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淮北小吃大全_淮北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4-30 16:37:48

淮北市位於安徽省北部,總面積2802平方千米,總人口213萬人。風景名勝有相山森林公園、相山廟、大坊寺等,紀念地有淮海戰役總前委舊址、雙堆集戰場舊址和烈士陵園等。

主要特色小吃有:百善硬面大卷、雙堆面魚、南坪響肚、臨渙培乳肉、臨渙培腐乳、淮北面皮、臨渙五香大頭菜、臨渙羊肉、丁家壯饃、南坪槓子饃、南坪狗肉、濉溪苗饅、口子、濉溪烙饃、死面鍋葡萄魚、淮北酥糖、濉溪醬包瓜、老城辣湯、撈蝦餅、鹵狗肉、牛肉粉絲湯。

王憨子油茶

簡介

王憨子油茶,是安徽省濉溪著名的漢族小吃,滋補精品。食用時,加醬油、麻油,酸辣鮮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膩油潤,略感糊口,且酥油香氣濃郁,營養豐富,深受老人和兒童的喜愛。

人們也常說“老城油茶噴噴香,既好看又好吃”。在街頭的飲食攤子上,擺把大壺,外用棉布包著用作保溫,壺內有做好的油茶。食用時,加醋、醬油、麻油,酸辣鮮香,美味可口。其口感滑膩油潤,略感糊口,且酥油香氣濃郁,營養豐富,深受老人和兒童的喜愛。

油茶除了香,還有提神、消食健胃、驅濕避瘴、驅寒治感冒等功效呢!特別是在人覺得非常累的時候,如果能喝上那麼一兩碗油茶,過不了多久,滿身的疲憊便會在不知不覺中煙消雲散了,同時迎來的便是一份難得的好心情。原料:過豆皮花生米、豬骨髓油、麵筋、黑白芝麻、大小元茴、丁香、花椒等。

歷史文化

王憨子原名王新從,他精心研制的油茶在老城小吃群中獨領風騷。油茶是濉溪小吃中的滋補精品,王憨子不憨,在經營中廣泛聽取食客的意見,認真琢磨,反復實踐。每天早晨或傍晚上市,響亮的噪音回蕩在石板街,引來眾多客人,每到旺季前來喝油茶的顧客,走了一撥又來一撥,大都高興而來,滿意而去,眾多的回頭客引來了生意的紅紅火火。

做法

鍋內放入大小元茴、丁香、花椒等原料,用微火燒開,過細籮;再將過油豆皮、花生米等放入鍋中,用旺火燒至要冒煙時,倒入豬骨髓油、麵筋在鍋內攪拌均勻;將黑白芝麻放入鍋中拌勻,最後燒開掛面粉即成油茶。

[!--empirenews.page--]

淮北油酥燒餅

簡介

油酥燒餅,是淮北特色小吃之一,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油酥燒餅色澤金黃,薄層重疊,內外焦脆,香酥可口,適合各種年齡的人食用。如果裝進食品袋中,還能存放很長時間,不疲不餿,吃起來和剛出鍋時一樣。油酥燒餅製作工藝比較嚴格,麵粉要經過發酵,秋冬季節,合面水應該溫和一些。

[!--empirenews.page--]

臨渙培乳肉

簡介

培乳肉,是臨渙鎮的特色名吃,以其香濃、味純、滋補等特點而深受人們的青睞。比起紅燒肉,培乳肉吃起來肥嫩不膩,含化在嘴裡回味無窮;比起精肉塊,培乳肉吃起來更有軟嫩感,尤其是它特有的乳香味,香氣四溢,叫人垂涎欲滴。培乳肉色澤鮮艷、形態飽滿。培乳肉的營養非常全面,除了蛋白質、脂肪等主要營養成分外,還含有碳水化合物、鈣、磷、鐵、硫胺素、核黃素和尼克酸等。

臨渙當地人對培乳肉情有獨鍾,人人嗜好。常常是未說先饞,聞味流涎。吃培乳肉是一種無法言喻的享受。無論臨渙人走到哪裡,家鄉的培乳肉總會在他們的腦海裡、嘴唇邊打轉,結緣,揮之不去。凡從臨渙走出去的人,在城裡生活久了,吃飯的時候心裡往往會有淡淡的失落,那是因為對家鄉培乳肉的眷戀。也許不僅僅是味道的原故,吃培乳肉已成了一種懷舊的情緒和思鄉的心情,對家鄉的感念伴隨著培乳肉的清香飄進心坎。

