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鎮江小吃大全_鎮江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5-04 10:01:35

鎮江是全國聞名的江南漁米之鄉,市內有金山寺、西津渡等眾多名勝古蹟,也有江蘇大學、江蘇科技大學這樣的高等學府。2014年4月,鎮江市獲得國家生態市榮譽。

主要特色小吃有:揚中河豚、揚中刀魚、鎮江肴肉、鎮江水晶肴蹄、蟹黃湯包、延陵鴨餃、鎮江鍋蓋面、鎮江宴春湯包、鎮江醬菜、大麥、鎮江粉絲湯、紅燒河豚、清鰣魚、白汁鮰魚、鎮江糖蘿蔔、白湯大面。

大麥粥

簡介

大麥粥,是江蘇丹陽的一大漢族特色小吃。在丹陽家家戶戶都有喝大麥粥的習慣,特別是夏天,來兩碗冷大麥粥,比喝其他飲料不知要強多少倍。這絕不是吹牛。

大麥粥的熬制頗為講究,大麥粉是用大麥或元麥磨成,熬粥時,取一碗清水,加入兩小勺大麥粉調勻,當白粥煮開時,一邊用勺攪伴,一邊緩緩注入。再用刀切少許食用鹼撒在粥中,用來提練香味,當粥色微微泛黃時,便可食用了。開鍋後,那叫一個香啊,真是令人食慾大增。若是再配上當地香甜爽脆的羅卜乾,那可真是美得不行了!只是現如今,人們的早餐越來越豐富,選擇越來越多,誰也不願意在熬粥上花費那麼多功夫了,大麥粥也漸漸成為了歷史。

歷史文化

說起這大麥粥的不尋常,歷史上還有一段典故。丹陽是座江南小城,著名的京杭大運河穿城而過,因此這裡早年的水運頗為發達。話說乾隆下江南時,帶著文武百官後宮嬪妃,乘著龍船浩浩蕩蕩地沿著京杭大運河南巡。一路經過各個大小州縣,各級撫台縣官們無不拿出當地最奢華的美味佳餚來迎駕,生怕有半點怠慢。巡著巡著,船隊來到了丹陽境內。這可急壞了這裡的縣太爺。因為當地的貧困,縣太爺冥思苦想也想不出拿什麼好飯好菜來招待皇帝一行。實在沒有辦法,他靈機一動,派人燒了一大鍋當地百姓家中的主食:大麥粥。希望能給皇帝圖個新鮮。沒想到,乾隆一嘗,果真龍顏大悅,此粥不但麥香濃濃,而且十分可口,於是下令賞賜百官,並破例在這個江南小城多停留三日。

吃多了大魚大肉,偶爾嘗到這樣清香爽口的大麥粥當然是驚為天物。但要是三天頓頓都以此為食,乾隆可就受不了。到了第二日,一乾人等就已是飢腸轆轆。只是皇帝金口玉言要在此地停留三日,總不能出爾反爾,於是,乾隆與嬪妃大臣們只能喝了三天三夜的大麥粥。臨走,乾隆頗為感慨地發出一句話:丹陽,可真難過啊!這句話後來傳到民間,傳來傳去,竟成了:丹陽人可都是大麥粥命啊!

[!--empirenews.page--]

百花酒燜肉

簡介

百花酒燜肉,是江蘇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蘇菜系,味甜而香,醇濃質厚,富有營養。用以燜燒豬肉,風味極佳。此菜選用百花酒為鎮江名酒,豬肉五花中肋,先經烘烤,後放入砂鍋加百花酒燜燉。

百花酒又名“貢酒”。已有1400多年歷史,具有酸、甜、甘、辣、醇五大特色。原料系用糯米,細麥曲和近百種野花釀製而成。其色深黃,其氣清香,其味滋勞,糖分較高,酒精含量低,加之能活血養氣,暖胃祛寒,又成為老年人營養補品

做法

主料

去骨肋條肉一塊1000克

輔料

百花酒50克,精鹽10克,味精7.5克,白糖50克,醬油30克,蔥、各15克。

1、豬肋條肉洗刮乾淨,用潔布吸去水分,用烤叉插入肉塊中,肉皮朝下,在中火上烤至皮色焦黑,其目的是起香增色,離火抽出烤叉,將肉入溫水中泡軟,刮去皮上焦污並洗淨。

2、修去肉的左角,切成大小均等的12個方塊,再在每塊肉皮上剞蘆席形花刀。

3、取砂鍋一隻,內墊竹血箅,放入蔥姜,把肉塊皮朝上排放入鍋,加百花酒、白糖、精鹽、置旺火上燒沸,再加清水、醬油、蓋上鍋蓋,用微火燜1小時至酥爛,再移至旺火收濃湯汁,揀去蔥姜裝盤即成。

