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三明小吃大全_三明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6-09 17:57:46

三明市位於福建省中西北部,是一座新興的工業城市,中國優秀旅遊城市,全國百強城市,福建省的重點林區,也是國務院批准建立的全國集體林區改革試驗區,國家林業局確定的全國集體林區林業產權制度改革唯一試點和海峽兩岸現代林業合作實驗區。

泥鰍粉乾

簡介

泥鰍粉,是三明的一道特色小吃,以泥鰍煮粉乾製成,味道鮮美,營養豐富。

泥鰍粉從選料到加工,都是很講究的,首先要選用從不受污染的水田裡捕捉來的活泥鰍,不能用人工飼養的。泥鰍抓來後要放在清水中養1-2天,讓它吐盡泥味。煮前1-2小時,還要給泥鰍餵少許食鹽、酒糟、味精,使調味品的味道進入泥鰍體內。

煮泥鰍時,先在鍋中放入冷水,把洗淨的泥鰍倒入鍋中,讓它在冷水中游動,然後文火燒鍋,使泥鰍在游動的狀態下被煮熟,這樣煮出來的泥鰍又軟又滑。泥鰍煮熟後,在泥鰍湯中加入燙過的上好粉乾和生、醃菜、紅酒等調料,即可食用,正宗的南霞泥鰍粉乾,講究嫩、香、軟、滑、鮮,無怪乎其名聲遠揚了。泥鰍煮粉乾,不僅可以一飽口服,也有食療的作用。

做法

食材

粉乾500克,泥鰍250克,家制酒糟50克,蝦油5克,雞蛋2個,茶油50克,精鹽5克,熟豬油25克,芝麻油5克,味精10克,料酒75克,胡椒粉3克,生薑3片、蔥3棵,骨湯1000克,蓽撥少許。

做法:

1.將泥鰍洗淨放入盆中,加入茶油、家制酒糟、雞蛋液、生薑餵養2-4小時。

2.粉乾用開水燙軟待用,蔥白切段,蔥葉切花。

3.餵養好的泥鰍用清水沖洗一下,倒入大盆中調入精鹽、味精、料酒、蓽撥,放在籠中用旺火蒸30分鐘,至泥鰍肉質軟爛起鍋備用。

4.炒鍋置火上,下豬油燒熱,用蔥白、生薑煸出香味,再下酒糟煸香後下蝦油,衝入骨湯燒沸,然後再將燙過的粉乾放入蒸好的泥鰍中煮開,調入胡椒粉、料酒、芝麻油,撒上蔥花裝盤即成。

小貼士:

1.泥鰍應煮至軟爛、能保持泥鰍形狀即可;

2.粉乾煮好後,放泥鰍稍攪拌即可;

3.煮好後,若將桂葉邊燒焦後下入湯中,則風味更佳。

[!--empirenews.page--]

蕨須包

簡介

蕨須包,是福建明溪縣漢族傳統名點,當地又稱客秋包。

做法

將煮熟的菜芋去皮後搗爛,與蕨粉(地瓜粉、木薯粉)揉和,以水粘手即可捏成薄胚。餡則因料異,多用香菇、紅菇、冬筍、蝦肉、干貝、精肉、豆芽韭菜、蔥、蒜、豆腐乾等,包成菱狀、蒸、煮皆宜。熟後醬油、味精、豬油。具有皮薄餡、滑嫩易嚼、鮮美不膩、四季皆宜的特點。

[!--empirenews.page--]

燙嘴豆腐

簡介

燙嘴豆腐,是沙縣的著名小吃,食時燙口,湯味香純、清香。

沙縣“燙嘴豆腐”主要材料是新鮮豆腐、乾黃花菜花蛤乾,配料是獨特的、秘而不宣的,各店家都有自己的保留調味品。但是,“燙嘴豆腐”的製作過程卻簡單,只是把各種主配料一起投放在湯鍋里,技藝要點就是小火慢燉出老湯;也只有這樣,煮好的豆腐才能保持口感有嚼勁的同時又不粗糙乾澀。