歷史文化

培乳肉做工細膩,工藝考究。據載,1860年(咸豐十年),臨渙醬菜地名家清代潘孝武祖父潘恆廣為逃避戰亂,來到河南鹿邑縣。為了生計,潘恆廣便幫人做起了醬菜,拜當地師傅學習技藝、加工醬菜,出師後,與人合伙經營醬菜生意,並把技術傳授給了兒子潘士昌。後來潘氏父子來到了臨渙繼續從事醬菜生意。在醬菜製作中,他們發現醬菜經過臨渙澮河岸邊的古泉水泡制,味道更加鮮美,其美味遠遠超出了其他地方。當時潘氏父子在製作醬菜過程中發現,用發酵的醬菜汁中蛆蟲製作的菜,名曰肉芽菜,味道異常鮮美,後便用醬菜汁燒制肥肉,更是別具風味。經過反復研究,終於製作出培乳肉。

做法

培乳肉工藝考究,必須由當地醬菜培腐乳的湯汁為輔料,製作時須選用上好的五花肉,加工成大塊方形,然後放入鍋中加水煮沸,去掉油膩。撈出後冷卻,再切成均勻的肉片,淋入培乳汁(其培乳汁的好壞決定了培乳肉的色澤和風味),加入作料調勻,放入碗中或盤中,再上鍋中若干時間,進一步去掉油膩,並將味道浸入肉中。蒸好後從鍋中拿出冷藏,待食用時再上鍋蒸15分鐘後便可食用。

[!--empirenews.page--]

百善硬面大卷

簡介

百善硬面大卷,是濉溪縣傳統小吃,有數百年歷史,硬面大卷製作工藝比較複雜,以其“大、硬、形狀美觀、口感筋道”而遠近聞名。這種麵食的起源,與百善處於古隋堤故道的歷史密不可分。古鎮過往客商多,美食自不可少,且為了攜帶、保存方便,就催生了硬面大卷。百善硬面大卷的創始人已無法考證,只知近代百善鎮上製作硬面大卷的師傅們,以謝、劉二姓居多。

硬面大卷的製作工藝相當繁雜,要經過挑選麵粉、泡面頭、發酵、做“饃劑子”、上鍋蒸制、定型等十來道工序,而且不加任何添加劑。這樣制出的大卷形狀美觀,吃起來有筋道。正宗的百善硬面大卷,一個足有4兩多,上方為橋拱圓弧形,下方為四方形,以其硬、大、型的三大特點,成為百善的特色美食,名揚數百里。但隨著時代發展,如今在百善,只有少數人家在經營這一行當。

百善硬面大卷不同於一般的大卷。首先是它的“硬”;用手按不出凹坑,攥在拳中不變形,像磚頭塊似的。再者是“大”:正宗的大卷一般長7釐米,寬3釐米,高15釐米,一個足有四兩多。其次是它的形狀:上方為橋拱圓弧形,下邊為四方形。僅這三個特點,非一般大卷能媲美也。

歷史文化

百善硬面大卷源於哪個年代,誰是創始人?據如今的耄耋老人說,從他們剛記事時的上世紀二十年代,就吃過硬面大卷,看到有人在集上賣。至於說起源何時,眾說不一。有的說上百年,也有的講幾百年。雖說不確切,但它與百善是古隋堤故道、淮北的交通要道的歷史是密不可分的。古鎮過往客商行人多,飲食不可少,便催生了硬面大卷。據此推測,百善硬面大卷有幾百年的歷史也是可信的。誰是創始人已無法考證,只知近代百善集的謝、劉二姓製作硬面大卷的居多。

百善硬面大卷,幾經興盛沈浮。解放前夕,百善是淮海戰役南(雙堆)北(陳官莊)戰場的後方醫院,流動人員多,大卷銷量大,每天有百餘個大卷饃巴鬥上市。上世紀六十年代自然災害過後,蒸硬面大卷的也有上百戶人家。0開始後,割資本主義尾巴,不讓蒸硬面大卷,市面上幾乎絕跡。農村改革開放初期,硬面大卷又走俏於百善街頭。但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致富的門路越來越多,製作大卷的人越來越少。如今在百善集只有謝法兵一家獨家經營。究其原因,一些老者說,往年蒸大卷只是混口飯吃,賺個下面麩皮養家糊口。如今生活好了,經商門路廣了,誰還乾那又出力又不賺錢的手藝呢。看來百善硬面大卷已瀕於失傳的邊緣。

