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小吃大全_南京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1-19 23:28:16
南京,歷史上長期是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有厚重的文化底蘊和豐富的歷史遺存。
南京的飲食以京蘇菜和清真菜著名。南京菜稱為京蘇大菜,又叫京蘇菜、金陵菜,廚師則自稱“京蘇幫”,是蘇菜的四大代表菜之一。
特色小吃有:金陵烤鴨、板鴨、鹽水鴨、燒鴨、金陵醬鴨、香酥鴨、八寶珍珠鴨、咸鴨肫、金陵片皮鴨、鴨血粉絲湯、小籠包、蒸餃、南京乾絲、如意回鹵乾、什錦豆腐澇、狀元豆、糕團小點、牛肉鍋貼。
南京鹽水鴨
簡介
南京鹽水鴨
鹽水鴨是南京有名的特產,久富盛名,至今已有一千多年歷史。南京鹽水鴨一年四季皆可製作,醃制復鹵期短,現做現賣,現買現吃,不宜久藏。此鴨皮白肉嫩、肥而不膩、香鮮味美,具有香、酥、嫩的特點。每年中秋前後的鹽水鴨色味最佳,是因為鴨在桂花盛開季節製作的,故美名日:桂花鴨。《白門食譜》記載:“金陵八月時期,鹽水鴨最著名,人人以為肉內有桂花香也。”桂花鴨“清而旨,久食不厭”,是下酒佳品。逢年過節或平日家中來客,上街去買一碗鹽水鴨,似乎已成了南京世俗的禮節。
歷史文化
南京向以鴨肴馳譽海內,故歷來被冠以“鴨都”美稱。其鴨肴之多,食鴨人之眾,可謂中華之最。據《陳書》記載,陳軍與北齊軍在金陵北郊外覆舟山一帶交鋒,陳軍“人人裹飯,媲以鴨肉”、“炊米煮鴨”,使得士氣大振,終於以少擊眾,大勝而歸。此為金陵鴨饌最早見於正史之記載。最遲明初南方鹽水鴨已享有厚譽,一直盛名不衰。明代有首民謠:“古書院,琉璃截,玄色鍛子,鹽水鴨”。古書院指的是當時最大的國立大學-南京國子監;琉璃截指的是被稱為當時世界奇跡的大報恩寺,玄色鍛子指的是南京著名的特產玄色錦鍛,而小小的鹽水鴨居然並列其中了。南京人食鴨花樣很多,六朝時期帝王們的餐桌上已經有烤鴨和鹽水鴨等幾道鴨饌,明太祖朱元璋“日食烤鴨一隻”。清代南京方志學家陳作霖《金陵瑣志》載稱:“鴨非金陵所產也,率於邵伯、高郵間取之。麼鳧稚鶩千百成群,渡江而南,闌池塘以畜之。約以十旬肥美可食。……而皆不及‘鹽水鴨’之為無上品也,淡而旨,肥而不濃。
做法
工藝特點
南京鹽水鴨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種低溫畜禽產品,和傳統的醃臘製品完全不一樣。鹽水鴨是低溫熟煮,經過一個小時左右的煮制,使得鹽水鴨的嫩度達到一定程度。低溫熟煮鹽水鴨肌肉儲水性好,保持了鴨肉的多汁性。而高溫煮制的醃臘製品會破壞其風味,讓人聞起來香,吃起來口味卻一般。[9]另外,桂花鴨製作考究,除用料好外,而且工藝精,“炒鹽醃,清鹵復”,增加鴨的香醇,“炒得乾”減少鴨脂肪,此薄且收得緊,“煮得足”,食之有嫩香口感。
製作材料
主料:鴨(1500克)
調料:料酒(30克) 鹽(130克) 大蔥(10克) 姜(5克) 八角(3克) 花椒(2克)米鹽(1克)麻油(4勺)
製作程序
