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錦州小吃大全_錦州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1-01 09:15:18

錦州是遼西古代文化的搖籃之一,經過先民開發和建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形態,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存。

特色小吃有:狼鰭魚、鍋烙、烤羊蹄、極品燒鴿子、義縣烤全羊、錦州燒烤、錦華燒雞、錦州什錦小菜、溝幫子水餡包子、北鎮豬蹄、溝幫子熏雞、碳烤鯽魚、烤豆腐、伊斯蘭燒、面茶、烤全牛、炸芊子、高家燒鴿子、白家鍋烙等。

乾醬肉

簡介

乾醬肉是遼寧省錦州市的地方名產,很受人們的歡迎。

做法

原料配方:精選豬肉100千克火硝100克精鹽2.5千克白酒2千克大料20克丁香200克白糖2千克花椒面50克味精300克鮮500克豬油適量 製作方法: 1.精選豬肉,加入火硝、精鹽、白酒進行揉搓,反復揉搓至配料與肉完全混合在一起,經20小時左右的醃制,使肉呈鮮紅色。 2.將豬油放入鍋內加熱溶化,油溫燒到120℃時將肉片放入鍋內油炸,炸肉片時火要小,以防止肉片炸糊,40~50分鐘後,肉中的水分全部炸出即可出鍋。 3.用鍋燒沸15千克水,加入大料、丁香、白糖、花椒面、味精、鮮姜進行攪拌,然後加入炸好的肉片,反復攪拌5~10分鐘,撈出控去水分即成。 產品特點:7毫米厚片狀,紅色外有糖汁,味甘而香。

[!--empirenews.page--]

水餡包子

簡介

水餡包子,是一種類似灌湯包的包子,具有皮薄餡稀、色白褶勻、油大不膩、滋味鮮美四個特點,水餡包子在東北廣為流傳,以遼寧省錦州市溝幫子水餡包子最為有名。

歷史文化

水餡包子創始人楊澍,字沛霖,民國16年(公元1927年)前後,從河北省寧河縣蘆台逃荒來到溝幫子鎮落腳。開始他在街面租了兩間小房,專做饅頭黃米,後來改為包子館。楊澍手頭利落,技藝精巧,並善於採人之長,補己之短。常與外地面案行家交流經驗,很快掌握了天津包子、開封包子、保定包子的製作特點。在此基礎上發展創新,終於形成自己的獨特風格。在調料上,他喜用海參干貝蝦仁;在肉料上,專用豬前槽,肉質肥瘦相宜,香嫩可口;在製作上,棄骨湯而改用雞湯拌餡,味道更加鮮美。因此買賣興隆,到1939年,龐守山看到楊澍包子館日益興旺,遂以高價聘請楊家第一代門徒李維國,辦起了龐家水餡包子館。兩家競爭,各有千秋。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此傳統小吃得以發展。如今,溝幫子水餡包子仍是傳統小吃中的上乘佳品,吸引著南來北往的食客。

做法

基本組成為(以重量計)精瘦肉100份、海米1~2份、味精1~2份、鮮姜10~13份、面醬2~3份、花椒面0.2~0.3份、大蔥10~12份、香油0.2~0.3份、醬油18~20份、雞湯20份~40份、精麵粉90~100份和適量水。制備方法為將精瘦肉、鮮姜、大蔥攪碎,再與海米、味精、面醬、花椒面、香油和醬油混合製成肉餡;再用雞湯拌餡,使肉餡呈稀狀;將所取精麵粉中30~36%(重量)精麵粉發麵,用適量鹼提面,將其餘精麵粉用溫水和成水面,再將水面和發麵勾兌,製成圓面片;取適量肉餡包製成水餡包子,直接熟或經速凍後製成速凍水餡包子。優點是皮薄肉餡稀、色白均勻、味道鮮美、油而不膩。

[!--empirenews.page--]

鍋烙

簡介

鍋烙,錦州地方風味,尤其是東北東部地區盛行。始創於1945年,因在操作技術上以白榮書為主,取名白家鍋烙、白家鍋烙的特點是底色金黃,形如虎蹄,口感鮮醇,咀嚼脆生,鮮香水靈,香而不膩。

做法

鍋烙與包子相似製作有相似之處,餡料一般為純豬肉餡,輔以以蔥姜調味。一般說來,調餡需加適量水,以求得口感柔軟,清 爽不油膩,肥瘦比一般為3:7,有些也有4:6的。瘦肉太多,口感會發硬。面皮為發麵,與普通包子面皮製作工藝相同。形狀與餃子相同,略大,一般為長度8到10cm左右。

一般是先在鍋中加少許油,抹勻,油熱後放入包好的鍋烙,大火加熱,待底部煎至微黃後加少許水,轉小火,約8—10分鐘後成熟。

[!--empirenews.page--]