做法

原料

豬筒骨、海鮮乾貨、豆腐、蛤蜊

配料

雞精、胡椒粉

鹽步驟

1.筒骨事先焯水洗淨,乾海鮮洗淨,蛤蜊事先用鹽水浸泡

2.將筒骨,海鮮乾貨一起入電燉鍋煮開,轉小火慢熬一小時

3.加入豆腐繼續熬煮一小時

4.加入蛤蜊煮開,點入雞精,胡椒粉即可

小貼士

1.豆腐宜選用非石膏製成的,否則口味不夠清香;

2.原料搭配要適當,特別是豆腐與豬頭骨相比,豆腐要多些;

3.火候的掌握也很關鍵,豆腐燉制時間一定要足,反之口感不佳。

[!--empirenews.page--]

蛋菰

簡介

蛋菰,是三明的特色小吃,用雞蛋製成。

做法

將雞蛋加少入許食鹽和適量溫水,用筷子反復打散,然後把豬腸一頭用線扎緊,將蛋從另一頭灌入,滿後用線扎牢。之後握蛋腸一頭的線,放在鍋中約50度的水內來加擺動,待至水沸時,立即將蛋腸取出,切成半寸長的小段,備用。燒湯時,將腸段投入,佐以香菰、紅菰等配料,加少許味精、食鹽、蔥花等,煮至蛋腸兩頭呈磨菰形時,起鍋即成,清淡爽口,為宴客佳餚。

[!--empirenews.page--]

寧化魚生

簡介

魚生,又名生魚膾,是寧化的傳統名菜,歷史悠久。寧化魚生不用鯉、鯽,而是取鮮活大草魚,大概兩三斤重,廚師右手用毛巾裹住魚頭,左手持刀快速除鱗、開膛去內臟,沖洗乾淨後就不再下水。然後將魚放在另一乾淨砧板上,去頭尾,劈成兩片,再去中骨並剝皮,最後擦乾污放在第三塊乾淨砧板上,橫切成有透明感薄片,抹上麻油即可。

歷史文化

魚生不僅是寧化的名吃,也是中國的傳統名菜,至今已有3000餘年歷史了,魚生在中國史書記載中稱為“膾”或“鱠”,因此,魚生又被成為生魚膾,《詩經》中“庖鱉膾鯉”即是明證。

為了消除生肉的腥臊,古人用調料佐食,如周人春天食膾要加蔥,秋天食膾要添目芥醬,即《禮記》中記的“膾,春用蔥秋用芥”,而唐代食“生魚膾”已發展為一種時尚,大概在宋代達到巔峰,當時不但詩人文豪都有一手絕妙的製作魚膾技藝“操刀響捷,若和節奏”,後來甚至連唐玄宗李隆基也是能手。

文獻中有名魚膾達38種,如“魚鰾二色膾”、“紅絲水晶膾”、“鮮蝦蹄子膾”等等。只是到了明代,《本草綱目》對魚生有異議,明清以後,食“魚膾”之風才漸漸衰落。不過中國沿海地區,尤其廣州一帶,好食生魚片者仍大有人在。

[!--empirenews.page--]

碧玉卷

簡介

碧玉卷,是福建泰寧著名的小吃,俗名叫做“韭菜糍”。碧玉卷以大米和韭菜為原料,將二者混合磨漿,用油烙成薄,捲入香菇、熏肉、筍絲、豆腐乾等餡料,煎成筒狀,油軟潤滑,色香味俱佳。民間用“報春淑女收畫卷”的佳句來形容碧玉卷的美妙。

歷史文化

相傳北宋年間,邑人葉祖洽,家境較為富裕,小時勤奮好學,為了躲避城市的喧囂,他十六歲時隱居到離縣城一百多裡外,今屬邵武大埠崗管轄的道峰山龍泉岩潛心研究經史,北宋熙寧二年,葉祖洽晉京赴考時,其母用韭菜、大米做成碧玉卷,為他餞行。葉祖洽赴京高中狀元,榮歸故里後,為了報答母親的恩情,又大擺碧玉卷筵席宴請親友,從此,“碧玉卷“聲名大振,成為數百年來久傳不衰的風味小吃