[!--empirenews.page--]

鎮江糖醋蘿蔔乾

簡介

鎮江糖醋蘿蔔乾是一道江蘇鎮江的漢族小吃,主要原料有蘿蔔乾、 食鹽、 醋、白糖。色鮮深棕,口味醋甜,有醋香氣,一般在秋季製作。

做法

把薄皮細嫩白蘿蔔洗乾淨,晾乾,縱切兩瓣。逐層裝入缸內,均勻地撒上鹽,底層少撒,上層多撒,滿缸後,蓋上竹篾蓋與竹木棍,上壓石塊。2-3天後,每天翻缸兩次。每20斤鮮蘿蔔出咸蘿蔔。將醃好的蘿蔔切成0.5-0.7釐米厚的薄片,浸泡4-5小時,中間換水兩次。然後裝包壓榨,榨出相當於浸泡後蘿蔔片重量40%的水分,置陽光下曝曬3天,每天翻動2-3次。每20斤壓榨後的蘿蔔片可曬成2斤蘿蔔乾。然後將曬好的蘿蔔乾裝入壇中(不要裝得過滿,以便澆灌糖醋液)。然後按每20斤蘿蔔乾,用鹽300克、白糖600克、糖精6克配料。先將醋煮沸,放入白糖和糖精,攪拌均勻,晾至400C時,慢慢灌入壇中。用油紙扎封壇口,再塗上豬血與石灰調和的血料。1周後即成。

[!--empirenews.page--]

清蒸鰣魚

簡介

清蒸鰣魚是江蘇地區漢族傳統名菜,屬於蘇菜系,魚身銀白,肥嫩鮮美,爽口而不膩。食時,若再蘸以鎮江香醋和薑末,更是別有風味。此菜為江南三味之一。

鰣魚鱗白如銀,鱗層里積有脂肪,因此烹調時不去鱗。烹調方法清蒸、紅燒兩種,以清蒸為佳,色澤美觀,肉極肥嫩,口味鮮美,爽而不膩,若以姜醋蘸食,其味更美。

做法

取二尺余長新鮮鰣魚作一盆。

將鰣魚去腮,剖腹,去淨內臟,除去腥膩,污血,用清水洗淨後,置入盆中。在魚身上蓋以火腿片,冬菇片,青筍片,加入精鹽,白糖,蔥結,薑片等調味品,然後,放上幾片豬板油或用豬網油包上,置入籠中,以旺火隔水蒸上15-20分鐘。待蔥結髮黃,魚眼球突出,即可出籠,上桌,食用。

清蒸鰣魚應趁熱食用。此時,其肥嫩清鮮,回味無窮。若加上新鮮蠶豆瓣同蒸,則更加清香。

舊時,由於缺乏冷凍保鮮設備,新鮮鰣魚的可供量有限,只有近水者才能品嘗到真正的新鮮鰣魚(新鮮與否,看其魚腮顏色是否鮮紅)。對於那些魚腮呈暗紅色的,人們大都用來紅燒著吃,其味雖不及清蒸的那樣清鮮,但也肉酥,湯醇,不失其美,故亦是餐中上品。

[!--empirenews.page--]

紅燒河豚

簡介

紅燒河豚是江蘇省漢族名菜,因鎮江盛產河豚。哧鮮甜,肉肥嫩,汁濃醇。將河豚眼睛、內臟、鰓全部去淨,血水嚴格漂洗淨至清為止。炒鍋上火燒熱,入油、蔥結、薑片煸香,入河豚、五花肉、鮮筍片煸透後烹紹酒,入醬油、綿白糖,加入河蚌、火腿、蟹黃油、母雞、五花肉吊制的膏湯,入蝦籽、精鹽,大火煮沸,小火燜透後收稠湯汁裝盤。

做法

一是鮮魚加工;

二是烹飪的火候;

三是置用器具分開。

這三關都是為了去毒,防毒擴散。

皮:用開水燙後,刮掉白膜,清洗乾淨。

肋:剪去紅筋,用鹽打去表面黏膜,清洗乾淨。

腸,鰓:腸用拇指挑破後洗去污垢,用鹽或礬打去黏膜,清洗乾淨,將腸繞在鰓上。

卵巢:用繩子扣好,懸高空風乾,待後專門烹制,新鮮卵巢,絕對禁止食用。

肝臟:剪去邊角,抹去表面薄膜,剪成5毫米片,洗淨血污,置專用容器,然後將手用肥皂反復沖洗數次,洗淨污垢,防止毒素污染其他食物和容器。

肉:新鮮河豚肉基本無毒,漂洗乾淨後,可作為燒,吵,溜,偎,炸等菜餚。

[!--empirenews.page--]