1、將嫩光鴨斬去小翅和鴨腳掌,再在右翅窩下開約3釐米長的小口,從刀口處取出內臟、拉出氣管和食管,用清水衝淨,濾乾備用。
2、炒鍋放在火上放入鹽、花椒炒熱後備用。
3、用1/2熱的椒鹽從翅下刀口處塞入鴨腹,晃勻,用剩下椒鹽的1/2椒鹽擦遍鴨身,再用余下的熱椒鹽從頸部刀口和鴨嘴塞入鴨頸,然後將鴨放入缸中醃制(夏天2小時,春秋季4小時,冬季6小時)。然後取出掛在通風涼處吹乾,用12釐米長的空心蘆管插入鴨子肛門內,在翅窩下刀口處放入姜1片、蔥結1個、大料1只。
4、燒滾6杯清水,放入剩下的生薑、蔥結、大料和料酒,將鴨腿朝上,鴨頭朝下放入鍋內,蓋上鍋蓋,放在小火上燜20分鐘。
5、將鴨拎起,使鴨腹內的湯汁從刀口處漏出,濾乾倒入鍋內。
6、鴨放入湯中,使鴨腹內灌入熱湯,再放在小火上燜20分鐘取出,抽出蘆管,放入容器內冷卻後。裝碟即可。
[!--empirenews.page--]南京小籠包
簡介
南京小籠包
吃小籠包講究湯汁,做的時候要把高湯凝成透明的固體膠質,切碎了拌在裡面,熱氣一蒸,就全化成了湯水。好的小籠包皮薄如紙,提來提去還不帶破的。小心翼翼地提出來,放在醋碗里,對準上面一吸,鮮美的湯汁就進了肚了。不過不能著急,不然會燙著,然後再慢慢享用裡面的內容。所以南京人吃小籠包又有歌謠,“輕輕移,慢慢提,先開窗,後喝湯”。
歷史文化
小籠饅頭(北方又稱小籠包)是上海、南京、無錫、常州、蘇州、杭州、蕪湖、徽州、江西等江南地區著名漢族小吃,起源自清代道光年間的江蘇省常州府,為當時的萬華茶樓首創。傳說由北宋時期著名的王樓“山洞梅花包子”演變而來,由北宋皇室帶入江南,後逐漸成型。常州小籠饅頭味鮮,無錫小籠饅頭味甜。而誕生於清末同治十年的上海南翔小籠饅頭同樣歷史悠久,享譽中外。
[!--empirenews.page--]開洋乾絲
簡介
開洋乾絲是江蘇南京地區漢族小吃,是茶館食品之一,早已聞名。“燙乾絲”的乾子都是豆腐店特製的大白乾,製作之精細,用料要求之高,都是十分講究的。
南京的乾絲有一套獨特的制做方法,那些嫩而不老,乾而不碎的乾絲,均為豆腐店特製而成,切絲細、麻油香、醬油上乘。原先的南京乾絲有素湯素煮和葷油肉絲幾種,民國以後,新品種不斷增加。在清真寺有燒鴨乾絲、開洋乾絲等;在葷菜館有春筍乾絲、冬菇乾絲、蟹黃乾絲、雞肉乾絲等,而以小吃聞名的夫子廟永和園的開洋開絲則首屈一指。
[!--empirenews.page--]牛肉鍋貼
簡介
牛肉鍋貼是南京赫赫有名的美食小吃,這種小吃上部柔嫩,底部酥脆,牛肉餡味道鮮美,別具風味。牛肉鍋貼的做法有很多種,每家店做出的牛肉鍋貼味道都不同。今天我給大家推薦兩種簡單易行而又美味可口的做法,供朋友們作為參考,希望大家都能做出適合自己胃口的牛肉鍋貼。
做法
牛肉鍋貼做法一:麵粉100g,牛肉末150g,白菜150g,雞蛋1枚,蔥末1湯匙,雞精1茶匙,白砂糖1茶匙,老抽1茶匙,芝麻香油2茶匙,油1湯匙。麵粉放入面盆中,將15ml開水慢慢淋入面盆中拌和均勻。然後再慢慢加入30ml涼水,用手攪合均勻,揉成面團,用保鮮膜包好,餳置20分鐘。白菜清洗乾淨,瀝去水分,剁成白菜末。白菜末不需要擠去其中的汁水,這樣做出的鍋貼一口咬下去滿嘴都是香濃的汁。雞蛋在碗中打成蛋液。將牛肉末和切好的白菜末混合,加入打好的蛋液和蔥末,調入雞精、白砂糖、老抽和芝麻香油,用手將餡料抓拌均勻後,改用筷子沿一個方向攪打至餡料變得粘稠,醃制5分鐘。將餳好的面團分成小塊,擀成鍋貼皮。每張鍋貼皮中包入適量餡料,捏成餃子狀。油倒入平底鍋中,使油均勻地布滿平底鍋底,將包好的鍋貼整齊地碼放在平底鍋中。中火加熱平底鍋,煎制1分鐘後淋入50ml涼水,蓋上鍋蓋煎至鍋中的湯汁收乾,鍋貼底部呈焦黃色時盛出即可。
