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菜系
魯菜
川菜
粵菜
閩菜
蘇菜
浙菜
湘菜
徽菜
做菜視頻
家常菜
美容菜
美食DIY
風味小吃
養生菜譜
特色美食
國外美食
飲品甜點
烘焙食譜
湯粥做法
記錄片
家常菜譜
小吃
熱菜
小炒
涼菜
早餐
湯羹
煲粥
飲品
午餐
晚餐
下午茶
火鍋
葷菜
滷菜
素菜
奶昔
果醬
醬菜
蓋澆飯
炒飯
三明治
布丁
粽子
其他
健康飲食
食材百科
食療菜譜
美容瘦身
母嬰飲食
疾病調理
飲食常識
烹飪技巧
廚房常識
四季食譜
春季食譜
夏季食譜
秋季食譜
冬季食譜
特色面食
麵條
饅頭
包子
麵食
烘焙
餅乾
麵包
蛋糕
餛飩
餃子
花卷
意面
春捲
披薩
糕點
蛋撻
餅類
月餅
食材大全
肉禽類
水產品類
蔬菜類
果品類
米面豆乳
藥食及其他
調味品類
美食問答
專題頻道

身體小痛別太當回事?身體的8個小痛要警惕

來源:愛料理 分類:疾病調理 時間:2024-01-08 08:26:31

身上酸痛無力千萬別忽視,這些小痛有可能在你身體里存在著疾病隱患,今天是世界鎮痛日,讓我們來看看身體的8個小痛究竟是哪些,記得防止哦!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上班族還是學生黨或多或少都會遇到身體疼痛的現象,如果你認為身體小痛別太當回事那就大錯特錯了!身體的8個小痛可能預示著大病,我們應該時時刻刻關心自己的身體,騰牛網溫馨提醒:疼了,別忍著!

身體的8個小痛要警惕

日常生活中,身體出現一些小疼痛,你會選擇“忍”嗎?注意,身體不會無緣無故發出疼痛信號,如果產生疼痛感,可能是你的身體存在疾病隱患,甚至是大病來襲的徵兆!

耳朵疼痛,原因多多

經常出現耳朵疼痛的原因有很多,但是每一個原因都不可以忽略。到底耳朵疼會是由哪些原因導致的呢?一起來看一下!

1、外耳道炎

外耳道發炎是引起耳朵疼痛的原因之一

外耳道發炎是引起耳朵疼痛的原因之一。外耳道發炎一般還會伴有灼熱感,且疼痛感比較強烈。嘴巴在吃東西的時候還會加重疼痛感,嚴重者還會引帶著同一側的頭部都在疼。

外耳道發言的主要原因是由於洗澡或者游泳的時候,水進入外耳道未被及時擦乾,從而開始腐蝕外耳道的皮膚,導致外耳道發炎。耳朵是人體的聽覺器官,和大腦神經緊密相連,外耳道炎是我們肉眼可以及時嚴查的疾病,嚴重者還會有分泌物流出,所以耳朵疼千萬不可忽視,要自己檢查一下耳朵里是否有分泌物,及時清理外耳道。

2、中耳炎

中耳炎也是引發耳朵疼痛的原因之一

中耳炎也是引發耳朵疼痛的原因之一。中耳炎要比外耳道炎嚴重得多,因為中耳炎是耳朵內部產生炎症,而耳朵和大腦緊密相連,離大腦越近危害越大。

中耳炎前期的表現主要就是耳痛,有時還會感覺到耳朵受到壓迫。一般中耳炎在耳朵產生疼痛感2-3天之後會流出膿液或者出現聽力明顯下降。

中耳炎如果得不到及時的治療還會引起一系列的併發症,例如頭痛、聽力下降。更加嚴重的後果是中耳炎將會影響大腦的健康,如果治療不及時,將會影響大腦的發育。

頭疼不只是小毛病

工作壓力大,很容易出現頭疼的現象。由於頭疼發生的頻率比較高,很多人認為只要睡一覺就可以得到緩解。沒錯,睡覺之後頭痛會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這是“治標不治本”的方法,真正的病因還是沒有解決。

