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秦皇島小吃大全_秦皇島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6-04 12:51:25

秦皇島,簡稱秦,是河北省省轄市,中國首批沿海開放城市之一,北方重要的對外貿易口岸。位於華北地區、冀東北部、南臨渤海、北依燕山、東接葫蘆島、西接唐山、北接承德,處於環渤海經濟圈中心地帶,是東北與華北兩大經濟區的結合部,擁有世界第一大能源輸出港——秦皇島港。

著名小吃有:烤大蝦、長城餑欏、四條包子、回記綠豆、老二位麻醬燒餅、煎餅合子、楊長子火腿腸、蓮蓬山牌火腿腸、金楊火腿腸、孟和尚粉腸、錦發醬驢肉、曉曉炸排骨

回記綠豆糕

簡介

回記綠豆糕是秦皇島山海關特有小吃,入口即化,口感細膩,深受當地人及遊客歡迎。

歷史文化

清真回記糕點部始建於1945年,因初創人是回民,又姓回而稱"回記"半個多世紀來,用地產綠豆以及白糖,按祖傳秘方的調制生產出口味醇正的產品,深受市民以及周邊地區群眾的歡迎。

[!--empirenews.page--]

撫寧老髦肉

簡介

撫寧老髦肉創始於1871年,在百餘年的歷史中,以色鮮、味香、潔淨、防腐而聞名於冀東,成為撫寧著名的地方熟食。撫寧老髦肉,系以創始人王錫符的綽號“老髦”而命名。其色棕黃,肉質淨,具有彈性,料味深入,質嫩不綿,清香滑口,熏味香醇,伏日不招蠅、腐敗,耐於貯存,便於攜帶,且風乾而不變質。

歷史文化

據清雍正六年《王氏家譜》記載,明朝永樂年間(1403---1424),王巨賢由山西平陽府洪洞縣遷到墳坨管理區的舊縣村落戶。幾代相傳,至王增這輩,雖然人丁興旺,但是皆無功名。王增(1873---1958)9歲時隨祖父王錫符遷到撫寧縣城西街,典房居住,以煮豬頭為業。起初日煮一兩個,買賣也不太興旺。心靈手巧、善于思考的他,經過反復試驗,精心製作,不僅色澤鮮艷,味道鮮嫩可口,銷量大增,後來每天可煮十餘個。由於王增口音不太清晰,每天將煮好的熟肉背到鼓樓根下叫賣:“燒腸、燒肉喔!”當地人聽不清,都聽作“髦肉喔”。天長日久,人們便給他起個外號叫作“老髦”,他熏制的豬肉得名“老髦肉”。1917年後,王增不斷探索,改進製作工藝,使得“老髦肉”味美適口,肥肉不膩,頗受顧客贊譽,連奉軍大帥張作霖也經常派人來關內買“老髦肉”用以饋贈親友。因此,“老髦肉”在東三省及京津一帶名聲大振。“老髦肉”的加工製作非常講究,選肉嚴格,不鮮的不要,過肥的不要,清洗認真,不得留下殘存毛根,豬肉和豬頭、下水配比適量,確保老湯純淨。

城關西街“老髦肉館”從清代至民國初期較為繁榮,“老髦肉”頗有名氣。1933年春日軍佔領撫寧城後,日偽、土豪劣紳殘酷欺壓剝削,苛捐雜稅多如牛毛,多重課稅,老髦肉鋪不堪重負,從此一蹶不振。1945年8月,日本投降後,國民黨又佔領撫寧城,通貨膨脹,物價飛漲,民不聊生,老髦肉鋪經營不善,一直慘淡經營,最後不得不倒閉。

改革開放後,王氏後人曾經多次力圖重振雄風,但是由於製作工藝、經營理念、資金制約、餐飲業競爭激烈等多方面的因素,效果仍不理想。

但是,老髦肉一直在撫寧人心目中享有很高的威信,並且已經成為一句歇後語了,被貴州人民出版社《風物掌故歇後語》一書收錄:“撫寧熏豬肉——老髦肉”。意思是形容一些人乾工作慢吞吞的,不利索。因而在撫寧方言中,“肉”有磨洋工,辦事效率低的含義。