做法

原料為純真的大米和碧綠的韭菜。製作時將大米泡入清水之中,約二、三小時後,再將韭菜切細,將大米和韭菜拌勻,用磨漿機或石磨磨成翠綠色的米漿,用旺火燒熱鐵鍋,放入油料,用小勺子一勺勺地將米漿倒入鐵鍋里攤平烤成薄薄的韭餅,再在薄餅上抹些油料,放上餡料,捲成筒狀,由於薄餅顏色碧綠,酷似碧玉,故譽為“碧玉卷”。製作這種碧玉卷的陷料十分講究,有的用香菇絲、鮮筍絲、醃肉絲、配上薤子、辣椒粉、味精、香油炒成餡料,吃起來別有風味。這種風味小吃,趁熱食之,香軟潤華、咸辣可口、色香味俱全。

[!--empirenews.page--]

沙縣板鴨

簡介

沙縣板鴨,是沙縣的傳統美食,民間稱為“臘鴨”,其源遠自三千年的周朝,是鮮鴨經過醃制、板曬定型等程序製作成的咸鴨,和咸水鴨不同,其要經熏烤,皮黃肉紅,肉鮮香而肥嫩,蒸後可食用,也可以作為菜餚原料。

歷史文化

早在周代,就有將雞鴨肉類臘制的做法。其名叫“臘”就是指生產製作此類食品時間在農歷臘月,朝廷中曾設有“臘人”一職,掌管加工乾肉的事務,加工方法一般是將肉抹上鹽姜等作料醃制後風乾、曬乾或烘乾,使肉脫水,延長保存期,食時過蒸切塊即可。現在沙縣臘鴨的傳統做法,同以上所述大致相同,但在配料上略有增減,烘烤的方法也更加講究。

有人作詩贊嘆沙縣美食板鴨說:“農事冬閒畢,相道做板鴨。椒鹽接勻透,竹撐似琵琶,炭火融融烤,香氣徐徐發,皮酥肉油潤,配酒最堪誇。”

[!--empirenews.page--]

芝麻咸餅

簡介

芝麻咸餅,是三明市的傳統小吃,香酥可口,兼有肉色、烤餅之優點。

做法

麵粉加少許食鹽、味精、用水搓和,以不粘手為度,製成圓餅,裡面裹以餡(精肉、韭菜、蝦乾),餅的一面撒芝麻壓實。然後把鐵籠盛木炭火置入缸中,烤燙缸壁後即取出,緊握將餅無芝麻的一面,依次貼在缸內壁上部,用少許清水撒入,並緊蓋缸口,使餅烤熟。

開蓋後,復將鐵火籠放入缸,使餅烤酥滋出芝麻香味,取出火籠,用鏟刀將餅鏟下即可。

[!--empirenews.page--]

沙縣燒賣

簡介

燒麥,是著名的漢族小吃,歷史悠久,沙縣燒賣皮薄個小,製作時在麵粉中摻入部分木薯粉,蒸熟後皮呈半透明狀,晶瑩剔透、小巧玲瓏。燒賣對餡極為講究,蝦仁瘦肉、冬筍、香菇、粉絲是少不了的。食用時佐以天然調味品豆豉油,咸淡酸辣可由食用者自行掌握。除了咸燒麥,沙縣夏茂鎮還有一種甜燒麥,外形相同但餡是甜的,是用白糖、餅丁、紫菜、桔餅丁、碎花生等製成。

歷史文化

燒麥產生於宋元時期。宋話本《快嘴李翠蓮》記 載:“燒麥扁食有何難,三湯兩割我也會。”沙縣燒麥源於山西太原,古稱“稍梅”,因收口處褶皺簇擁,形似梅花,故名。後製作師傅移居沙縣,傳承至今,後因 語音變易稱為燒賣(燒麥)。在沙縣12.8小吃文化節“小吃技藝大比拼”中,做燒麥皮的師傅們動作之神速令人眼花繚亂。沙縣燒麥的皮除了最初一道工藝是靠壓面機壓成,絕大部份是靠手工擀制的,成品晶瑩剔透,似吹彈可破。

做法

包餡也是一門絕活,小小的皮中,被塞了大大的餡,而且動作極快,轉眼間一屜屜的燒麥便層層疊摞起來。與常見的燒麥不同,沙縣燒麥上收口朝下的!

