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晉中小吃大全_晉中特色小吃美食介紹

來源:愛料理 分類:食材百科 時間:2024-02-12 16:49:17

晉中是山西省的鐵路、公路樞紐之一。晉中是晉商故里,縱橫商界600年。

特色小吃排行榜:晉中油、油面、珍珠、平遙牛肉、榆次灌腸、剔尖、豆腐、元宵、平遙碗托

平遙牛肉

簡介

平遙牛肉是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的中國美食文化的精華之一,古漢時就有“賣刀買犢,賣刃買牛,游刃有餘”的對牛肉加工的描述,而風味獨特、久負盛名的平遙牛肉早在明清時代就已遠銷亞洲各國,史載清末,慈禧太后途經平遙,享用平遙牛肉後,聞其香而提其神,品其味而解其困,故將其定為皇宮貢品。

平遙牛肉,傳統製作工藝獨特,從生牛屠宰,生肉切割、醃漬、鍋煮等操作程序和操作方法,到用鹽、用水以至加工的節氣時令等,都十分講究。所產牛肉,色澤紅潤,肉質鮮嫩,肥而不膩,瘦而不柴,醇香可口,營養豐富,具有扶胃健脾之功效。

歷史文化

平遙牛肉久負盛名,起源年代無考,清代時已譽滿三晉。清嘉慶年間,邑人雷金寧及其子孫三代,在城內文廟街設有興盛雷牛肉店,長達百餘年。到光緒末年,又有任大才與其子任仰文在城內西大街設立自立成牛肉鋪,所制牛肉可與興盛雷牛肉相媲美,均為正宗產品。

民國初年,西郭村韓來寶在縣城南門外開設隆盛旺牛肉店;韓照林在城內西大街開設牛肉加工作坊。之後,牛肉店鋪、作坊逐年增多。

做法

製作時必須選用上好肉,加工技術非常講究。屠宰是第一道工序,除了必須把放盡外,剔骨時必須將牛的神經組織包骨皮與肌肉組織相連接,把整塊肉按部位取下。如果損壞了包骨皮,一頭牛的碎肉塊突破了6至8斤的水平,不僅骨頭上帶肉經濟上受到損失,而且大大破壞了平遙牛肉的整形和肉質緊密度。第二道工序是分割。

剔骨後的牛肉,根據牛的大小分部位割成16至20塊。部位名稱叫敦則、二道敦、夾肋、膀頭、脖則、爪則。然後一塊一塊塗上食鹽。

為使鹽度均溶,對厚塊牛肉用刀刺上幾個鹽眼,把鹽頂進去,將加鹽的肉塊本著先厚後薄的順序分層入缸、鹽與肉的比重要合理,過少過多都影響口感,而且過多時不少水溶蛋白汁分解隨汁流走,營養成份降低,出肉率下降。

醃制 合理時間是:夏季 5-7天,春秋季15天,冬季30天。第三道工序是煮熟牛肉。

將醃期已到的生牛肉從醃缸取出用清水洗淨污物,等鍋內水開後,將肉依照大小厚薄耐火程度分層入鍋。先用急火煮2小時,以後逐漸將火壓小煮8小時滅火,再燜2小時出鍋,共計12小時。

出鍋時的肉要放在案上晾開,或用肉鈎掛在架桿上逐漸降溫,全部冷卻,肉質收縮才能入庫。

[!--empirenews.page--]

太谷

簡介

太谷餅是山西省傳統名吃,因產於太谷縣得名。始於清代,太谷餅具有甜而不膩、酥而不碎,味美鮮香等特點,以其香、酥、綿、軟而聞名全國,享有“糕點之王”的美稱。太谷餅為“晉商飲食文化”的典型代表,著名歌唱家郭蘭英那首清脆悠揚的“平遙的牛肉太谷的餅……”更是讓太谷餅的美名傳遍天下。

歷史文化

太谷餅的產生和盛行都與明清太谷商業經濟的發展有直接關係。相傳在明末清初,太谷縣城東南的溝子村有一富家太太,經常在夜裡想吃餅子。可對傭人們從城裡買回的各種面餅,她不是嫌油膩難吃,便是嫌乾硬難嚼。這可難壞了她家的傭人。消息傳到縣城一家燒餅鋪里,掌櫃的為了做成這筆生意,特地讓鋪子里的老師傅設計出了一種甜餅。這種甜餅是由白麵白糖芝麻油和雞蛋清做成的爐烤實心餅,直徑約12釐米,中間厚約3釐米,其表皮色呈茶黃,上面還粘有脫皮的白芝麻。太谷餅具有酥而不硬、軟而不綿、香甜不膩的特點,而且即使存放一個月後,它的色、香、味也不會改變。