[!--empirenews.page--]

炭烤生蠔

簡介

炭燒生蠔是沿海地區的特色小吃,是用新鮮生蠔通過炭烤而,其味道鮮美,深入大眾喜歡。

生蠔是牡蠣品種中個頭比較大的品種之一,個頭大的一個帶殼就能在一市斤以上,它一般是生長或者是養殖在江河與大海交融之處,在半咸半淡的內灣淺海上。由於適合生長條件的限制,它的數量上比其它品種的少,因此它的經濟價位一般比較高。

生蠔味咸、澀,性微寒;歸肝、心、腎經;質重鎮降,可散可收;是唯一可以生食的貝類。具有平肝潛陽,鎮驚安神,軟堅散結,收斂固澀的功效;主治眩暈耳鳴,手足振顫,心悸失眠,煩躁不安,驚癇癲狂,瘰癧癭瘤,乳房結塊,自汗盜汗,遺精尿頻,崩漏帶下,吞酸胃痛,濕疹瘡瘍。

做法

1、將活生蠔撬開,將蠔肉和一邊蠔殼用清水洗淨,蠔肉瀝乾水分備用;[1]

2、炭烤生蠔大致可以分為蒜香、豉汁、原味三種口味。

蒜香汁:將蒜頭切碎,如果吃辣的話可以放些切碎的紅辣椒,將蒜茸、辣椒茸與油混合,放鹽和味精(或雞精)拌勻,鹽要稍微多些。

豉汁:將豆豉剁碎,蒜頭剁碎,也可放辣椒碎,用油、鹽等混合拌勻。

3、將洗淨的半邊蠔殼放在炭火上,每個蠔殼上放一粒蠔肉,邊烤邊加上述汁,原味的只在蠔肉上刷點油,撒少許鹽。聽到吱吱響後將蠔肉翻面再加汁,烤一下即可。

炭燒生蠔的做法非常簡單,只需將蒜蓉、末、醬等佐料放入剛剛撬開的生蠔內,再直接放到火上烤熟即可,這樣既保證了生蠔的鮮味,蒜蓉又能有效地去除蠔本身的腥味和臊味,實為不可多的美味。生蠔本身獨有的鮮味和肉質感覺讓不少人上癮,用燒烤來製作更增加了蠔的野味感覺。如果你想刺激,還可根據個人的口味,讓師傅再幫你加點辣味,那又是另一翻滋味了。

[!--empirenews.page--]

鴿子

簡介

粉鴿子,一般更普遍的叫法是鴿子。是河北省秦皇島市的一種食品名稱,所謂粉鴿子就是用綠豆面貼在鍋里,做成的圓圓的很薄很薄的薄餅,可以燉著吃、炒著吃、炸著吃、著吃、非常有益身體健康。在秦皇島的三區四縣大小超市集市村莊有賣,十分普遍。可以作春捲,千子等傳統美食,也可以焦熘、滑熘,十分美味。

歷史文化

相傳慈禧太后每天用膳十分奢侈,菜式繁多,需要走菜(由太監輪換菜的位置,基本每種菜吃一口),一天御膳房做了一道粉鴿子,慈禧嘗後太監想繼續走菜,慈禧說:“擱這。”由於慈禧是滿人,擱這的發音為“鴿之”,有諂媚之人即將之作為了菜的名字。後流傳至今,於是叫做“鴿子”。(秦皇島方言前後音區分不是很明顯)

[!--empirenews.page--]

孟和尚粉腸

簡介

孟和尚粉腸,始創於1886年,因創始人孟吃素,人稱"孟和尚"。成品腸選料考究,配方獨特,加工精細,五香味濃,爽口不膩,口味純正,深受市民顧客歡迎。粉腸含有蛋白質、鈣、脂肪等物質成分,具有補虛損、潤腸胃、豐肌體的功效。

