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小吃大全_宿遷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7-13 08:47:50
宿遷是西楚霸王項羽的故鄉,洋河、雙溝兩大名酒出產於此。2012年8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酒業協會授予宿遷“中國白酒之都”的稱號。
主要特色小吃有:宿遷水晶山楂糕、黃狗豬頭肉、新袁羊肉、泗陽膘雞、宿遷五香大頭菜、乾隆貢酥、鹽水鴨、王集小團餅、馬廠綠豆餅、西米糕、錢集鹵鵝、香芒果凍、悅來黃花菜、馬廠饃頭、木魚渡僧、臘八豆炒五花肉。
乾隆貢酥
簡介
乾隆貢酥,是葉家燒餅的別稱,得名於1757年,乾隆二下江南之時。其實葉家燒餅早在唐代就很有名氣,那時葉家爐內功夫已達頂級,可以製作出60多個品種的名點小吃,吃“一指餅”、“水磨鏡”等,享譽一時,葉家燒餅傳人曾被選入唐御膳房。後因戰亂疊起,朝代更替,葉家燒餅不重返民間,但有許多爐內絕活已相繼失傳,唯“乾隆貢酥”流傳至今。
乾隆貢酥有四絕:香、脆、酥、透。所謂香,即餅香、油香、芝麻香三者合一。特別是芝麻香,據說芝麻皮苦且澀,芝麻仁才是真香,葉家用的全是上等的芝麻仁。所謂脆,即沾唇即碎,該餅需輕拿輕放,夏天放置3-5天香脆依舊。若是用塑料袋包裝,脆皮可保持2-3個月以上。所謂酥,就是鬆軟,不但皮酥,內里如一。所謂透,就是玲瓏剔透,外形美觀。剛出爐的燒餅白生生、黃澄澄,一顆顆晶瑩閃亮的芝麻仁鑲嵌期間,如精美的藝術,誘人食慾,卻又不忍下口。
[!--empirenews.page--]車輪餅
簡介
車輪餅,為宿遷地區的一種特色食品,主要原料為麵粉、白糖、青紅絲、生豬板油、冰糖等。盛產於宿城區、埠子等鄉鎮。車輪餅為油炸食品,需熱食,色澤金黃,口感細膩。車輪餅雖為美食,但糖份、脂肪較多,不建議作為主食食用,正常一次性食用1—2塊。
做法
原料
精白麵粉,白糖,青紅絲,生豬板油,冰糖等各適量。
制法
1、將生豬板油切丁,拌入白糖醃透,再與冰糖、青紅絲拌成豬油餡。2、麵粉分別和成水油面和油酥面,並用水油麵包油酥面,揉搓數遍,開成酥狀,分別摘劑,包入豬油餡,封口即成。3、鍋上火放油,放入車輪餅,移小火加熱汆熟,炸到至起酥,到色呈金黃即可。
特點
酥層清晰,色澤金黃,香而不膩。是宿遷地區傳統名點。
[!--empirenews.page--]雙皮鯽魚
簡介
雙皮鯽魚是一道漢族名菜,主要是將鯽魚炸制,色澤金黃,外酥里嫩,餡心豐滿,鮮香味美。
做法
原料:鯽魚500克,豬網油300克,香菇(鮮)25克,冬筍5克,豬肉(瘦)50克,松子仁10克,椒鹽1克,花生油50克,豬油(煉製)10克,醬油15克,小蔥5克,姜5克,黃酒15克,澱粉(蠶豆)30克,味精2克
製作方法:
1.香菇去蒂,洗淨;冬筍去老皮,洗淨;蔥去根,洗淨,切末;姜洗淨,去皮,切末;鯽魚去鱗、鰓,洗淨;豬網油洗淨,鋪開晾乾。