做法

主料:白麵500克。

輔料水125克,白糖125克,飴糖50克,食油150克,鹼麵3克,芝麻少許。

制法

1、將白麵、白糖、食油、鹼麵、飴糖一並放入盆內,調拌均勻,用水(四季均用溫水)和起,揉勻揉光,然後上案搓成長條,揪成劑子,再摶住粘上芝麻,按成餅形。

2、把製成的餅放入吊爐內,先燙正面,定住皮後再反過來,扣上蓋(不要全蓋住,須透點氣)要注意火候,主要用上火力量烤,底火不能大了,一煽風點火約燒十幾分鐘即成。

3.把沾好芝麻的餅送入烤盤,將溫度調在220℃,烘烤13分鐘左右即成。

[!--empirenews.page--]

貓耳朵

簡介

貓耳朵是一種在山西、陝西等地流行的漢族傳統麵食。其並非如名字所說用貓耳製成,只是因形似貓耳故名。在中國華北地區,貓耳朵大多像其他麵食一樣作為主食,而在南方地區多作為點心和小吃食用。

歷史文化

貓耳朵是晉南(山西運城,臨汾),晉中、晉北等地區流行的一種風味麵食。它吃著筋滑利口,製作簡便,隨鄉就俗,適用多種麵粉和澆頭,又加製作簡便,倍受群眾歡迎。在晉中一帶,人們用白麵、高粱面製作;在雁北、忻縣高寒地區,人們用莜面、蕎面製作,取名“碾疙瘩”,還名“碾飥飥”。尤其因莜面製作柔軟,還能碾推成花紋、觸鬚等式樣,更使這種麵食形象多彩多姿。貓耳朵起源於中國北方地區,主要是晉語區,如山西省中北部、內蒙古西部、河北張家口等地,這種麵食很常見,在當地被稱為“圪坨兒”。在關中也有類似制法的麵食,稱作“麻食(馬齒)”。做法是用白麵、蕎麥面等和好後,切成小塊,用手的大拇指在案板上一捻即成。清水煮後撈出,澆上菜或鹵等食用。因形如貓耳,且由於晉語本名令外地人感到生澀難懂,因而也被稱為“貓耳朵”。在一些地區也有用莜麥製成,熟後食用。莜面有獨特的風味,較白麵不易消化,所以抗餓。

做法

1.將小麥粉放在盆里。

2.和面的水里加少許的食鹽。

3.一邊加水,一邊用筷子攪拌,直到成片狀。

4.用手揉捏,做到“三光”即盆光、手光、面光。

5.用濕紗布蓋住面團,“醒”30分鐘。

6.切成條狀後再切成指節大小的顆粒狀。

7.用大拇指的指肚壓住一顆向前推捻,一個貓耳朵就做成了。

[!--empirenews.page--]

晉中油糕

簡介

油糕,是以黃米(即軟黍米面)為皮,糖料或泥、豆沙等為餡,經油炸制而成的食品。色澤金黃,外焦里嫩,綿軟香甜,美味可口。

晉中一帶,油糕的種類很多,因製作方法不同,有雲片糕、棗糕(亦稱割糕)、生炸糕之分;因所用原料不同,又有糯米糕、菜糕之稱;因“糕”與“高”諧音,為取其步步登高、吉祥富貴之意,人們往往在年節或婚喪嫁娶、孩子滿月、過生日、老人壽誕、起房蓋屋時食之,故又稱年糕、喜糕。多年來,油糕伴隨著人們送舊迎新、慶賀道喜,成為晉中人民喜愛的傳統食品。解放前,以榆次城內衙門街的“中興德”及祁縣、太谷一些老字號的油糕最為有名。

[!--empirenews.page--]

晉中油面

簡介

油面是太谷縣的傳統食品,狀似饅頭,經油炸制而成。外酥內軟,香甜可口。

歷史文化

清乾隆年間,太谷縣即有油饃、油食等油炸食品。到咸豐、同治時,西街“隆盛長”(原名“隆盛昌”)開始生產油面,專供大戶人家食用。後來“文”子字號(文元堂、文令堂、文成堂)增加原料,改進工藝,使油面更富特色。“文”字號逐漸取代“隆盛長”,成了製作、經銷油麵食品的大字號作坊。