歷史文化

“孟和尚”大名叫孟昭義,北京通縣人,16歲起他在石家莊飯莊學徒。上世紀30年代初,孟昭義來到古城山海關,在南門外(現國百商城附近)開了個賣熟食的門臉,儘管沒有牌子,但很快人們就發現這個有著亮亮光頭的中年人做出的熏雞、粉腸、豬蹄豬頭肉、叉燒、小肚、丸子是難得的美味。孟昭義自幼有個小名叫“跳牆的和尚”,是家人為了好養活給起的,他為人誠懇實在,嚴謹規矩,大家於是尊稱他為“孟和尚”。

隨著經濟政策的放寬,孟家開始“下海”。先是得到真傳的“孟和尚”之子孟憲有每日下班後挎著提盒在車站附近賣熟食,後來孟昭義從車站離職,親自推起售貨車。從此,古城南門外“轉角樓”南側成了“孟和尚”熟食愛好者們會聚的地點,每天下午3點,“孟和尚”推著裝滿噴香肉製品的小車來到這裡,不消多大功夫,車空了,肉製品們各自跟隨面帶笑容的主人四散而去。

“孟和尚”有個特別的規定,每人每天最多只能買一隻熏雞,除非你家中辦事前日多預定幾只。也難怪,“孟和尚”平常每天只做二三十隻雞,一個人買幾只,別人恐怕要眼巴巴地白等了。逢年過節,買“孟和尚”熟食可難了,排隊也不一定能買到,有食客只好摸到孟家“走後門”。

[!--empirenews.page--]

長城餑欏餅

簡介

山海關有一種傳統美食——餑欏餅,是山海關人人都愛吃的小吃。我們這裡比較出名的“四條包子鋪,就有賣的,但是也只是每年的4,5月份有賣的,平時都是沒有的。以前在家的時候,我最愛吃餑欏餅了,總喜歡去四條包子鋪買來吃,再吃點四條包子鋪出名的肉包,喝點小米,真是享受呀。說起四條包子鋪,也是山海關比較有名的地方呀,據說四條包子鋪是1958年就開業的老字號,因坐落在古城山海關四條這條街上而得名,聽說這個店在初創的時候,服務質量特別的高,吸引的顧客越來越多,名氣也就越來越大了。

普通的麵粉,常見的餡料加工成造型美觀、口味獨特、醇而不霸、肥而不膩,一直為古城和外地遊人喜歡。以前我只知道四條包子鋪有賣我愛吃的餑欏餅,卻沒在別的地方看到賣的,這一次是因為老媽早上給暖暖打牛奶,卻發現有人在賣餑欏葉,我媽知道我愛吃,就買了一些回家。我只吃過卻沒做過,還真不知道要怎麼做,我媽也只是知道要用澱粉什麼的,具體做法也是不太清楚,我就去網上查了一下,沒想到,還真有人自己做呢。

歷史文化

傳明朝將領戚繼光率領以浙江人為主力的"戚家軍"鎮守山海關,北方粗糧較多,戍邊士兵生活艱苦,因此有人利用每年五月長城沿線餑欏葉鮮嫩時機,製成餑欏餅,粗糧細做,改善生活。

[!--empirenews.page--]

楊長子火腿腸

簡介

楊長子火腿腸為河北秦皇島市北戴河特色風味小吃。楊長子火腿腸由楊庭珍始創。楊庭珍曾在山東濟南給一家德國老闆馬斯薩茲製作火腿腸。1932年,楊庭珍與人在天津合開“勝利腸子鋪“。1941年“勝利腸子鋪”遷至北戴河,從此楊長子火腿腸名揚四海。楊長子火腿腸口感醇香,回味悠長,深受人們喜愛。