做法

硬面大卷的製作工藝相當繁雜。往年沒有磨面機,石磨推出的小麥麵粉,頭破面要用銅絲羅二遍,使麵粉又白又細,做出的大卷才能光亮不走形。當天早上能上市的大卷,頭天晚上就要開始和發麵,凌晨2點就得起床開始顫面。顫面時撒一層乾麵,把乾麵顫進發麵後,再撒一層乾麵,再繼續顫。這樣要反復六七遍,直至把面顫得提起來不下墜,放下來不走形為止。顫面費工費時,勞動強度大,又要把握面的乾濕軟硬程度,是製作硬面大卷的關鍵技巧。為減輕雙手顫面的勞動強度,有人發明瞭在面案一頭栓根木棒,把面放在棒下,用雙手壓木棒顫面的技巧。顫面工序完成後,接著要做出一排排上圓下方的“饃基子”,用鋒利的菜刀快速切出個頭均勻的大卷。大捲入鍋幾分鐘後,要開鍋蓋查看,發現走形的要及早整形,然後燒旺火,一氣呵成。

[!--empirenews.page--]

葡萄魚

簡介

葡萄魚,是安徽省漢族傳統名菜,淮北平原,土地肥沃,氣候溫和,盛產葡萄。早先用於釀酒,唐代即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著名詩句。肖縣葡萄酒清亮透明、柔和爽口、回味綿長,具有濃郁的果香和陳酒醇香,在國內外頗負盛名。在葡萄美酒的啓迪下,淮北廚師獨具匠心,經過多次實踐,“葡萄魚”脫穎而出。葡萄魚是以青魚為原料,配釀酒的葡萄原汁,仿整串葡萄形狀製成。橫放在盤中,“葡萄”粒粒飽滿,表皮松酥、肉質細嫩,甜酸可口,香味濃郁,乃淮北傳統名饌。

做法

主要原料:

青魚肉350克,葡萄汁100克,青菜葉4片,雞蛋1只,麵包75克,麵粉25克,蔥段、片各10克,醬油25克,醋35克,白糖150克,生粉適量,香油少許。

製作方法:

1. 咸麵包掰成碎屑;

2. 蔥姜洗淨,蔥切段,姜切片;

3. 選用長條形的魚肉(青魚),切成梯形,皮朝下橫放砧板上,從肉面下刀,每隔1.5 釐米先用直刀刻1/3,再坡刀刻上花刀,每隔1 釐米左右橫著刀剞直刀花,刀深均至魚皮,但不要切破魚皮,剞好花刀後放入碗內;

4. 將雞蛋磕入碗內,加入澱粉,用筷子攪打成蛋漿;

5. 取出醃制入味的魚,蘸上一層蛋漿,再撒上一層麵包屑,使其粘滿魚肉及刀縫處;

6. 鍋置旺火,下香油,燒至七成熱,將魚下鍋,待炸至淡黃色,魚皮收縮,魚肉張開成葡萄粒狀時,撈起裝在盤內;

7. 將青菜葉焯水,用刀切成葡萄葉、梗之形,鑲在魚肉旁,成整枝葡萄狀;

8. 在炸魚的同時,另取鍋放在旺火上,放入白糖、白醋精鹽燒開,加葡萄汁(釀葡萄酒的原汁)用濕澱粉勾芡,放入蔥段、薑片,再淋上香油10 克,澆在魚上即成。

[!--empirenews.page--]

南坪響肚

簡介

南坪響肚,是南坪鎮的一道特色名菜。在南坪鎮,無論是紅白喜憂還是朋友聚會的宴席上必有“響肚”。它具有味道鮮美、清香宜人、清脆爽口的特點,在口中嚼時,發出“咯吱咯吱”的響聲,“響肚”也就因此而得名。

南坪響肚老少皆宜,營養豐富、色味俱佳,深受城鄉人民喜愛。這裡女人坐月子,吃得最多的就是豬肚。產婦在生完小孩後,婆家人就會從集市上買來豬肚,燉成湯餵給她喝,豬肚湯起到很好的滋補作用。如今,在宿州、淮北、蚌埠等城市都有以“南坪響肚”為招牌菜的飯店。

做法

響肚的製作方法也很簡單。選用新鮮的豬肚,但煮時的火候應根據作料細緻掌握。需購買新鮮豬肚,用鹽和醋水反復搓洗,切成條狀,在開水鍋煮熟加作料,用小食盆或大瓷碗將湯、肚一起盛出來,用小勺舀著吃。 

[!--empirenews.page--]