油面本為年節佳品,由於“文”字號闖出了名聲,遂成為民間常食的一種麵食及饋贈親友的佳品。

[!--empirenews.page--]

昔陽吊爐小燒餅

簡介

昔陽吊爐小燒餅,俗稱燒餅,是昔陽傳統食品。產生於金元時期,迄今有八百餘年歷史。當時,外族侵略,戰火紛起,人們為了逃避戰亂經常離鄉背井,一種好消化、易保存、便攜帶的食物——燒餅也就應時而生了。此後人們幾經改進,成為現在的吊爐小燒餅,一直延續至今,成為昔陽人走親訪友的佳品。

做法

燒餅製作方法:麵粉加清水和好面,發酵後,加適量鹼,和成比饅頭面軟一點的面,搓成細擀麵杖粗的條狀面團,再揪成約50g重的小面團,用專用的小擀麵杖擀成內薄邊厚的面餅,刷上兌了水的淡,放置在專用的吊爐(上下均是火)上,烘烤熟即可。

1.發麵(麵粉加清水和好面,,發酵)

2.揉面(加適量鹼,和成比饅頭面軟一點的面)

3.開劑(搓成細擀麵杖粗的條狀面團,再揪成約50g重的小面團)

4.擀劑(用專用的小擀麵杖擀成內薄邊厚的面餅)

5.烤制(刷上兌了水的淡醋,放在專用的吊爐即吊在房梁上的特製圓爐上用上下均是炭火烤制)

6.出爐,純手工製作。烘烤熟即可,不幾分鐘時間,一爐色誘人眼、味誘人鼻的六、七個燒餅便烤制出爐。

[!--empirenews.page--]

甜蕎面涼粉

簡介

甜蕎面涼粉,在壽陽一帶常為食用,是夏季的風味涼麵之一。

歷史文化

相傳趙匡胤由黃澤關到山西,正是暑伏天氣,走到南岔貫寺,已是人困馬乏,想吃點涼飯。恰有一位白髮老師傅端來一碗白條食物,趙匡胤吃後,感到清涼適口,便問這是什麼做的,老師傅說用甜蕎麥做的,之後轉眼就不見了。於是起名甜蕎面涼粉,流傳至今,堪為待客佳品。

[!--empirenews.page--]

太谷熏鴿

簡介

太谷熏鴿是山西省太谷縣的漢族傳統名菜,色澤金紅、熏香味濃、入口醇香、營養豐富的熏鴿擺在餐桌上,令人垂涎。已有近100年的歷史,太古熏鴿始創於清代。此名產在舊時多為商家大賈招待國內外客商的,當時太谷城內西大街南門樓道巷的“隆盛昌”和太谷南門外“三盛園”的熏鴿最負盛名。

做法

加工太谷熏鴿一般選用的是野鴿,將宰殺好的鴿子,在80度的開水里浸泡3分鐘,然後將鴿毛煺掉。從臀部開膛,將內臟取出,然後將鴿子在冷水中洗淨,切勿用熱水洗,用熱水清洗會影響鴿子的皮色。將洗淨的鴿子在清水中浸泡2個小時。

在鹵制前,先將鴿子在沸水中氽透,然後將氽好的鴿子放入鹵鍋中,加放花椒、大料、大茴、砂仁、豆蔻、、蔥、鹽等佐料和藥料。煮沸後,用微火鹵煮。當鴿子鹵制到用筷子能扎透,就基本煮熟了。撈出後,將鴿子放入熏筒內,將楊柳木鋸末和柏木鋸末放火熏鍋內,再將熏鍋上火,待起煙時,上邊扣上砂鍋,熏至金紅色即成。

那色澤金紅、熏香味濃、入口醇香、營養豐富的熏鴿擺在餐桌上,的確令人垂涎。

[!--empirenews.page--]

抿圪鬥

簡介

抿圪鬥又稱抿蟲曲蛐,原產地山西省晉中市昔陽縣,是山西晉中一帶的主要面飯品種,清柔利口。不但可用豆面製作,還可用高粱面、細玉米(須摻合適量的白麵、豆面或澱粉面),吃時可澆配各種葷素澆頭或打鹵。另外,配以調料做湯麵也頗有風味。比較有特色的是辣醬抿圪鬥、酸菜抿圪鬥。