沙縣美食燒麥與國內其他地方燒麥不同之處有五:

⑴其他地方燒麥皮坯是溫水或熱水和面,沙縣燒麥是選用精麵粉冷水和面;

⑵其他地方燒麥蒸時是收口處朝上竪立放在 籠上蒸,沙縣燒麥蒸時收口處朝下蒸;

⑶其他地方燒麥大如酒杯,沙縣燒麥小如山

⑷其他地方燒麥擀制皮坯時拍粉用麵粉或玉米澱粉,沙縣燒賣用木薯粉拍粉, 木薯粉熟後透明,其他則不然,加上蒸熟後刷上豬油,晶瑩剔透,誘人食慾;

⑸沙縣燒麥食時需蘸沙縣特有的豆豉油調味汁。

後人有詩詠曰:秦晉北食古,閩中麥初黃。水晶皮瑩亮,銀粉餡脂香。籠揭氤氳漫,氣飄味悠長。豉油食不忘,豈嘆世路難。

[!--empirenews.page--]

沙縣扁肉

簡介

扁肉,是沙縣小吃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種,其實就是餛飩,名字不同,做法也有特別之處。扁肉的肉餡製作時不用刀,而是把鮮肉用特製的木棒敲打成細膩的肉泥,包制扁肉的面皮也薄,約合餃子的四分之一厚度。扁肉吃起來,面皮嫩滑,肉餡爽脆有嚼頭。

沙縣扁肉因其餡料、湯料、吃法、調味上的差異,分為煮扁肉、炸扁肉、熗扁肉、三鮮扁肉、蝦肉扁肉、扁肉面等20多個品種。它的最大特點是皮薄餡多,據說1斤麵粉能夠加工出400~500張皮坯,可想而知這皮有多薄。餡肉選擇的是健康肥壯生豬的前後腿瘦肉,肉質新鮮紅潤,肌肉緊縮,有彈性,並去掉皮骨、筋頭和肥膘。最特別的是在皮、餡里加鹼,這樣一來,皮坯變得更有彈性,且不易酸敗變味,餡料則增加吃水量,脆嫩有味,嚼勁十足。煮熟後,晶瑩通透的扁食,載沈載浮於白濃的高湯上,再撒上翠綠的蔥花,清香撲鼻,誘惑難當。

歷史文化

南北宋之際的著名政治家、軍事家、民族英雄李綱(1083~1140)一度被貶到沙縣負責稅務,他很喜歡沙縣的扁肉,曾用他的生花妙筆寫詩稱贊過沙縣的扁肉:“渾沌乾坤一包中,常存正氣唱大風。七峰疊翠足娛晚,十里平流任西東。”至今仍傳為佳話。

根據實地考察得知,沙縣扁肉有的是用福建的著名特產“燕皮”包制而成的,故有“扁肉燕”之稱。燕皮是將豬瘦肉用木棒捶成肉茸,放入上等甘薯粉製成的薄片,創於清末光緒年間,其特點是薄如紙張,色澤潔白,韌而有勁,久煮不爛。因柔軟滑潤,細膩爽口,富有燕窩風味而得名。

做法

沙縣扁肉的原料:半斤新鮮豬瘦肉,扁肉皮三四兩(越薄越好)。

做法:

一、肉用棒槌敲打,最好是扁平厚實的木棒,也可用擀麵杖,打得像肉泥即可。

二、在肉泥里加入適量鹽、味精或雞精攪拌均勻。

三、像包餛飩一樣包餡料。

四、鍋里的湯水最好是事先用豬骨熬的湯,湯滾後放入扁肉,待那清澈的或微微帶點乳白的湯汁冒出一個個小巧的扁肉,漂浮鍋面片刻,放入少許蔥油就可進食了。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