2.將香菇、鮮筍、瘦肉切成豌豆大的碎丁。將鯽魚順脊背刺剖開,剔出脊骨,取出內臟,洗淨,瀝乾水分;用椒鹽在魚身來回搓擦。
3.加醬油5克,黃酒5克,味精少許和勻,在魚全身抹勻,約醃10分鐘。
4.炒鍋上火,舀入熟豬油10克,姜、蔥末各3克投入,炸香;將香菇、鮮筍、瘦肉放入煸炒。
5.加雞清湯50毫升、紹酒適量、醬油10克、白糖10克、味精少許燒沸;用濕澱粉勾芡炒乾,放入盤中。
6.冷卻後連同松子仁從魚脊背開口處塞入魚腹內。兩邊蘸乾澱粉25克,用網油裹起,放入盤中。裹好的鯽魚入籠蒸熟取出,再蘸一層乾澱粉待炸。
7.炒鍋再上火,舀入花生油,燒至八成熱,將魚放入炸至皮呈金黃色,用漏勺撈起,瀝油。從魚肚上劃一刀,露出內餡裝盤。
小貼士:
1.蒸制魚時,火候不能過,蒸熟即可,約需10分鐘左右。
2.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750克。
[!--empirenews.page--]年糕燴排骨
簡介
年糕燴排骨,是江蘇的特色美食。
做法
材料
原料:肋排、年糕、蔥、姜、花椒、大料、香葉、蜂蜜。
調味料:鹽、糖、味精、料酒、醋、醬油、香油。
做法
1、排骨洗淨後,配以大蔥節、生薑片、香葉、大料、花椒、鹽和料酒,入清水中煮,大火煮開,小火煮45分左右,關火蓋上鍋蓋燜。
2、蔥和生薑切成細絲,年糕切成斜條。備用。
3、排骨自然放涼後,撈出,排骨湯留用。用一勺蜂蜜和4勺醬油將排骨拌勻醃制。
4、熱鍋倒油,油溫後倒入姜蔥絲,出香味後放進排骨,翻炒,調入鹽、料酒、糖、翻炒均勻。
5、 放入年糕條,翻炒均勻後,倒入一碗排骨原湯,開大火收汁,出鍋前淋一點醋和香油即可。
[!--empirenews.page--]穿城大餅
簡介
穿城大餅,是江蘇著名的漢族小吃,蘇北大餅,各色各樣,,有挺硬巴焦的槓子餅,有滿肚蜂窩的水大餅,有加油放蔥的咸大餅,有印上圖案的花大餅……不管軟的、硬的,還是咸的、花的,一般都只有一二寸厚。可是,位於江蘇省宿遷市泗陽縣穿城大餅,卻偏偏與眾不同。厚有四五寸,重有七八斤,內里透熟,外皮不焦,暄透透,筋拽拽,甜津津,香噴噴,可謂別具特色。
歷史文化
穿城大餅的來歷,可追溯到隋唐年代。一天,程咬金率領義軍來到穿城一帶,趕跑了下鄉搶掠的官兵,奪回了百姓們的財產。地方百姓感恩戴德,一定要犒勞救命英雄。程咬金等首領一再推辭,不肯接受。徐茂功兩下調停,只受各家一塊烙餅,作為路上乾糧。幾位老人商討,讓各家備大鍋,用勁和面,餅盡量厚,用火細細炕,結果就烙出了這樣特殊的大餅。從此,又大又厚,又香又甜的穿城大餅,一直名傳至今。
[!--empirenews.page--]水晶山楂糕
簡介
水晶山楂糕,是宿遷名產,宿豫糕點茶食從清末時期就馳名。水晶山楂糕,艷活潤澤、色澤微黃透明如水晶狀,因而得名水晶山楂糕。其主要原料取自於優質鐵球山楂,因其質硬、狀如鐵球故名。故因此而得名。糕點分:炸-雪棗、京果、芙蓉糖等。爐-條酥俗名胎酥、蛋糕、月餅之類。糖-桂片、山楂、皮糖之類等三個品種。
宿遷城西北、大運河南岸,支口是全省著名的“山楂鄉”。一條山楂林,有10多千米長,達3500畝。山楂糕在全省全國並不稀奇,稀奇的是,支口水晶山楂糕與眾不同:色澤紫紅,晶瑩透明,而且粘性強,酸甜適中,甜而不膩,酸而不苦,清涼可口,生津健胃。
