兩茶匙,因為是南方菜,當地人喜歡加更多糖),翻炒3分鐘左右,讓黃豆和筍乾入味;

6、加入開水,沒過黃豆,蓋上鍋蓋;

7、等鍋內汁快收乾的時候,加入香蔥末翻炒幾下就可出鍋了。

(五香筍豆更適合放涼了再吃,作為早餐的小菜和下酒菜都很美味)。

[!--empirenews.page--]

廣豐炒粉

簡介

廣豐炒粉,是江西的著名小吃,流行於江西境內及浙江西部一帶的一種既可作點心又能當主食的食物。它軟硬適中,乾濕自如,入口爽滑,香味獨特,被譽為“小吃之王”、“食中魁首”。

歷史文化

廣豐縣的男女老幼不管是平頭百姓還是達官貴人,人人愛吃;不管時逢紅白喜事、節日慶典還是日常生活,時時必備;不管是在餐館夜市還是在普通家庭,處處可見。對於廣豐人而言,蛋炒飯一樣親切,它鐫刻著媽媽的味道,攜帶著童年的記憶,每每勾起身處異鄉廣豐佬的綿綿情思。

做法

主料:廣豐米粉,豬瘦肉(也可是其它牛肉、羊肉,隨個人喜好和口味而定),青菜。配料:豬油,精鹽,味精,醬油,啤酒,蔥,辣椒,蒜等(這些配料隨意)。

做法:1.廣豐米粉用清水沖洗,原料準備齊全;2.豬油燒熱,加到八成熱,放入精肉,再放入青菜炒至五成熟,加少量精鹽;3.放入廣豐米粉,加少許醬油調色;4.看廣豐米粉炒至五成熱時,加少許啤酒,依個人口味放入鮮辣椒或者辣椒末;5.炒至八成熱時,加少許味精及蔥花;6.把剩汁炒乾,出鍋。

[!--empirenews.page--]

酒糟魚

簡介

酒糟魚,是一道江西的傳統名吃,尤以婺源酒糟魚最優,選半斤左右的淡水魚,醃制,晾到半乾時,放進釀好的米酒罈子里封起來。十餘日,即可取出,或蒸或煮,與酒糟同沸之。關鍵在酒,要把酒做得老一些,有烈性。滲入魚肉,那魚肉呈木紅,其色澤即有一種沈醉之美,再有酒香飄來。

既是酒糟魚,就不必脫酒糟,棗木紅的魚肉,有酒香、酒甜、酒酸,蒸煮之時,擱上紅泡椒,又有些許的辣,淡淡的咸味兒。魚肉在口中,細膩滑爽,余香久久,且魚肉的本質的味道,是要過若干時間開始昇華,連帶著吃那酒糟啦紅泡椒啦,食者便會有一些懸醉,感覺在滄桑的歲月里,又有了些許的離愁,因為你會感覺到這魚,它獨自離開了湖泊與江河,它沈睡在酒里,它瀰漫著令人陶醉的味道。

做法

食材:半斤左右的鯉魚一條,蔥姜蒜均切成末,米酒

做法:

1、準備好所有原料

2、清洗咸草魚乾,用刷子輕輕刷去表面的鹽粒,然後用清水浸泡1個半小時(一為去掉咸味;二可以把咸草魚乾里的一些髒物泡出來),中途換換水,嘗嘗咸淡,不能泡太久,否則魚肉味道會變淡、肉質紋理變軟散,不利醃制

3、陰乾草魚,切成塊,放入蒸鍋里蒸熟(蒸時魚皮朝上),取出晾冷

4、熱鍋里倒油(比平常燒菜多兩倍左右),油燒至7成熱時(看到有少量的青煙從鍋四周向鍋中間飄動)立即關火,把切成末的姜蒜倒入油中爆香,當看到鍋中油泡沫在減小,放下剁碎的乾椒絲爆出香辣味,最後倒入酒釀,重新燃火煮開鍋中料

5、把草魚倒進米酒中,放些麻辣鮮或其它自己喜歡的調味料,轉小火煮2分鐘使魚塊入味,同時使鍋中的水分蒸發出。(此時可以嘗嘗咸淡,加糖或加鹽來調和到自己喜歡的口味程度)。如果米酒不能沒過魚塊,可以往鍋里再添加食用油和麻油,千萬不能加水!最後關火,徹底攤涼酒糟魚

6、找一大陶瓷罐,倒入酒糟魚,罐口蒙一至兩層保鮮膜,然後閉上蓋,醃7天左右。食用時,用乾淨的筷子夾起來便可直接食用。

[!--empirenews.page--]

葛源芋頭糖

簡介

芋頭糖,又名興安酥(歷史上橫峰稱興安縣),最早生產於葛源,是葛源的傳統食品,故又名葛源芋頭糖。

芋頭糖用糯米、芋頭、芝麻、白糖、茶油等原料製成。歷史上,葛源生產的芋頭糖就聞名省內外。據說,葛源的芋頭糖,別處無法效仿,即使用同樣的原料、同樣的方法,制出來也及不上葛源芋頭糖。原因是葛源的糯米好。葛源前山村一帶種的糯谷,生產時間長,當地水土好。從下種到收割,要歷經春夏秋冬四季,沐浴四季雨水。這種稻穀碾出來的糯米質白、粘性重。蒸成糯米飯與熟芋頭一起搗爛,撕成小團,再蒸。然後又捏成條切成片曬乾,放入油鍋中炸,體積急劇膨脹,撈上來趁熱攔熟芝麻、白糖,便是芋頭糖。這種食品,具有酥、香、甜等特點,進口消融,故又名料化糖,最適宜老人吃。

歷史文化

據老人傳聞,葛源芋頭糧,清代曾被列為貢品,深受皇宮青睞。每年立冬過後,橫峰葛源芋頭糧便大批生產,暢銷各地。遠在外地工作的橫峰人,一吃上芋頭糧,便知道這是來自家鄉的食品,心中油然產生一種思鄉之情。

在黨的改革開放政策鼓舞下,橫峰縣的鄉鎮企業得到迅速發展,其中芋頭糖的生產已成為幾個鄉鎮的拳頭產品。為了適應當前的供銷需求,有的廠家已將芋頭糧美其名為芝麻糯米酥,用印有花紋圖案和文字說明的食品袋包裝,一斤一包、或半斤一包,既便於攜帶,又美觀大方。目前,葛源芋頭糖已遠銷全國各地。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