濉溪烙饃

簡介

烙饃,是皖北的一種食品,類似煎餅又和煎餅不同。烙饃是用未發酵的麵粉和成柔軟的面團,用擀麵杖擀成厚度約0.1釐米,直徑約30釐米左右的圓形。在一塊圓形中間稍微突起的鐵板上烙熟的,一般管這種鐵板叫做“鏊”。烙饃吃起來柔韌、筋軟、有嚼頭,既壓餓,也有健齒作用。小孩子有時候會拿它卷些白砂糖吃,味道很可口。也有卷饊子吃的習慣,裡面脆,外面軟,相當美味。後來又發展出了水烙饃和菜合子。水烙饃的做法差不多,只是用鍋蒸熟的而已。菜合子是用兩片烙饃中間加上韭菜、雞蛋、鹽、油等,重新烙熟以後再吃。吃起來就不要別的佐餐了。

[!--empirenews.page--]

南坪槓子饃

簡介

饃是北方人的主食,淮北人都慣好吃饃。與百善硬面大卷齊名的麵食就是南坪槓子饃,南坪槓子饃是長溜溜的圓柱狀,外形酷似槓子,饃的名稱也就由此而來。

南坪槓子饃自有其獨特的製作工藝,那是其他人學也學不來的。在和面、趕制和蒸籠等方面都十分講究,恰當的溫度調適,保證面發得透,發到火候。南坪槓子饃發麵的方法為傳統的酵母發酵法,功夫主要在和面上。發好的面團比較鬆軟,然後要用槓子千百次地碾壓,不停地灑上麵粉,面團也就越來越硬,做出來的饃十分筋道。木柴加地鍋進行籠蒸。槓子饃味道純正,軟硬適口,色澤漂亮。

[!--empirenews.page--]

丁家壯饃

簡介

丁家壯饃,至今已有200多年歷史,在濉溪的飲食中堪稱一絕,以其“色味純正,香脆可口”聞名遐邇。其製作工藝非常細緻,首先要選用精細麵粉,加水和,再用一根長近一米茶杯口粗的壓面棍反復壓制後,撒上少許芝麻,在平底鍋上用文火慢慢炕熱,做成的壯饃直徑有40公分,厚三公分,渾圓堅硬,厚如手掌,正面焦黃,背面雪白,外酥里香,食之有筋頭。壯饃很硬,要慢慢嚼,越嚼越能品出麥子的香。丁家壯饃是家喻戶曉、人人喜愛的地方美食。據第五代傳人,現年已91歲高齡的丁尊賢老師講述,受舊時男尊女卑封建思想觀念的影響,傳男不傳女,男人身壯有勁,由此得名壯饃。丁家壯饃的製作工藝在當地有較高的知名度,每天的壯饃銷售趨勢都很好,往往供不應求。

[!--empirenews.page--]

老城辣湯

簡介

老城辣湯,是濉溪老城特色小吃之一。它源於清代中葉,大興於民國初年,之後花樣不斷翻新。根據所用底湯和主料的不同,叫法也不盡相同,常見的有麵筋湯、雞絲湯、鱔魚絲湯和混合湯等。辣湯一定要加適量的白胡椒,辣湯特點是:辣、鮮、香。

歷史文化

相傳乾隆在下江南時,路過此地,感到肚子餓了,恰好路邊有一家老太太煮雞湯,乾隆就坐在路邊喝了一碗,感到很香,湯里還有麥仁,乾隆卻不知這麥仁是雞沒洗乾淨留在雞肚子里的。於是,乾隆就問老太太:“這是啥湯?”老太太年齡大,耳朵也背,沒聽清楚,就重復了一句:“啥湯?”乾隆就誤認為這湯的名字就叫“啥湯”。後來這個名字就叫開了,現在在濉溪人們都叫“啥湯”,又因為湯的味道鮮辣,有的人又稱之為辣湯。

做法

老城的辣湯是用母雞和圓骨,加上裝有12種配料的料包煮湯。煮的時候除了加蔥和麥仁之外,加上大量的生薑,這個湯的味道就偏辣,這種辣味很鮮。把洗好的麵筋在溫水中醒透,讓原來海綿狀的麵筋表面變得光滑柔軟,然後掐成一小塊張開下鍋,同時用筷子順時針攪動,這時麵筋就會被甩成片狀,如雞蛋絮,但比雞蛋絮略厚一些。辣湯麵筋製作也是有一定的方法的:將麵粉放入盆內,用清水約1公斤調成軟面團,用手蘸上水把面團揉上勁;餳幾分鐘,再揉上勁,然後兌入清水輕輕壓揉,至面水呈稠狀時換上清水再洗。如此反復幾次,直到將面團中的粉汁全部洗出,再將麵筋用手攏在一起取出,浸泡在清水盆內。洗麵筋剩下的面水勾兌到湯中,這樣的勾兌連麥仁都沈澱不下去。最後,加上鱔魚絲、鹽、味精、適量的白胡椒(黑胡椒也可以,不過煮出來的湯顏色發黑)。在湯中加上些許香油,更是美味。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