鎮江鴨血粉絲湯

簡介

近年來,在鎮江的大街小巷流行著一種風味小吃——鴨血粉絲湯,它口味鮮、香,價廉物美,廣受男女老幼的喜愛。鴨血粉絲湯製作十分簡單方便,只需將粉絲盛在小竹簍中,放入煮沸的鴨血湯中燙熟後,將粉絲和鴨血湯倒入碗中,再放入鴨腸鴨肝、蔥花、香菜和調味料等即可。粉絲誘滑,鴨血鮮嫩,確為一道美味可口的小吃。

[!--empirenews.page--]

鎮江鍋蓋面

簡介

鎮江鍋蓋面,又稱伙面,是江蘇省鎮江市家喻戶曉的地方漢族傳統麵食,被稱為江南的“天下第一面”。很多人都知道,鎮江有“三怪”:香醋擺不壞,肴肉不當菜,面鍋裡面煮鍋蓋,鍋蓋面就是“三怪”里的一怪。

鍋蓋面,顧名思義,就是跟鍋蓋有關的麵條囉——就是用大鍋下麵條,上面蓋個小鍋蓋,小鍋蓋在水面上浮著,這樣下出來的麵條很有勁道,不軟不硬,很好吃。說白了,鍋蓋面,是一種下麵條的方法,而不是麵條的品種。

歷史文化

關於鍋蓋面的傳說,有好幾種版本呢。

其一,說古時候鎮江有戶人家,妻子為丈夫下麵條,大意將鍋灶上的湯罐蓋滑入面鍋里(過去都是用柴草燒大灶,大灶上有兩個灶頭,兩個鍋中間還有一個湯罐,是燒水的,有句老話叫“湯罐里的水,帶就帶熱了”,意思就是在燒火的時候,順便就可將湯罐里的水一同燒熱了)。哪曉得這樣下出來的麵條比往常好吃,不硬不爛,軟熟相當。於是,他們就伙同別人開了個面店。由於面鍋里放鍋蓋,又是合伙開店,所以鎮江的面店又稱"伙面店",下出來的麵條,人們愛稱"鍋蓋面"。

其二,說以前有個家裡只有老爸帶著三個兒子過日子,家裡沒有女人啊,日子過得窮湊合,刷鍋從來都不洗鍋蓋的,也沒什麼東西吃。一次家裡來客人,就剩點麵條了,也沒有油鹽醬醋什麼的佐料,就光把麵條放在大鍋里煮,麵條下鍋了,習慣地拿起平時自己做飯的小鍋蓋子放進鍋里了,也沒留神,就出去找鄰居借佐料,回來麵條已經煮好,居然滿屋飄香——原來這家鍋蓋從來不洗,上面的佐料都很齊全啊,從此鍋蓋面就出來了。

其三,傳說是乾隆下江南至鎮江,駕臨面店,店老闆一時慌張,將小鍋蓋放在了大鍋上,不想煮出來的面卻香味四溢,鍋蓋面由此得名。

做法

原料配方(制100碗):

麵條10千克,醬油2.5千克,綿白糖65克,味精50克,蝦仁5克,八角500克,香葉500克,鹽300克,青頭1千克,熟豬油 (或芝麻油)1.5千克。

1、將鍋放在中火上,加入清水250克,蝦籽下鍋煮沸,3分鐘後,放入綿白糖,溶解完後倒入醬油,燒沸離火,用小火慢燉1個小時,冷卻後裝入容器待用,注意不要滴入生水(自來水等等)

2、鍋內放進清水燒沸,按個人需要數量放入麵條(但每鍋最多不超過15碗,每碗生麵條重約130克),蓋上小鍋蓋。將空碗放在鍋台上,逐碗倒入醬油25克,熟豬油或芝麻油10克,加上適量青頭和味精0.5克。面鍋滾沸後,加適量清水,使麵條熟透,大沸時揭去蓋,清除浮沫,將麵條逐份撈入碗內,澆入適量面湯即成。

3、青頭制法:青頭是用各種蔬菜製成的面鹵,分為生、熟兩種。生的有蒜泥、蒜花、漂兒菜(春季醃制的青菜);熟的有小青菜、川芎、青椒豆芽香乾將這些蔬菜擇洗後,用沸水焯熟,切成絲或段即成。

[!--empirenews.page--]