歷史文化

北戴河楊長子火腿腸創始人為楊庭珍先生。1920年,楊庭珍在濟南跟德國人學徒,學會了做德式肉製品的技藝。三十年代在北戴河開設了“盛利腸子鋪”。由他製作的火腿腸氣香味美、口感獨特,“楊腸子”由此得名。後來由楊庭珍第三子楊德厚隨父學藝,深得肉製品製作的真諦。

1990年,楊德厚組建北戴河盛利肉食加工廠,經過十餘年的發展壯大,生產經營初具規模,日產火腿腸1000公斤。楊德厚經過幾十年的配方研究、技術改進和工藝創新,楊長子火腿腸以其鮮香濃郁、回味悠長的口感而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empirenews.page--]

老二位麻醬燒餅

簡介

老二位麻醬燒餅是河北秦皇島著名的特產小吃、風味美食。老二位麻醬燒餅是老二位飯店的優質產品之一,色澤微黃,層次分明,麻香醇正,鬆軟適口。

做法

原料:

麵粉、 芝麻醬、花椒粒、 鹽、芝麻粒。

製作方法:

1、溫水和面, 醒30分鐘

2、 花椒粒溫火抄香,研成細末

3、 把面做成面劑,壓成長方形薄片,越薄層兒越多

4、 面片上撒上鹽,花椒面, 壓實後抹上芝麻醬

5、 將面片兒從一邊捲起, 捲成長條, 切出若干份餅坯

6、 將圓餅坯輕輕壓平,一面抹上少量溫水,沾上芝麻粒

7、用平底鍋將餅烙成微黃色

8、用烤箱烤至中間鼓起即可

[!--empirenews.page--]

趙家館餃子

簡介

趙家餃子館包的圓籠蒸餃,皮薄餡大,香而不膩,水靈可口,是昌黎聞名遐邇的地方傳統食品。

昌黎趙家館,位於昌黎縣城鼓樓東大街,始創於1921年,創始人趙福元(1907年—1996年)是一代著名的餃子大師。趙家館和趙家館餃子主要經歷了四十年代的紅火期、五十年代的鼎盛期、六十年代“文革”期間的艱難期、“文革”後的振興期,至今已有八十多年的歷史。久負盛譽的趙家館餃子,是昌黎縣傳統的老字號風味食品,以圓籠蒸餃為主。其特點是:選料講究、皮薄餡散、味道鮮美、香而不膩、水靈可口。形成了海鮮、素餡、肉餡、什錦四大系列,十三類品種。由於趙家館餃子風味獨特,市場暢銷,《人民日報》海外版、《河北日報》、《經濟日報》、《食品報》等都有報道,曾轟動海內外。

歷史文化

趙家餃子館的創始人、人稱趙老二的趙福元,是遠近有名的一代餃子大師。趙福元生於1907年9月5日。在他尚未來到人世間時,他的父親就帶領家人從昌黎縣城西的後封台村來到了昌黎城關。他的父親先在西關王家店當了幾年雜工,後來在西門外支起一個小飯攤。趙福元稍稍長大,就成了飯攤的一個小夥計,與哥哥一起跟著父親維持生意。不料,沒過幾年,哥哥撒手而去,嫂子被迫改嫁出走,家中的生活擔子過早地落在他的肩上。在苦難中長大的趙福元,發誓要讓一家人過上半溫半飽的日子。在他30多歲時,縣城南關蓋起戲園子,他決定不再到處趕廟會、追集市賣燒餅,在群仙茶園附近支起布篷,建立了個固定營業點。又過幾年,他在戲院街租了間半房子,夏賣冷食,冬賣煮餃,正式把店名叫為趙家館。當時,昌黎城裡餃子館眾多,同行業間競爭激烈,趙福元為使自家的小餃子館立腳存生,用盡心思鑽研做餃子的手藝,終於做出了與眾不同的餃子。