溝幫子熏雞

簡介

溝幫子熏雞是遼寧省北鎮市(北寧)溝幫子傳統名產,以其歷史悠久,製作獨特,味道鮮美而馳名。

歷史文化

溝幫子熏雞始於清光緒年間。據說,創始人叫劉世忠,光緒二十五年從原籍安徽遷來遼寧北鎮縣溝幫子街,即現在的溝幫子鎮落戶。劉在安徽老家就是售賣熏雞的,到了溝幫子後仍以熏雞為業,為了使熏雞好吃,在當地老中醫的提示下他增加了調味藥品,又對加工工藝、配方下料進行了改進,質量明顯提高。“雞熏劉”之名傳遍遼西。到1927年前後,加工溝幫子熏雞的店鋪已增到十幾家,其中以杜、齊、孫、張、馬等家的熏雞最為著名。

做法

溝幫子熏雞之所以好吃,主要在於選料精良,配料有方,製作精細。它選用一年生公雞。因為一年的公雞一則肉嫩,二則味鮮。母雞膛內脂肪太多,吃起來膩口。從選雞到熏成要經過十六道工序。雞經整形後,先置於加好調料的老湯中略加浸泡,然後入鍋慢火煮二小時熟時放鹽,煮至爛而連絲時出鍋隨後趁熱熏烤,先刷上一層香油,再放入帶有鐵子的鍋中,鍋底燒至微紅時,投入白糖,將鍋蓋嚴,兩分鐘後將雞翻動一次再蓋嚴,經二、三分鐘即可熏好。

[!--empirenews.page--]

伊斯蘭燒餅

簡介

伊斯蘭燒餅,為義縣回民人胡海潮所創,採用煎帖法工藝製成。這種燒餅用料嚴格,製作精細,配料、和面、火候,都有獨到之處,做熟的燒餅色澤金黃、酥松起層、香脆適口,成為當地老少皆宜的食品和饋贈親友的佳品。

歷史文化

這種燒餅的原籍並不在義縣。解放前,義縣回民胡海潮,為了謀生,經人介紹來到錦州北街楊家燒餅鋪學手藝。有一天,東北軍的一位師長領著幾個信仰伊斯蘭教的外國人,來楊家燒餅鋪吃燒餅,他們邊吃邊連聲叫好。此事一傳十,十傳百,這樣楊家燒餅輔也就揚名全城了。不久,楊家燒餅輔就改名為“伊斯蘭燒餅鋪”。日偽時期,胡海潮回到義縣與馬賀仁、馬廣太合伙開設了“三友飯店”,同時掛出“伊斯蘭燒餅”招牌。

這一傳統的技藝後來由馬賀仁繼承發揚下來,現已形成七種風味的燒餅:甜香酥松的白糖南桂餡燒餅;香甜酥焦的玫瑰燒餅;香甜酥脆的豆餡燒餅;酥脆醇香的澄沙燒餅;酥香適口的牛肉餡燒餅;酥脆咸香的油鹽燒餅和外焦里酥的鹽餡燒餅。這七種燒餅同出一宗,但風味各異。

[!--empirenews.page--]

北鎮面茶

簡介

面茶是一種漢族傳統的面類名吃,一般冬、春季食用最多。是一種把黃小米粉為主料的。主要是把炒芝麻、麻油、麻醬、鹽和黃小米粉成粥狀物。 面茶還可加白糖製作成甜味面茶,一般常作為早點、夜宵。

北鎮面茶,這個老牌地方風味,雖名不見經傳,可也風霏古城,值得品嘗,假如你喝過幾次,那種滾燙、芳香的口感保你癮性大發。

歷史文化

雄雞報曉,東方剛亮魚肚白時,步入老街行至廟頭,總會看到賣面茶的小推車被人們圍在當央,尤其數九隆冬,喝碗面茶真是爽心肺腑。手捧面茶碗象手爐那般熱乎,稠而不乾,淡而不稀的面茶,如醇香的甘泉,喝入口中感覺舒服至極,心窩里頓時暖融融,驅寒御冷妙在其中。

趙家面茶據說是正宗,到如今已傳宗接代幾輩子了,人們認准了趙家面茶,不惜起大早,趕場來到鼓樓下,非喝他一碗兩碗不可,每碗一元錢,經濟實惠不過了。趙家面茶賣得飛快,只兩三個點,便可賣出四五百碗,銷量甚是可佳。如今,幾個大市場都有賣面茶小車,又分離出張家、李家、朱家等,各有名號。北鎮人都愛喝,特別是上了年歲人,癮頭賊大。一位80多歲的老者,他說從年輕時就喜歡喝面茶,一直喝了五十多年,還拍著胸脯崩崩山響,示意面茶給身子骨帶來的硬朗。與賣面茶主也深入淺出的咨詢過幾次,可主人哪有閒工夫答對你,況且不會輕易把秘方抖摟出來,以防專利被竊與其競爭。

喝過幾次面茶,忽而上癮,不喝肚子咕咕直叫,索性天天去喝。起早步行15分鐘便可抵達賣面茶攤,晚一點還要排號等待。面茶是北鎮的一絕,據說有幾百年的歷史,過去喝面茶不用湯匙,不坐著,用嘴唇吸噬,碗在手中轉著,喝完碗淨如洗。一碗面茶,上邊放兩勺果子蛋,真是別有一番滋味,怪不得多少年來常盛不衰。