1、管擴張

頭部血管擴張通常會表現為頭痛

頭部血管擴張通常會表現為頭痛。頭部患有某些炎症的時候就會出現血管擴張的現象,血管擴張對腦部的影響是非常之大的,血管開始擴張,血液流動速度就會減慢,腦部會出現缺氧現象,嚴重還會導致腦部血管阻塞,即鬧死血栓。

血管擴張多由炎症引起,感覺到頭疼的時候就要及時就醫,確診是否腦部存在炎症。及時發現病因,及時採取應對措施,不讓頭疼一髮不可收拾。

2、脊椎病變

頭部和頸部的肌肉過於緊張或者發生痙攣都會引起頭部疼痛

頭部和頸部的肌肉過於緊張或者發生痙攣都會引起頭部疼痛。脊椎病變將會直接反應為頭痛、脖子痛。脊椎與大腦相連,脊椎發生病變將會反射性的引起脖子部位的肌肉緊張,最終反應為頭疼。

所以一旦頭疼現象出現,大家一定要自己排查,一旦是脊椎出現病變,應及早治療,否則嚴重者將會導致中風、高位截癱。

3、頭部器官有炎症

頭疼的原因還有可能是其附近器官存在炎症,發生連帶作用,引發頭疼。那麼,哪些器官發炎會引起頭疼呢?

眼睛、耳朵、鼻子、牙齒等頭部附近的器官發生炎症或者病變之後都會危害到大腦的健康,因此大腦會及時發出“疼痛”信號。有時候這些炎症表現的不是很明顯,但是我們可以從頭痛這一現象仔細檢查我們的五官,是否存在炎症。如果發現是某一器官所帶炎症所致,大家要及時做好消炎工作,不能讓病菌傳染至大腦。大腦是人體的中樞神經,是一切存在的意義,所以保護大腦義不容辭。

流鼻血

通常認為是天氣乾燥或食物上火造成流鼻血,但是突然的出血可能是因為高血壓所致。當你的鼻腔內的細小血管破裂時,高壓力會把血液向外推動,從而出現流鼻血的症狀。

及時檢查,如果診斷出確實是高血壓,你就需要減少鈉鹽的攝入,多補充鈣和鉀鹽。同時減少脂肪攝入,多運動,並且戒煙戒酒。

膝蓋疼痛

我們進行完劇烈運動後,膝關節出現吱吱聲並伴有疼痛是很正常的。但是,如果疼痛持續時間超過 2 小時,這很有可能表明你患有關節炎。

去醫院照一個 X 光片,如果膝關節已經產生損傷,可以嘗試中國的針灸,它能有效降低 40% 的骨關節炎疼痛。

咽喉痛

當你咽喉疼痛時,吞咽就變成一件非常痛苦的事。但是大多數人都不會去治療,而是等待它自行恢復。咽喉疼痛大多數由細菌感染引起,如果不及時治療,容易使細菌侵入扁體、淋巴結和周圍組織,導致膿液無法外流而造成氣管堵塞。

花幾分鐘做一個鏈球菌感染檢測,適當使用青霉素等抗生素,這對於消滅細菌十分有效。

水泡

水泡的產生是因為過量的運動導致的皮膚摩擦。水泡會使皮膚產生傷口,容易被細菌侵襲。

當產生水泡後,應該在睡前用溫鹽水泡腳,擦乾後在患處塗上殺滅真菌的藥物。如果情況得不到緩解,就需要環吡酮凝膠來幫助治療。

疙瘩

身體上產生小疙瘩,這在很多醫生看來是身體的警報。很多不明原因的疙瘩都是基底細胞癌變的產物。

當發現身體長出疙瘩且不會消退時,應盡快到皮膚科檢查。基底細胞癌在早期是可以通過手術切除痊癒的。當然,減少紫外線照射是預防的根本措施。

腿痛

腿部發生抽筋疼痛,很有可能是因為心血管出現問題。腿部通向心臟的血管堵塞,導致腿部肌肉供血不足並且缺氧。如果你經常運動,則腿部疼痛的情況會更糟,因為這加大了需氧量。

想要預防,首先你就得戒煙。減少反式脂肪的攝入。同時要攝入更多的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葉酸,這能有效降低 32% 的動脈堵塞。