牛肉鍋貼做法二:中筋麵粉500克,精鹽3克,約70℃熱水300克,牛肉850克,醬油13克,味精5克,精鹽5克,胡椒粉2克,香油5克,蔥10克,姜5克,花生油10克。將牛肉去筋膜並剁成末,姜、蔥均剁末,同放入盆中,加醬油、精鹽、味精、胡椒粉、香油和水250克攪拌均勻,成為餡料待用。麵粉放案板上,加入精鹽和熱水300克,均勻地和好麵粉,並攤開晾涼(即燙面和面法),再揉搓至純滑,即為湯麵皮。將揉搓好的面團搓條摘成60塊劑子,用擀麵杖擀成中間較厚、邊緣稍薄的皮子,各包入餡心,捏成褶紋餃。把鍋貼餃擺入已抹油並燒熱的平底鍋里,先煎半分鐘後,加水至鍋貼的1/3處高,加蓋煎至水乾餃熟,底呈金黃焦色即可。
製作要領:煎制鍋貼時加入的水量要特別合適,太多則容易乾鍋將鍋貼煎糊,太少則又容易將鍋貼變為煮餃。
[!--empirenews.page--]南京大煮乾絲
簡介
大煮乾絲又稱雞汁煮乾絲,漢族傳統名菜,屬淮揚菜系(淮安、揚州、鎮江)。是一道既清爽,又有營養的佳餚,其風味之美,歷來被推為席上美饌,淮揚菜系中的看家菜。原料主要為淮揚方乾,刀工要求極為精細,多種佐料的鮮香味經過烹調,復合到豆腐乾絲里,吃起來爽口開胃,異常珍美,百食不厭。南京乾絲是一套不同於其他城市獨特的制做方法。那些嫩而不老,乾而不碎的乾絲,均為豆腐店的特製而成。將豆腐切切細絲,配合各種湯料煮好,拌上香麻油和上乘醬油,入口清爽而回味悠長。
[!--empirenews.page--]鴨血粉絲湯
簡介
鴨血粉絲湯是南京著名的風味小吃。由鴨血、鴨胗、鴨腸、鴨肝等加入鴨湯和粉絲製成。口感鮮香,爽口宜人。鴨肉蛋白質含量高,脂肪含量低,特別適合老年人食用。
據說如果不喝鴨血粉絲湯的話,就等於沒吃過南京的小吃。但對於南京俯拾即是的鴨血粉絲湯店,最知名的是位於總統府隔壁的金陵鴨血粉絲湯店。一塊鴨血送入口,粉嫩爽滑,再喝口湯,舌尖便會萬種滋味縈繞徘徊。翠綠的芫荽,晶瑩的粉絲,沈沈浮浮的鴨胗、鴨腸、鴨肝比別家更加細碎,更加撩人。
歷史文化
南京人是十分愛吃鴨子的,不僅鴨肉,連鴨內臟,鴨血都能做出一番文章來。南京的多家店面,不論是頗具名氣的回味鴨血粉絲湯,還是民間雖不著名卻享有口碑的小店,都能把這幾樣東西的美味發揮到及致。鴨血粉絲湯是用粉絲,鴨血,鴨肝,鴨腸配以老鴨湯燒制而成。小小一碗粉絲湯,卻把鴨的美味包含其中。喝一口湯汁,吸一口粉絲,咬一塊鴨血,讓人不由得感嘆這些不起眼的東西竟能燒制出如此世間美味。
傳說有一個很窮的人,殺鴨子的時候用一個小碗裝起來它的血,不料粉絲掉進去弄髒了。無奈,他只好把粉絲和鴨血一起烹飪.卻不料,居然燒出了第一碗鴨血粉絲湯,只見湯汁芳香四溢,引來無數路人競相猜測這美味的湯是如何烹飪的.財主聽聞此事,封窮人為職業廚師,專門給財主和他的姨太太們烹飪鴨血粉絲湯,後人遂得此佳餚!