[!--empirenews.page--]

北鎮豬蹄

簡介

北鎮豬蹄具有悠久歷史,風味獨特,做工考究,用陳年老湯熏制而成,富含礦物質、膠蛋白等多種營養成份,是聞名全國的地方傳統風味食品。

歷史文化

“熏豬蹄”具有悠久的歷史,它的製作可追溯到清道光年間(1824年—1850年)。

當時北鎮城裡有個楊姓父子三人經營的小肉食店。父名不詳,長子楊俊青,次子楊漢青。他們對熏豬蹄很講精工細作,調料得當。除使用老湯、香油、精鹽、八角、花椒和生薑外,還塗以白糖熏制,使豬蹄色味俱佳,遠近聞名。

[!--empirenews.page--]

錦州燒烤

簡介

錦州燒烤手法獨特,有生烤和熟烤之別,小調料多達十幾種,不少烤食還進行中草藥配制。因為講究“蘸、刷、撒、烤、翻”,所以質感性強、口感純正、色澤入目、外形美觀,讓人食而不膩、食而不厭。

品種有包括肉類、海鮮、蔬菜3大類的100多種,僅雞肉類就有雞翅雞脖雞爪、雞頭、脆骨等七、八種,日常餐桌上能吃到的包括豆角茄子蘑菇之類的東西,都可在“錦州燒烤”中找到,可以說“天上飛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陸海空”五花八門、各種各樣無所不烤。吃起來辣香誘口、鮮美可口、酥脆適口,而且味道輕重可以自己調理,堪稱“萬物皆可入味、口味隨眾可調”,可滿足不同層次、不同口味消費者的需要。

歷史文化

錦州自古就是女真、契丹、蒙古等遊牧民族聚居區,有燒烤野味的飲食傳統。“錦州燒烤”發起於80年代末,一些錦州人看到新疆人賣烤羊肉串很受百姓歡迎,經濟效益可觀,就學了起來。但由於這種經營多屬無證經營,欺街佔道,影響市容環境,曾受到市容環境管理部門的查禁。而後,一些人開始租賃店面,申請營業執照,嘗試合法經營,在“三角地”一帶開始出現了“延吉燒烤”等幾家燒烤店。其後,由於燒烤物美價廉、適合大眾口味、受到越來越多市民的歡迎,逐漸興盛起來,陸續形成了三角地、杭州街、南京路等幾條有名的俗稱“串街”的燒烤一條街,“錦州燒烤”就成了一個新興行業,吸引了越來越多的下崗職工和外來務工人員。

隨著燒烤業的發展壯大,開始湧現出“御燒烤”、“小國鳳爪”、“食神烤城”、“旺仔燒烤”、“軍嫂燒烤城”等一些風味獨特、講究經營的燒烤店。

[!--empirenews.page--]

豆角烀餅

簡介

烀餅,是錦州的特色美食,它以色澤如玉,薄如絲絹,筋道十足而受百姓喜愛。它的配菜材料豐富,味道濃郁純正,體現出了東北人豪爽樸實的性格。烀餅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一直以來烀餅以它獨有的魅力成為了日常生活里的常見菜餚,而後人對於這種傳統美食的改良和創新,也使它漸漸變成餐廳中的美味菜餚。

歷史文化

相傳明朝末年,浙江人詹越因反抗腐敗的朝廷以及當時的貪官污吏,得罪了朝廷的權貴。有小人向崇禎皇帝進讒言,使詹越被崇禎皇帝流放到古城錦州一帶。他從此以後便開了一家餅鋪,以謀生計。當時,天下百姓因不滿明王朝的腐敗墮落,紛紛揭竿而起。而詹越,也在暗地裡幫助這些起義軍,為他們提供飯菜。適逢清太祖努爾哈赤遠徵到了錦州一帶,在餅鋪附近駐軍,準備攻打錦州城。在攻城的過程中,努爾哈赤率領的軍隊被守城士兵打敗,努爾哈赤率殘兵敗退餅鋪附近,詹越就燉了一大鍋豆角、土豆排骨、寬粉,慰勞將士,由於將士們非常飢餓,詹越情急之下就將已經擀好的薄餅蓋在菜鍋里,待菜燉熟了,餅也烀好了。出鍋的豆角和烀餅,立即散髮出濃郁的香氣,再看面餅色澤潔白,排骨晶瑩色澤濃郁,其味道更是令飢腸轆轆的將士垂涎三尺。將士們飽餐之後,贊不絕口。於是士氣大振,第二天一鼓作氣攻下錦州城。慶功宴上,軍師吟誦出:“烀餅充飢餓,我主出奇兵。攻下錦州城,天下定歸兮。”。從此,詹越便留在軍中,為努爾哈赤率領的軍隊繼續做這道既可以當主食也可以當菜的食物。而烀餅的做法也就隨著努爾哈赤的遠徵大軍,逐漸流傳開來。詹越走後,烀餅的做法在古城錦州一帶廣為流傳,不久,豆角烀餅就成為了錦州的特色美食,並且深受百姓的青睞。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