麵包四五個,他將皮擀得薄又透明,包到七八個;不少飯店包的餃子餡以肉多油大取勝,他力求水靈味鮮。他堅持精選用料,即使是白菜,也力求幫薄菜甜,採取榨壓菜餡,去掉水氣,加進海味,和進肉湯等工藝,想法使餡鮮美而不腥不膩。同時,他備的下酒菜也堅持簡單、實惠,只是一些煎魚、炸蝦、煮花生等,並堅持飯後給顧客添加一碗味道鮮美的清湯。為了降低成本,又使餃子風味上乘,他在配科與拌餡上練出了許多絕招兒。如在餡中加進適量的鹵蝦油,配以辣椒等,使之不腥不辣,分外水靈有味,等等。再者,他堅持薄利多銷,熱情服務。一來二去,趙家館的餃子以物美價廉在昌黎城關出了名,並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製作工藝和經營風格。

新中國成立以後,昌黎縣城成為唐山專署駐地,城裡的飲食業出現了空前興旺的景象。趙福元心情舒暢,在解放初期又琢磨起改進餃子製作方法的技藝。他博採眾家之長,廢寢忘食地試驗,終於把皮薄、餡散的煮餃變成了有著同樣特色的圓籠蒸餃。由煮變蒸,餃子原有特色不僅沒有改變,反而更加鮮明地體現出來了。趙福元平中求奇,圓籠蒸餃一問世就深受顧客青睞,使趙家館的名聲大振,遠播京東各地,引得許多外地人前來慕名就餐。

趙家館的餃子脫穎而出,趙福元並沒有因此沾沾自喜,而是繼續創意求新,四處取經,力求使圓籠蒸餃這一地方傳統食品更有特色。到20世紀50年代,趙家館的餃子成了關內外有名的地方風味食品,趙福元也成了遠近有名的廚師。然而,在文革開始以後,曾帶頭參加公私合營,一直遵紀守法、克己奉公,身為縣政協委員的趙福元卻被打成了所謂的技求權威,趙家館的餃子也被當成四舊遭到橫掃。

文革壽終正寢以後,趙家餃子館才得以春風吹又生。重新回到案板旁的趙福元儘管已經年逾古稀,但他卻覺得自己越活越年輕,渾身上下有使不完的勁兒。從1978年趙家餃子館恢復之日起,被人們親切地稱為趙老二的趙福元師傅就每天醉心操勞在店鋪內外。身子太胖,體重230多斤,行動不便,他就搖著特製的三輪自行車天天去市場上採購蔬菜;歸來又拖著沈重的身軀下廚房配科、拌餡,還不時向顧客詢問餃子的成色,徵求意見。趙福元一臉福相,待人和善,給人的感覺,他和那餃子一樣令人心醉,一樣富有文化。

1996年8月7日,善治扁食的趙福元在自己即將年滿89歲高壽時去世。

如今,趙家餃子館由趙福元的孫子、趙家餃子館餃子的新一代傳人趙志強經營。

做法

一般肉餡配料是:以蒸作1斤精麵粉的餃子為例,需要鮮豬肉6.5兩,大油1兩,香油5錢,海米5錢,味精5錢,蔥、菜、香蘑及各種小料適量。並常隨節令的變化,分別摻拌對蝦、蟹肉、蝦籽、魚骨、海參干貝、青蛤、蛤蠣、鮑魚、八爪魚、皮皮蝦等各種海味,使餃子具有獨特的風味,深受顧客歡迎。製作方法為開水燙面,肉餡餵雞湯,全部手工製作。質量標準是:1斤麵粉蒸作70個餃子,重3.1-3.3斤。

[!--empirenews.page--]

四條包子

簡介

四條包子是河北秦皇島有名的特產小吃、風味美食。因四條包子的老店開在古城山海關的四條這條街上而得名。現由秦皇島市山海關四條包子餐飲有限公司專營。四條包子外觀精美,口味獨特,味醇不膩,是當地久負盛名的快餐食品。

歷史文化

四條包子鋪是1958年開業的老字號企業。因座落在古城山海關四條這條街上而得名,其店初創時,服務質量比較高,吸引顧客較多,而名氣越來越大。

  • 推薦美食
  • 相關菜譜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