一有說鴨血粉絲湯最早是鎮江落第秀才梅茗所創,其所創的鴨血粉絲湯曾經被晚清《申報》第一任主編蔣芷湘題詩稱贊“鎮江梅翁善飲食,紫砂萬兩煮銀絲。玉帶千條繞翠落,湯白中秋月見媸。布衣書生饕餮客,浮生為食不為詩。欲贊茗翁神仙手,春江水暖鴨鮮知。”此記載可以說是關於鴨血粉絲湯最早的有文可查的記載了。
不過因為鴨血粉絲湯在鎮江時用的是鵝血而不是鴨血,叫鴨血是因為叫的順口,所以現在鎮江的鴨血粉絲湯多是鵝血,南京的多是鴨血,同時南京對鴨血粉絲湯里食材的選用,採用以金陵鹽水鴨烹飪法相差無幾而制出的美味、鮮咸潤口的鴨腸鴨肝鴨肫,故市面上可以追溯到的真正的“鴨血粉絲湯”正是源自南京無誤的。
鴨血粉絲湯的市場現狀絕對堪稱風靡,其“粉絲”囊括了男女老少所有人群。在南京、鎮江、上海、蘇州、合肥等城市,一年四季無論你是過大街還是穿小巷,都能遇到鴨血粉絲店,這些鴨血粉絲店有些是有門面的,有些就是一小攤兒,而相同的則是都能生意火爆,香味四溢。
[!--empirenews.page--]南京五香豆
簡介
南京五香豆,又稱之為“狀元豆”,和五香蛋一樣,五香豆入口噴香,咸甜軟嫩,細細品嘗,趣味橫生,由於烹制入味,一般色澤呈紫檀色,入口富有彈性,香氣濃郁,讓人吃起來就停不住嘴嘍。
目前,南京五香豆保持正宗口味的是夫子廟的魁光閣。說到魁光閣五香豆就離不開該店的另一招牌小吃五香蛋,五香蛋全國各地到處都有,但真正做出特色、口味還算是魁光閣。魁光閣的五香豆與五香蛋,有小吃中的“絕代雙嬌”的美譽,是最地道的南京小吃。
歷史文化
相傳清朝乾隆年間,居住在城南金沙井旁小巷內的寒士秦大士,因家境貧寒,每天讀書到深夜,其母就用黃豆加上紅曲米、紅棗煮好,用小碗把豆子裝好,上面加一顆紅棗給他吃,並勉勵他好好讀書,將來好中狀元。後來,秦大士中了狀元,此事傳開,狀元豆便出了名。一些小販就利用學子的這種心理,在父子廟貢院附近賣起了狀元豆,襯口彩說“吃了狀元豆,好中狀元郎”。至今南京還流傳著這樣的兒歌:“五香豆,真正香,城裡頭吃了城外頭香……”
[!--empirenews.page--]南京鴨肫
簡介
南京鴨肫,是南京有名的土特產品之一,暢銷中外,與板鴨齊名,至今已有兩百多年的歷史。
南京鴨肫形狀扁圓,肉質緊密,攜帶方便。肫肉緊韌耐嚼,滋味悠長,無油膩之感,是老少皆喜愛的佳餚珍品。
做法
主料:鴨肫500克
調料:鹽75克
1. 選用整齊肥大的鮮鴨肫,從右面的中間用刀斜形剖開半邊,刮去肫里的一層黃皮和余留食物;
2. 整好的鴨肫,用清水洗淨內外,抹去污液;
3. 用少許食鹽輕輕擦洗,去淨酸臭異味;
4. 洗淨的鴨肫,放入缸內,加食鹽醃制,經12~24小時,即可醃透;
5. 醃透的鴨肫由缸內取出,再用清水洗去附在肫上的污物及鹽中溶解下來的雜質;
6. 洗好的鴨肫用細麻繩穿起來;
7. 10只一串,掛在日光下曬乾;
8. 一般需3~4天,曬至七成乾,取下;
9. 七成乾的鴨肫放在桌上,右手掌後部放肫上,用力壓扁搓揉2~3次,使肫的兩塊較高的肌肉成為扁形,即成;
10. 食用時,先洗淨,浸泡回軟,再下鍋煮1小時左右,涼後即可切片食用。