[!--empirenews.page--]新袁羊肉
簡介
新袁羊肉江蘇的一道漢族名菜,新袁,地名,江蘇泗陽下轄的一個鎮。質優味美,四季皆宜,烹藝獨特。新袁羊肉從羊頭吃起,羊口條、羊腦、羊眼、羊血、羊排骨、羊肉、羊肝、羊肚、羊心、羊肺、羊腸、羊腿、羊球,可以說是從頭吃到尾,再經過燒、炒、爆、燉、冷熗等做法。
令人贊不絕口的新袁羊肉,其“絕”在四個方面。一是質優味美;二是四季皆宜;三是食其系列;四是烹藝獨特。新袁鎮南臨洪澤湖,京杭大運河、古黃河、黃碼河穿境而過,境內史有新灘湖,現有燈籠湖,河岸坡地多,灘塗面積大,水草資源豐富,空氣清新濕潤,山羊飼養精細。經過加工烹制的山羊肉細膩可口,具有肉酥香嫩、不肥不膩、鮮而無羶味的特點。從時令上看可謂“四季皆宜”,尤其是吃夏令羊肉才是新袁一絕。由於羊肉羶味較大,大部分地區一般在冬季吃羊肉,並佐以尖嘴椒、胡椒、生薑、蔥白等辛辣配料烹制。至於夏季,不要說吃,就是提到羊肉二字,似乎已覺羶味穿鼻。但在新袁,夏季吃羊肉已不是神話。香嫩適口的羊肉,你連半點羶味也嘗不出來。
到新袁,只有嘗過夏令羊肉,才算不虛此行,更不要說“夏天羊肉能吃嗎”這類“外行話”。現在再提到“新袁羊肉”已經不是簡單概念的“肉”了,而是“羊系列”。從羊頭吃起,羊口條、羊腦、羊眼、羊血、羊排骨、羊肉、羊肝、羊肚、羊心、羊肺、羊腸、羊腿、羊球,可以說是從頭吃到尾,再經過燒、炒、爆、燉、冷熗等做法,“羊系列”已有30多道。
歷史文化
新袁乃新集、袁集的合稱,清初稱仁和鎮。傳說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途經京杭大運河新袁段三岔河口,時逢晌午,他即興下船,放眼望去,一幅“風吹草地見牛羊”的畫面,頓感心曠神怡,決定在此“進膳”。地方官吏令名廚烹制一道色味鮮美的當地山羊肉獻上。乾隆帝品嘗後大悅,脫口而出:“此乃人間美食,仁和羊肉甲天下也。”從此,新袁羊肉作為貢品進貢朝廷名揚天下,香飄四海。古鎮新袁也隨之名聲大振。
[!--empirenews.page--]泗陽膘雞
簡介
膘雞,江蘇泗陽著名的美食,紅白相間,質地柔韌,肉香撲鼻,夾而食之,不肥不膩,口味鮮嫩。農家婚喪喜慶,多以膘雞作為“頭景”上桌,客人評論廚師手藝如何,也都是以膘雞的製作為標準。
膘雞製作相當講究,它選用瘦豬肉糊、雞蛋黃、饅頭屑、澱粉,用鹽、蔥、姜、胡椒粉、味精等佐料攪拌均勻,然後攤在百葉上,厚約一寸厚,再用肥豬肉糊與去皮的山芋糊、雞蛋清、蔥白、澱粉等攪拌均勻後攤在其上,厚約半寸。做好後將其放入蒸籠,蒸熟後,上層潔白如玉,下層紅如瑪瑙。一般先改刀成片,配以菠菜、姜蔥等佐料,青、紅、白三色相映,甚是美觀。膘雞上桌,肉香撲鼻,夾而食之,不肥不膩,嬌嫩爽口。
歷史文化