東鄉羊肉

簡介

東鄉羊肉是鎮江的特色風味,盛產於江蘇省鎮江市丹徒區的大路鎮、姚橋鎮以及大港一帶。這一帶地處鎮江市的東部,是為“東鄉”。烹制東鄉羊肉最富盛名的是姚橋鎮的儒里,這個原名朱家圩的小集鎮,傳說系由乾隆皇帝御賜方有現名的,而乾隆賜名的因緣,正是起於東鄉羊肉。

東鄉羊肉主料選用的是當年的本地山羊,而這些山羊又是吃田邊、堤岸、山丘上的青草長大,所以東鄉羊肉又堪稱“綠色食品”。東鄉羊肉不僅具有營養豐富,滋補溫中,強骨壯陽的功效,而且肉質細嫩,不羶不膩,醇香可口,鮮美無比。

歷史文化

當年乾隆皇帝下江南,聽聞鎮江朱家圩一帶的羊肉味美至極,遂差人前去採辦。孰知差去的採辦既貪婪又好色,在朱家圩採辦羊肉時居然調戲村姑,最終被當地鄉人痛毆致死。得知此事後乾隆大怒,決定微服前往探個究竟,以做出最終的懲罰決定。然而,到了朱家圩後這位皇帝發現,當地人無論男女老少,個個知書達禮,於是賜名“儒里”。

[!--empirenews.page--]

鎮江肴肉

簡介

鎮江肴肉,又名水晶肴肉、亦叫“水晶肴蹄”,是馳名中外的鎮江名菜,歷史悠久。

三百多年來,鎮江水晶肴肉一直盛名不衰,馳譽南北,並有新的發展。如按照肴蹄的不同部位,可切成多種肴蹄塊:前蹄上的部分老爪肉,切成片形,狀如眼鏡,其筋纖柔軟,味美鮮香,叫“眼鏡肴”;前蹄旁邊的肉,彎如玉帶形,叫“玉帶鈎肴”;前蹄上的老爪肉,肥瘦兼有,清香柔嫩,叫“三角稜肴”;後蹄上的一塊連同一根細骨的淨瘦肉,叫做“添燈棒肴”,其肉質嫩香酥,最為食精肉者喜愛。

肴肉雖是涼菜,但非同於一般熏臘之類。它精肉緋紅,雖涼但酥嫩易化,食不塞牙;肥肉去脂,食之不膩;膠凍透明晶亮,柔韌不拗口,不肥不膩。此菜爽口開胃,色雅味佳,頗振食慾。若配上姜絲,略加香醋,更有一番滋味。喝早茶若配以鎮江肴肉,茶香肉美,在久飫甘肥之後,得此茹之,舌感為之一振,另歷一番佳境,更令人感到口福不淺。

歷史文化

相傳三百多年前,鎮江酒海街有一家夫妻酒店。一天店主買回四隻豬蹄,準備過幾天再食用,因天然怕變質,便用鹽醃制。但他萬萬沒有想到,妻子會誤把為父親做鞭炮所買的一包硝當作了精鹽。直到第二天妻子找硝準備做鞭炮時才發覺,連忙揭開醃缸一看,只見蹄子不但肉質未變,反而肉板結實,色澤紅潤,蹄皮呈白色。為了去除硝的味道,他一連用清水浸泡了多次,再經開水鍋中焯水,用清水漂洗。接著入鍋加蔥姜、花椒、桂皮、茴香、清水燜煮。店主夫婦本想用高溫煮熟解其毒味,沒想到一個多鐘頭後鍋中卻散髮出一股極為誘人的香味。“八仙”之一的張果老恰巧路過此地,也被香味吸引止步。於是他變成一個白髮老人來到小酒店門口敲門。店門一開,香味立刻飄到街上。眾人前來詢問,店主妻子一邊撈出豬蹄,一邊實話對大家說:“這蹄膀錯放了硝,不能吃。”但那位白髮老人把四隻豬蹄全部買下,並當即在店裡吃了起來。由於滋味極佳,越吃越香,結果一連吃了三隻半才罷休。等這老頭一走,人們才知道他是張果老。店主和在場的人把剩下的半只蹄膀一嘗,都覺得滋味異常鮮美。此後,該店就用此法制做“硝肉”,不久就遠近聞名。後來店主考慮到“硝肉”二字不雅,方才改為“肴肉”。從此,“肴肉”一直名揚中外。

[!--empirenews.page--]

茅山老

簡介

茅山老鵝,是江蘇著名的特色美食,以茅山而得名,茅山地處句容境內,是著名的道教聖地,具有良好的生態和旅遊環境,自古以來就以養鵝醃制而聞名,以當地草鵝為原料,在百年傳統醃制基礎上精心研制,肉質鮮嫩,口感好,風味獨特。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