[!--empirenews.page--]如意回鹵乾
簡介
如意回鹵乾是江蘇南京地區著名漢族小吃,就是將豆腐果放入雞湯湯鍋,配以少量的黃豆芽與調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軟綿出鍋。因在燒制中時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像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稱為如意回鹵乾。
歷史文化
如意回鹵乾:南京歷史悠久,南京人也願意把各種小吃和歷史沾上邊。就拿這普普通通的回鹵乾來說,還和明太祖朱元璋扯上了聯繫。傳說朱元璋在金陵登基後,吃膩了宮中的山珍海味,一日微服出宮,在街頭看到一家小吃店炸油豆腐果,香味四溢,色澤金黃,不禁食慾大增。他取出一錠銀子要店主將豆腐果加工一碗給他享用。店主見他是個有錢的紳士,立即將豆腐果放入雞湯湯鍋,配以少量的黃豆芽與調料同煮,煮至豆腐果軟綿入味送上,朱元璋吃後連連稱贊。從此油豆腐風靡一時,流傳至今。因南京人在燒制中時常加入豆芽,而其形很象古代玉器中的玉如意故被稱為如意回鹵乾.
做法
製作材料
主料:豬骨頭
輔料:黃豆芽、豆腐果、胡蘿蔔、木耳
調料:鹽、味精、白醋、大料、花椒
2烹制方法
1.鍋中加少許油,下蔥姜爆香,放入棒子骨煸炒,衝適量清水,加花椒、大料、白醋煮制2個小時備用;
2.黃豆芽過開水焯燙撈出,與木耳、豆腐果一起放入骨頭湯中,煮制幾分鐘,加鹽、味精出鍋,放入胡蘿蔔片即可。
[!--empirenews.page--]太史餅
簡介
太史餅又稱太師餅,是蘇寧兩地的產品。至少已有2000年的歷史。餅色金黃或橙黃色,餅面平整微凸,兩面粘有均勻的白芝麻,餡料為潔白的白糖桂花豬板油丁,吃時酥松香口,甜肥滋潤。
歷史文化
據傳是商朝聞太師創制。當年聞太師奉命御周,創制了這種糖燒餅作乾糧。不過有研究認為當時石磨比較缺乏,多是“粒食”,把“糖燒餅”當軍糧的可能性不大。後又有種說法,太師餅源於太史公司馬遷。司馬遷受宮刑後生活窘困,眾人救助他做的就是這種“太史餅”。
做法
皮料:特製粉10千克熟豬油3千克飴糖1千克
油酥:特製粉5.5千克熟豬油2.75千克
餡料:蒸熟標準粉8.25千克糖桂花1千克炒熟糯米粉1.05千克熟豬油3.5千克綿白糖11.5千克熟芝麻(貼麻用)16千克製作方法:1.制皮:將特製粉攤成盆狀,將熟豬油、飴糖倒入其中,加入熟水拌勻製成面團。2.制酥:先將糖、糖豬板油放在一起擦透,使脂肪洩出,再加水,加入熟麵粉,桂花拌勻。3.制餅坯:用大包酥方法,一分皮子包一分酥和餡料,撳成圓餅,二面沾水和沾白芝麻,擺在鐵盤里。4.烘焙:將餅坯放進烘爐,2分鐘後,當餅皮開始泛白時,將鐵盤取出,逐個翻身,再進爐烘焙,約5分鐘後,待餅皮鼓起,餅色泛黃,芝麻膨脹時,便已熟透,出爐冷卻後裝箱。5.貯存:由於該餅酥脆,裝箱時宜輕拿輕放,以防酥皮破碎和芝麻脫落,並儲於通風陰涼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