相傳明朝末年,清兵南下,時任明朝兵部尚書的史可法揮師北上,在桃源(今泗陽)、宿遷、淮陰以黃河為屏障築起百里防線,史可法的指揮部就設在桃源縣的崔鎮。在數九寒天的一個早晨,廚師忙著殺雞宰鵝,史可法感到奇怪“不冬不年的廚師忙活什麼?”一問才知是為了自己的生日,不禁火起“大敵當前,不想著去打仗,還過什麼生日”。便讓衛士將雞、鵝、豬蹄膀送往前線勞軍。臨走時,史可法吩咐廚師:“中午只許有一道菜。”廚師反復琢磨,用一塊巴掌大小的肥肉,兩個雞蛋制出味道鮮美的膘雞出來。後經歷代廚師改進,膘雞口味更加精進,形成現今這道風味獨特的泗陽名菜。
做法
原料:豬肥膘50 g,山藥75 g,雞蛋2只,精鹽3 g,濕澱粉100 g,芝麻油10 g,胡椒粉少許,豬後腿肉250 g,百葉1張,黃酒10 g,味精1 g,蔥姜汁75 g,青蒜末2 g。
制法:
1、山藥洗淨入冷水鍋中煮熟,削去皮,塌成泥。
2、將豬後腿肉斬成茸放碗中,加蛋黃2只、紹酒5 g、醬油25 g、蔥姜汁25 g、精鹽O,5 g和濕澱粉50 g,攪打上勁。肥膘斬茸與山藥泥一起放入另一碗中,加黃酒5g、蛋清2只、蔥姜汁50g、精鹽1g、味精和濕澱粉攪打上勁。
3、取小籠1個,鋪上百葉,放上紅色肉糊,攤成約1 cn厚的方形,抹平後再放上白色山藥糊,按原樣攤好抹平,將籠加蓋置沸水鍋上蒸約25分鐘,用手按上去有彈性時,取出晾涼。揭去百葉不用。
4、把蒸好的膘雞切成0.5 cm厚10 cm長的片,白麵朝底扣放碗中,再上籠用大火蒸透取出,潷出原汁,翻扣入大湯碗內。
5、原汁入鍋,另加雞湯一手勺上火燒沸,放鹽調味,淋入麻油,起鍋澆在湯碗中,撒上青蒜末、胡椒粉即成。
特點:紅白相間,質地柔韌,肉香撲鼻,夾而食之,不肥不膩,口味鮮嫩。
[!--empirenews.page--]熘素桂魚
簡介
熘素桂魚是一道江蘇的漢族名菜,製成山藥泥,配以香菇絲、春筍,用豆腐皮包起,仿製成桂魚形,炸後勾芡而成。熘素桂魚的烹飪技巧以焦溜為主,口味屬於酸甜味。熘素桂魚的造型優美,可以亂真,皮脆肉嫩,酸甜適口。
做法
原料:
山藥500克,香菇(乾)20克,香菇(鮮)35克,春筍35克,油皮50克,澱粉(蠶豆)20克,醋25克,白砂糖15克,味精2克,姜10克,辣椒(紅,尖)10克,香菜5克,香油15克,芝麻15克,花生油70克,鹽3克。
製作方法:
1.將山藥煮熟去皮,用刀面拓成細泥,放入碗中。
2.山藥泥內再放入香菇絲、春筍絲、芝麻屑、味精、精鹽攪勻。
3.豆腐皮用濕潔布蓋上,回軟後平攤在案板上。
4.將水發香菇剪成桂魚的鱗、鰭、鰓、尾、眼等形狀,按桂魚的樣子放在豆腐皮中間。
5.再放上山藥泥,將豆腐皮包起,做成魚形,蘸滿乾澱粉。
6.炒鍋置旺火,注入花生油,燒至六成熱,下“桂魚”炸約8分鐘,呈金黃色時,用漏勺撈出,有鱗、鰓形的一面朝上,放入長盤中。
7.鍋內留油,仍置旺火上,放入薑末略炸,舀入清水100毫升,再加綿白糖、香醋、紅辣椒絲、香菜末燒沸,用濕澱粉調稀勾芡,淋入香油,澆在“桂魚”上即成。
小貼士:
1.炸桂魚生坯,旺火熱油炸定型,中火溫油炸熟透,再用旺火熱油衝炸上色,熘時魚形完整,形象逼真。
2.因有過油炸制過程,需準備花生油750克。
- 推薦美食
- 相關菜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