結語:看完上述的文章,大家對身體為什麼會無緣無故的疼痛有了大致瞭解了嗎?身體只要發出疼痛信號,就一定提高我們的警覺,仔細檢查近期身體是否出現異常,找對原因之後方可“對症下藥”。很多重大疾病在病發之前是有很多暗示信息的,只要我們及時捕捉到這些信息,及時做好預防措施,完全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傷害。

舒緩身體疼痛的方法

牙痛

牙痛時可以嘗試按壓“合谷”穴。“合谷”穴位於手背側,大拇指與食指之間的中點。此穴位是多種疾病的保健穴,因為這個穴位還可以清熱解毒,對於排毒或者是祛痘痘,都有顯著的效果。

落枕

落枕多因夜間睡姿不當或頸部受風寒。這時,只要按摩特定的落枕穴,就能緩解疼痛。落枕穴位於手背中指和食指相對的掌骨之間,掌指關節向上半個拇指寬處。用食指或中指指腹側面用力來回按壓。

閃腰

閃腰在醫學上稱為急性腰扭傷,多由用力過猛、超限活動及外力碰撞等造成軟組織受損所致。閃腰時可按摩“腰痛點”,非常顯效。

“腰痛點”位於手背食指與中指之間以及無名指與小指之間,手腕橫紋與掌指關節的中點,一側兩穴,左右共四穴。腰扭傷後可交替按壓這四個穴位。

急性膽囊炎

急性膽囊炎的典型表現是進食油膩食物後,右上腹絞痛,陣發性加重,常伴有右肩背疼、惡心、嘔吐、發熱寒戰等,嚴重時全身黃疸。這時可按壓“膽囊”穴止疼。在小腿外側膝關節下方可以摸到一個突起,此處下方的凹陷處再向下兩個拇指寬的地方就是“膽囊”穴。

急性闌尾炎

典型的急性闌尾炎腹痛開始的部位多在上腹痛、劍突下或臍周圍,約經6~8小時或10多小時後,腹痛部位逐漸下移,最後固定於右下腹部。腹痛固定後,原來初發部位的疼痛可明顯減輕,甚至消失。

當闌尾炎發作時可按壓“闌尾穴”以緩解疼痛。“闌尾穴”位於小腿前側,膝關節髕骨下緣向下五個拇指寬,小腿骨外側一中指寬。

大家一定要留意當你身體也出現這些疼痛後,就可以試試上述小編所介紹穴位的保健方法了。但是在生活中一定需要注意的是,我們今天介紹的方法只能起到緩解效果,並不能完全的根治身體疼痛。所以,當你出現身體疼痛後,除了可用穴位按摩來緩解,如果緩解沒效果,切記還是應該及時去醫院檢查和治療,爭取早治療早康復。

頸椎保養的方法

1、一定要注意坐、站、走的姿勢。 “坐”要上身挺直,下頜微收,下肢併攏;“站”要胸部挺起,腰背平直,兩腿直立;“走”要抬頭頸直胸部上挺,腰部直挺,收小腹。

2、注意眼睛與電腦顯示器的距離,一般眼睛與顯示器保持70公分的距離,嚴禁將眼睛貼近屏幕。

3、平時盡量少穿高跟鞋,避免造成腰背肌的過度收縮而導致腰痛;切忌長期使用窄帶式的內衣或尺寸偏小內衣,因容易引起“內衣綜合徵”,導致胸廓收縮舒張不暢,從而影響呼吸功能,產生胸悶、氣促等症。

4、經常喝茶有益脊椎健康;多喝牛奶有利於脊椎病的預防;切忌酗酒;切忌抽煙。

5、平時常做一些有益脊椎健康的運動。比如放風箏:辦公室加班族首選運動。游泳:最高效率的健身運動。騎自行車:最好的養心運動。

6、開車一族要注意調節方向盤,開車盡量不超過1個小時,車內空調不要調得過低。

7、注意心情調節以及心理壓力的釋放。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釋放壓力,緩解工作以及生活的困難和問題,樂觀自信面對一切。

8、在按摩過程中手法不能太過粗暴,用刺激性藥物做按摩時要注意避免引起皮膚疾病,對“踩背”要慎重,避免引起骨折、關節錯位等。

返回愛料理首頁