歷史文化

此種小吃原為五、六十年代困難時期農家為改善調劑生活常食飯譜,隨著現代人們飲食追求回歸自然、營養豐富的趨勢,小吃更有發展,也逐步登上了大雅之堂,成為人們款待親朋好友的一種飯食。

做法

抿圪鬥又名擦圪鬥,因形如小蝌蚪,而得名。屬屯留民間小吃,其做法簡單,配料隨意,食用靈活。

做法是用溫水、涼水合面均可,用抿床(擦床),抿床有圓眼、扁眼多種;選用上等的無化肥、無農藥的白麵、豆面、粉面、雜面、蕎面、玉茭面、高粱面等綠色食品做原料,所配麵粉種類多少可根據各自喜愛而定。菜鹵檔次高低,葷素都行。農家酸菜辣椒也行,肉禽蛋也可;食用且具有乾撈、湯喝、涼拌幾種。

其主要特點是面雜多樣,營養豐富,色澤鮮亮,食慾性強,冬季食之驅寒增熱,夏季食之避暑降溫。尤其是其形狀獨特,入口稍加咀嚼便如蝌蚪游入胃海,並能促進胃蠕動,增加胃動力,是養生的最佳飯食。

[!--empirenews.page--]

蘸糊糊

簡介

蘸糊糊是平遙人的一種粗糧吃法,主要用高粱面做,做法也很簡單,把面攪到水里,溫火慢慢熬,並且不停地攪,一直熬成糊糊狀,可以用筷子把面糊糊夾起來,糊糊就做好了。然後往油鍋里倒上油,烹上蔥花調料辣椒面,再加水熬成湯,蘸糊糊的兩道工序就完成了。

蘸糊糊的做法簡單,吃法卻有講究,主要體現在“蘸”上。把糊糊舀到碗里,小碟里倒上調料湯,手持筷子夾一塊糊糊,放在湯里蘸一蘸就可以吃了。“蘸糊糊”要想吃香,主要是把調料湯做香。

做法

A.熬醬料:豉香油醋汁

【原材料】:小蔥花、蒜蓉、醬油1湯匙、山西老陳醋3湯匙、豆豉香辣醬1湯匙、清水小半碗。

【製作方法】:

1.鍋燒熱,倒入適量食用油。

2.放入幾粒花椒,小火炸至花椒略顯黑色出香味。

3.放入蒜蓉、一半蔥花,煸至出香味。

4.倒入約1湯匙醬油。

5.倒入約3湯匙山西老陳醋。

6.加入1湯匙豆豉香辣醬。

7.倒入小半碗清水。

8.大火燒開,煮約2~3分鐘。

9.加入剩下的一半小蔥花即可。

B.高粱面糊糊的製作過程:

【原材料】:高粱面、清水。

【製作工具】:擀麵杖、或筷子。

【製作方法】:

1.鍋里放入適量的清水。

2.將高粱面盛入網篩中,左手握網篩,右手握筷子或擀麵杖。

3.將高粱麵粉篩入水中,右手握緊筷子或擀麵杖,順時針方向快速的攪拌麵粉。

4.直到鍋里的水由稀變稠,就不要再撒乾粉了。

5.這時用筷子不停的攪拌面糊,攪啊攪,攪啊攪,糊狀的面糊不停地冒著熱氣,不經意間鍋底會有熱泡鼓起來,炸得老高,濺到手上很燙。可以用筷子把面糊夾起來。

6.輕輕往鍋里加少許冷水,蓋上鍋蓋,讓面糊糊在水汽的蒸煮下熟透。三四分鐘後,掀開鍋蓋,鍋里的水已蒸發得所剩無幾,再適當地將面糊糊攪拌幾下,糊糊就做好了。

做好的糊糊,用鏟子盛到用冷水浸過的盤子里

吃糊糊的時候也很講究,用筷子夾一塊糊糊,放在調料碗里,翻幾個來回,讓糊糊身上充分地融入醋的味道,然後才入進嘴裡,咬在嘴裡勁道、爽滑,酸辣俱全,越吃越想吃。哇塞,那種感覺妙不可言!

返回愛料理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